APP下载

血清TK1、CEA和CA19-9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2024-01-11张国平周红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三者筛查胃癌

张国平 周红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 年中国范围内胃癌新发病例数量约47.9 万,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于恶性肿瘤疾病排名分别为第4 名和第3 名,成为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而胃癌的确诊时间关乎患者的生存概率及存活时间,以胃癌筛查为手段不仅能提高疾病早期的检出概率,还能提高预后效果及生存概率[2]。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胃癌患者经常会出现无明显临床体征的问题,而影像学检查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不可避免地面临仪器设备、检验技术、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肿瘤标志物是癌症的重要检测指标,多项标志物联合检测时可持续、动态地观察当前癌症患者的疾病情况、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对提高癌症检出效果、诊断效果均有积极意义[3]。本研究将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检测用于胃癌患者诊断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6 月—2023 年5 月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内胃癌患者(n=95,观察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n=100,对照1 组)与健康对象(n=100,对照2组)进行研究。观察组中男性62 例、女性33 例;年龄40~72 岁,平均(64.68±10.52)岁;身体质量指数(20.62±3.25)kg/m2。对照1 组中男性56 例、女性44 例;年龄42~72 岁,平均(65.47±11.29)岁;身体质量指数(20.84±3.07)kg/m2。对照2 组中男性55 名、女性45 名;年龄43~70 岁,平均(65.18±11.79)岁;身体质量指数(21.35±2.98)kg/m2。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由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

纳入标准:(1)观察组患者由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2)对照1 组患者由影像学(胃镜)及病理学诊断为胃部良性病变。(3)三组对象年龄均>18 岁,抽血前1周无特殊治疗经历,保持正常生活状态。

排除标准:(1)抽血前1 周有相关治疗经历者。(2)伴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放化疗经历患者。(3)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2 方法

三组均行血清TK1、CEA、CA19-9 检测。检测时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样6 mL,离心后得到血清。而后使用酶联免疫法行血清TK1 检测,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行血清CEA、CA19-9 检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三组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差异。(2)根据观察组胃癌患者病理特征差异,对不同层次胃癌患者的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病理特征情况中,根据患者肿瘤直径检测结果可分为<2 cm、2~4 cm、>4 cm 三组;肿瘤疾病分期参考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分期标准,可分为1期、2 期、3 期和4 期四组[4];同时区域淋巴结分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数量≥1)两组;分化程度可分为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三组。(3)使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对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4)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血清TK1、CEA、CA19-9 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进行诊断价值评价。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高于对照1 组、对照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对象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三组对象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比较()

注:观察组TK1、CEA、CA19-9 与对照1 组比较:t=26.814、30.846、13.768,P<0.001。与对照2 组比较,t=31.913、30.250、42.104,P<0.001;对照1 组TK1、CEA、CA19-9 与对照2 组比较,t=15.506,P<0.001;t=3.949,P=0.001;t=36.624,P<0.001。

2.2 不同层次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比较

肿瘤直径>4 cm 的胃癌患者的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高于肿瘤直径为2~4 cm、<2 cm的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4 期的胃癌患者的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高于3 期、2 期、1 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的胃癌患者的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低于中分化、低分化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的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层次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比较()

表2 不同层次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比较()

2.3 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上述结果进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与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与胃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血清TK1、CEA、CA19-9 检测结果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4 血清TK1、CEA、CA19-9 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TK1、CEA、CA19-9 检测对胃癌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同时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是最高的(AUC=0.925,P<0.05)。见表4。

表4 血清TK1、CEA、CA19-9 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胃癌作为一种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患者5年内相对生存率约40%,有早诊率低、肿瘤负荷大、异质性强和患者预后差等特点[5]。及时筛查与早期诊治对防控癌症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6]。尤其对胃癌患者而言,基于胃癌患者并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的原因,及早筛查和诊治对保障患者预后效果及生命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胃癌患者而言,胃镜是诊断胃部相关疾病最主要的工具,然而该项工具在检查时有侵入性、人力资源投入多、人群参与度较低等特点,再加上中国范围内人口数量较多但内镜医师数量较少,因此很难直接利用胃镜作为大规模筛查手段,更适合选择高危人群进行胃镜检查,“血清学-胃镜二步法”筛查策略由此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胃癌筛查策略[7]。对此,本研究中亦选用血清TK1、CEA、CA19-9 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用于胃癌诊断中,对三者联合诊断价值进行具体分析。

选择血清CEA、CA19-9 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的原因在于两者本身就是《中华医学会胃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8]中推荐使用的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而肿瘤标志物在评估分期、判断预后及动态监测疗效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其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 年,上海)》[9]指出,血清CEA、CA19-9 等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仅为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低于10%,因此对早期胃癌的筛查价值有限,仍需联合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效果。而血清TK1 检测中TK1为胸苷激酶同工酶,位于人体细胞质中且水平与DNA 合成有正相关性,因此能根据细胞周期变化发生改变,也即在人体发生细胞癌变时,血清TK1 水平会随着肿瘤细胞的增多而不断升高,可看作是肿瘤细胞增殖的一种标志物[10]。临床研究即证实,血清TK1 在卵巢癌、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中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11-13]。这一点在胃癌患者中亦是如此。且临床研究提示,血清TK1 水平较高提示恶性程度更高的胃癌、更差的疗效和更高的复发率[14]。而本研究中将血清TK1 与血清CEA、CA19-9 联合检测用于胃癌患者的诊断中,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特征的胃癌患者在三者检测结果上均有明显差异,且三者指标与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各有其相关性所在,即三者均与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与胃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其他研究结果相近[15]。这其中肿瘤直径越大、临床分期越高和有淋巴结转移均预示胃癌病情越严重,而分化程度越低则提示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形态、功能差异越大,同样预示胃癌病情越严重,所以三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充分说明了血清TK1 与血清CEA、CA19-9 与胃癌发生和病情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本结果显示,三者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胃癌时其诊断价值为最高,与其他研究结果相近[16]。再次说明血清TK1 与CEA、CA19-9水平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最终三者指标联合检测时能显著提高胃癌诊断效能,对鉴定胃癌的病情发展、病理情况亦有积极作用。还有研究证实,血清TK1、CEA、CA19-9 水平还能用于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17]。说明三者指标联合检测对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可能也有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总体而言,三者指标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诊断、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仍然有待深入挖掘,三者指标联合检测对胃癌筛查干预的实用性也仍需广泛实践以证实。本研究体现了《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2]和《胃癌诊疗指南(2020 年版)》[3]以及《中华医学会胃癌诊疗指南(2021 版)》[8]等相关指南和共识中的执行标准。

综上所述,血清TK1、CEA、CA19-9 联合检测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鉴别患者病情发展、病理特征亦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三者筛查胃癌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读 书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