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药双减 稻蟹双收

2024-01-11君扬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24期
关键词:稻蟹特派团河蟹

文/君扬

盘山县稻蟹综合种养科技特派团详细记录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下河蟹生长情况

稻田养蟹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将种稻与养蟹有机融合为一体,高效利用稻田水土资源,可同步实现水稻生产与河蟹养殖以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协同提高,近20 年来在辽宁省得到了快速发展。

盘锦市水稻种植面积170 万亩,稻蟹综合种养面积现已发展到80 万亩,是该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种养技术已经严重制约盘锦市稻蟹综合种养产业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盘山县稻蟹综合种养科技特派团应运而生,成员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孙富余研究员、孙文涛博士、李志强研究员等12 人组成,专业涵盖水稻栽培、营养、植保、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检测等。科技特派团先后在盘山县坝墙子镇姜家村、太平街道新村村建立了科研示范基地,创建了适于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沟畦并行、比空种植、坝埂种豆、早放精养”稻蟹生态种养模式,在辽宁省乃至全国多地区大面积推广。

攻关,突破技术瓶颈

从2007 年起,孙富余带领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稻田生态种养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稻蟹生态种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大课题。通过科技联合攻关,突破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创建了稻蟹生态种养模式。

金秋十月,正是河蟹销售旺季。近年来,消费者对稻田河蟹比较认可,但也有人担心稻田施肥会影响河蟹品质。孙富余介绍,稻蟹生态种养模式采用了“测土推荐施肥”和“目标产量需肥”相结合的一次性深施肥技术,不仅保证了河蟹养殖安全,而且满足了水稻全生育期生长养分需求。同时,利用稻蟹种养生物多样性结构优化配置生态控害,协同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技术,有效防控水稻病虫草害,解决了水稻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与河蟹健康养殖的矛盾。

在此基础上,特派团提出了“化肥农药生态减施”概念,创建了“稻蟹综合种养化肥农药生态减施模式”,实现了田中种稻、水中养蟹、坝埂种豆的立体生态种植养殖的有机结合,实现化肥减量30%以上、农药减施70%以上,堪称水稻化肥农药减施的经典模式。据统计,2018 年以来该模式在北方稻区累计推广面积298.3 万亩,与当地常规水稻生产相比,化学氮肥减施30%以上,化学农药减施70%以上,水稻增产3.7%—5.3%,每亩收获成蟹24.8 公斤—27.2 公斤,平均每亩新增纯收益1340 元。

“稻蟹生态种养优质高效技术集成与推广”“稻蟹生态种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两项成果分别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及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稻蟹综合种养技术从2019 年至今连续被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主推技术,2023 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主推技术。

示范,基地为核心以点带面

科技特派团近10 年来持续服务盘锦阳光米业有限公司、盘锦绕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沈阳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稻梦空间)等企业。“稻蟹生态种养优质高效技术集成与推广”成果大范围应用在盘锦、丹东等稻蟹种养主产区。

在盘山县,特派团与盘锦绕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科企合作,在太平街道新村村建立了1500 亩稻蟹生态种养核心示范基地,重点开展“稻蟹生态种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推广示范,基地内成蟹平均产量达到32.6 公斤/亩,成蟹个体平均重量125.8 克,个体超过100 克的达到73.3%,示范区氮肥减施36.7%,化学农药减施91%,水稻平均产量为686.6 公斤/ 亩,平均纯收益增加4375.8元/亩,实现了“肥药双减、稻蟹双收”。

孙富余表示,该模式具有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产品绿色营养健康等优点,优化了产业结构,显著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是名副其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食品安全型产业。同时,该技术实现了“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即“1+1=5”,达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效果,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推广,链条式培训辐射全国

稻蟹生态种养产业化示范基地,集科研、教学、示范职能于一体,实现了科技服务与种养产业的紧密结合,成为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源头。

特派团上联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相关龙头企业,下接广大农户,成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生产全程技术服务的纽带。特派团利用“政府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科技特派行动+培训宣传助动+龙头企业带动”的链条式技术推广新机制,实现了科研直接为生产需求服务、科技人员与农民紧密结合、研发和推广应用融为一体,解决了“农业技术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发展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农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近三年来,以稻蟹生态种养核心示范基地为平台,特派团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技术交流教学等方式,共培训农技人员、农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民等1450 人次,开展、组织接待大规模现场观摩技术交流12次,发放技术指导手册1500 余册,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技术田间指导160 余次,为企业和经营主体培养了大批技术员及新型职业农民。

“我们的技术推广立足盘锦市,以点带面辐射辽宁省乃至全国。”站在一望无际的水田间,过往的艰辛全部化为收获的幸福。孙富余说,通过科技创新,不仅实现了稻蟹产量、品质双提升,还达到了“粮食不减产、效益加倍增”的目标,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他由衷地感到自豪。

猜你喜欢

稻蟹特派团河蟹
浅谈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
国家乡村振兴四川普格县科技特派团到普格县完成工作对接与产业调研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天津市宝坻区稻蟹综合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稻蟹生态种养产出量及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要点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