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浅予的速写艺术

2024-01-11撰文卢沉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
关键词:叶老速写漫画

撰文= 卢沉

叶老一生的艺术实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块:漫画、速写、中国画。在这三种艺术实践中,速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依我看,速写不仅是叶老艺术实践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叶老艺术成就的坚实基石。漫画和中国画的成就都离不开速写这个基础。

叶老没有经过正规的造型基础训练。从18 岁(1925 年)休学,到上海谋生,画广告、画漫画、画插图、设计花布图案、画舞台布景,直到画 《王先生》的头几年(1929 -1935 年), 都是凭记忆和想象来起稿和造型,在谋生中逐步积累起造型技能。

据叶老自己回忆,开始画速写是在1935 年。那年与访问上海的墨西哥漫画家珂弗罗皮斯相识。见他身上经常带着小本本, 记录他在旅行中所见的各种形象,作为创作素材,叶老也拿起了速写本。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直接的收获是提高了长篇漫画创作《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1935年北游回来,还出了一本《浅予速写集》。这是叶老出版的第一本速写集,在60 年前,那时叶老才20 多岁。

叶老早年主要画漫画,40 年代转向中国画。画漫画、中国画都有明显的阶段性,唯有画速写,伴随叶老一生。从30 年代一直画到90 年代,像叶老这样一辈子坚持画速写(除文革受迫害期间被迫停笔),几十年速写不离身的,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美术史上也是少见的。正是这种长期坚持不懈的速写实践锤炼了叶老的卓越创造才能,同时也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页图:叶浅予《嘉陵江纤夫》1944 年 私人收藏

对页图:叶浅予 1943 年 印度速写 19×12cm 私人收藏

对页图:叶浅予 40 年代速写 16×11cm 私人收藏

本页图:叶浅予《天鹅湖之二十三》纸本铅笔18×26cm 1959 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叶老画速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创作需要,先是为漫画创作服务,后来又为中国画创作服务。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养成了依据速写加工整理的创作习惯。早年谋生时凭想象和记忆创作的习惯与记录生活形象的速写相结合,如虎添翼,使叶老的创造才能达到了得心应手的高度,出现了 60 年代初期以舞台人物为主的创作高峰。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婆罗多》《献花舞》《头等羊毛》以及大批精彩的舞蹈画都是依据速写创作出来的。

叶老的速写,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总的特点是用笔快速果断、简洁肯定,造型概括夸张。早年的速写, 夸张得很厉害 , 造型更多漫画味。叶老是画漫画出身,作漫画式夸张,这是职业习惯,为适应漫画创作的需要。五六十年代的速写,相对地比较写实,这既有时代风尚的影响,也和叶老从漫画转向中国画创作有关。

1942 年,叶老在贵州苗族地区住了一段时间,面对五彩缤纷的赶集场面,穿戴漂亮花裙、首饰的盛装苗族妇女,惯用的略显刻薄的夸张手法用不上了,在美好的形象面前,瞠目而不知所措,于是决心改变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另找塑造人物形象的新手法,从漫画创作转到国画创作。苗区速写,这是一个速写风格变化的过渡期,用笔简洁,时见漫画式的夸张。

1943 年夏,叶老以战地记者的名义在印度西部住了4 个月,奇特的异国风光,丰富多彩的集市,对比鲜明的各式人物,激发了叶老的作画热情,画了大量的印度舞蹈形象和印度风光写生作品。这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以至叶老在40 年后编《印度风情》速写集时,往事历历在目,仍感新鲜。

印度之行的速写非常精彩。用的是一种很粗的铅笔,有的像是用炭精棒画的,线面结合,用笔洗练,简洁,对比强烈,造型概括夸张,每一个笔触充满了果断和自信。我认为叶老的印度速写,是最能体现叶老艺术个性和艺术才能的代表作。

五六十年代,是叶老水墨画创作的高峰期,也是速写最多产的时期。从1950年随中央访问团访问新疆到文革之前,叶老走遍了大江南北,走到哪儿画到哪儿,留下了大量的速写。记得我们上学时, 叶老喜欢穿一件劳动布上装,大口袋里装着好几本画速写用的“拍子簿” ,拍子本并不大,一本二十来页,画完一本接着画第二本。据叶老自己讲,那时候(1958、1959 年),平均每天可以画二三十页。最高记录在十三陵水库,一天画过五十多页。叶老的速写数量多得惊人,立柜底层的大抽屉里, 塞得满满的全是速写本。

1942 年,叶老在贵州苗族地区住了一段时间,面对五彩缤纷的赶集场面,穿戴漂亮花裙、首饰的盛装的苗族妇女,惯用的略显刻薄的夸张手法用不上了,在美好的形象面前,瞠目而不知所措,于是决心改变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另找塑造人物形象的新手法,从漫画创作转到国画创作。

1950 年第一次访问新疆的速写,画风与收集在《大后方》集子里的贵州、四川、西康地区的速写相近,也是铅笔、炭棒并用。我记得叶老画速写的铅笔很特殊,呈椭圆形,铅芯很粗是扁平的。竖画是线,侧画就是一个面,炭精棒的粗细变化更大,很适于画人物肖像以及需要记录色调的对象。叶老选择特殊的速写工具,显然是为了更便于记录生活形象,增加记录内容,提高速写速度,以适应进一步加工创作的需要。1950 年新疆速写是炭棒速写的下限,此后的现场速写,基本上是用铅笔画的。

如果说,解放前叶老的速写表现为重造型线面结合、多几何形漫画或夸张,有风格化的倾向;解放后的速写,以线造型为主,比较写实,重动态, 多群众性场面,更带有讴歌新生活的味道。虽然叶老不是共产党员,从艺术观念的改变,贴近生活、努力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实践看, 是非常符合“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的。今天我们翻阅、欣赏叶老在五六十年代的速写,依然能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把《水库工地》《徐水》《怀来》《束鹿》《在内蒙与广西》《江南风光》《邢台纪事》《晋陕走笔》《川蜀风光》不同地区的速写连起来,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缩影。这些速写已不是一般的锻炼造型能力的习作、形象资料库,它本身具有创作的因素, 用一定的主题集中起来,就是一种纪实、抒情的创作形式。

叶浅予《越南歌手团之三》纸本铅笔12.4×17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提起叶老,人们马上会想到他的舞蹈速写。五六十年代, 叶老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舞台速写,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叶老的舞台速写,特别是舞蹈速写,堪称一绝 。在这一艺术领域,叶老是成绩卓著的开拓者。由于报刊的提倡,舞台速写成为一种群众喜欢的绘画新体裁,在专业画家中出现了画戏画舞的风气,但很少见到像叶老这样高水平的。

画舞台速写,特别是捕捉瞬息多变的舞蹈动态,这需要特殊的本领。能画好舞台速写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正是在这一高难度的领域,充分显示了叶老高超的速写才能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叶老的舞蹈速写有两种。绝大部分是在看戏看舞时当场画的铅笔速写,用笔快速、果断、一气呵成、形神兼备。我觉得捕捉动态的速写尤其精彩。叶老善于抓住最好看的瞬间动作,寥寥数笔, 笔略而意周,许多生动的舞蹈速写如《天鹅湖》《快乐的罗索》等,富有动态的美妙神态,令人过目难忘。这类速写最能体现叶老独特的艺术造诣。还有一些用毛笔画的舞台形象, 如收编在《舞台人物》速写集里的《天鹅湖》《刘三姐》《周信芳》和《盖叫天》等, 形象和画面都比较完整 , 有的近于绣像,如茶馆人物 ,这大都是为了当时报刊刊用的需要,根据铅笔速写加工整理的。这与现场速写自有不同的品味。除了仍保持速写的生动性,线条里还增加了毛笔勾勒的书法趣味。这已不是通常概念的 “速写”,有较多的艺术加工成分,也可以说是速写式的创作。

有人问叶老,怎样才能画好舞台速写,叶老非常强调动手前的准备工作,强调认识、记忆、联想在速写中的重要作用。叶老说 :“严格说来,我的舞台速写大部分是凭记忆画下来的” “我的经验是, 一切动作只能凭脑力记,才能画得下来”。叶老进一步告诫 :“要画好运动中的形象,必须发挥记忆和想象的能力,任你眼快、手快,绝对赶不上演员的动作快,所以要记,但不能死记,要记住运动规律和特征,记关键性的东西, 以便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象和推测。”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总结,对所有面对运动中的舞台形象束手无策的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概括成六个字, 就是目识、心记、意测。这是叶老早在1937 年就已总结出来的造型规律。细分析,这三点都是画外功夫。目识是熟悉、理解对象,是画前的研究认识功夫;心记是形象默记能力,必须有意识地锻炼才能加强、提高;意测是指举一反三的艺术联想能力,这已是“无中生有”的创造才能。目识、心记、意测,这也是历代中国画家普遍使用的方法,只有具备这种功夫才有可能把看似是手眼之间的速写水平提升到“得心应手”“心手相应”的高度。

叶老画了一辈子速写,得益于速写,深知画速写的好处,在生前积极提倡速写。早在1954 年就撰写了曾多次再版的入门小册子《怎样画速写》,使成千上万学画青年受益匪浅。在此之前, 1947 年叶老就把速写纳入课堂教学,在北平艺专国画系一个班上开设“速写”这门课,这是中国创办现代美术院校以来最新的课程。此后,在几十年的教学中身体力行,反复强调速写、默写在造型基础训练中的重要性。

叶老的速写艺术已经影响了一代人,但又是一个尚未充分研究开发的宝库。即使在当前,中国画现代化思潮势不可挡,艺术事业空前繁荣的新时期,认真研究叶老的速写艺术,重温叶老有关速写的实践经验、艺术主张,强调速写在基础训练中的重要性,对进一步克服迷信素描的弊病,提高学生的创造才能,仍有它的现实意义。

叶老生前曾想出版一个速写精选本,相信叶老的这个遗愿不久就能实现。

今年是叶老诞辰 90 周年,仅以此文作为对老师的纪念。

猜你喜欢

叶老速写漫画
《青年速写·归》
钢笔速写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蹲连”速写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张自启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