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动车疯狂内卷进行时

2024-01-10黄耀鹏

中国汽车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市占率级车价格战

文/黄耀鹏

2023年11月8日和10日,乘联会和中汽协分别发布了10月整车市场产销报告,两者在调性上再次出现差异。

数据和结论的此击彼应

中汽协认为,10月车市热度继续,“银十”成色十足。但按照中汽协口径,10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为206.7万辆,环比下降1.8%,同比增长5.8%。

乘联会虽然也提及“金九银十”,但同时认为,虽然乘用车零售环比走强,车市热度持续,但10月下旬终端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终端促销边际效益递减。按照乘联会口径,10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3.3万辆,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10.2%。

如果只从结果上看,两者的数据,似乎更支持对方的观点,这非常值得玩味。

如果《汽车人》来下个简单结论,那就是“高位盘整”。环比增速未能进一步提升,而同比意义又不是很大(2022年第四季度因为疫情,车市整体贡献了低基数),这就压低了10月数据的含金量。

同时,车市整体能够在高位,是因为新能源车的扩张,弥补了燃油车萎缩的份额,然后略带富裕造成的。当然做出更大贡献的,是出口继续猛增。

可资证明的是,国内乘用车销量1-10月销量1735.8万辆,同比增长0.7%;乘用车出口330.6万辆,同比增长67.3%。

价格战推动中系上位

《汽车人》也发现,上半年2、3、4月的价格战,与现在的价格战有很大不同。

上半年主要是存量出清,特斯拉挑起,合资车企广泛参与。下半年,特斯拉退出价格战(甚至还在最近涨价了),合资车企在价格战中舆论流量减少;而中系品牌在新车发布上疯狂带节奏,不是以降价的方式,而是将新车发布的入门价格,从原来的30万元+,直接打到30万元以下。这么干的不是一家两家。而B级、A级车也随之受到压力传导,一层挤一层。

这个局面,要比上半年复杂多了。在争斗中,中系品牌的舆论声浪鹊起,其市场份额也说明了同样的局面。

单看10月份,中系品牌乘用车销量148.5万辆,同比增长25.1%;市场份额59.7%,历史上第一次接近60%,市占率环比上升3.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可以用“势不可挡”来形容。21世纪以来,合资品牌最火的时候,也没达到这个高度。双方拉锯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当然,合资品牌尚未到中系6年前市占率最惨的地步。

2023 年1-10月,中系市占率55.3%,与10月单月比较,更能说明局面变化的速度。

在中系新车强烈的推动作用下,10月国内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37.9万辆,环比下降9.7%,同比增长6.8%;1-10月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361.5万辆,同比增长14.7%。这两组数据放在一起,也同样说明所谓的“高端乘用车品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来的固有格局,岌岌可危。

销量崩和品牌护城河消失,有时滞关系。但是前者越明显,就越预示着后者不可避免。这是所有豪华品牌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他们已经预料到这一天,只不过没想到来的如此之快。这就说明,留给跨国豪华品牌调整的时间,比预想的要短。

豪华品牌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可能已经拼尽全力,应对眼前和战略调整,两条任务线已经产生了冲突。

同样的品牌,在欧洲生产管理的表现,可以说明什么叫躺平。最近奔驰因为博世在本土48V电池的供应出了问题,而减产了10%的车。大众汽车则因为缺少电动机而暂停本土工厂电动车的生产。

在中国,这两样东西俯仰皆是,根本不构成供应短板。

级别和价格关联的变化

整个市场格局上,刚才提到价格从30万元+下来,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踩踏效应。

表面上看,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A级车仍然是市场中坚,这个局面没变。

2023年1-10月,燃油车方面,A级车销量781.4万辆,同比下跌3.7%,在A00、A0、A、B级中跌的最少,似乎稳住了阵脚。C级车增长17.2%(仍是合资的天下),D级车基本没动。

同期新能源车方面,排除基数太小的D级车,增幅最高的是A0级车(103.5%),其次是C级车(73%),后者就反映了30万元+入门下延的规律。

在这个波动的背后,现在车辆级别和价格体系已经面目全非。原因是新能源车越来越倾向于不按照通常的尺寸、空间来划分。更重要的是,原来A级车的价格在12万元左右,B级车至少要15万元(合资会更贵一点),而现在新能源铺开之后,B级车入门也下降到和A级车差不多,而且价格中位数也与A级车接近。这种竞争策略,让消费者逐渐对车型的认知产生模糊。

说白了,现在有关级别-价格锚的玩法变了。

新能源预期减速

至于新能源车本身,10月份新能源产销分别为98.9万辆和9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2%和33.5%,市占率33.5%,刚好达到整个市场1/3的体量。同时,插混+增程与纯电的相对增速比例,也维系了上个月4倍+的比例。

1-10月,新能源产销分别达到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市占率30.4%。插混+增程与纯电的相对增速比例为3.3倍。

不过,站在电池供应商角度,这个时候早就不是冲锋时机。10月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77.3GWh,环比略降0.1%(两者大概维持10:1的比例)。

电池生产反映到整车,有2-2.5个月的时滞。这喻示着年底到明年初,新能源(特别是纯电)增速会进一步回落。

按照SNE的口径,2023年1-9月,全球新能源车注册量966万辆(包含插混)。其中,中国占据57.9%,其余是欧洲(23.4%)、北美(12.4%)、亚洲(除中国,5.1%)。

今年的局面是,体量大的领先者增速高,而落在后面的小体量,增速都被甩开。这反映了全球新能源力量对比,达到越来越夸张的地步。当然,这种反常态不会一直持续,全球占比总有天花板,而市场占比也如此。

但看到欧美电动零部件经常出现匪夷所思的短缺,说明其供应链的完整性至今仍然可疑。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迅速与中国对接供应链,但欧盟和美国的官方政策,都往反向走。

10月国内汽车市场销量的变化,说明竞争走向了深入:价格战将长期化,新能源预期减速。

出口加速与欧盟政策反弹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相当于欧盟外长)博雷利最近表示:“如果中国不开放市场,欧盟将关闭市场。”他认为欧盟企业在华经营越来越困难,是官方政策导致,而非欧盟企业商业竞争力往下走的问题。

这一空洞威胁的背景,比较复杂不展开。但是,让欧盟跳起来,一半是因为中国市场,另一半则是因为中国产品(尤其是新能源)竞争力走强的速度太快。

关于整车出口的话题,《汽车人》将另具文阐述,这里就说个总数。10月,整车出口48.8万辆,其中新能源车12.4万辆;1-10月,整车出口392.2万辆,其中新能源车99.5万辆。

《汽车人》在《9月整车出口的新动向》一文中曾预测2023年出口450万辆没有问题。而现在看,这个看法保守了,全年出口有很大概率站到480万辆之上,剑指500万辆。如此,就超过了日本在2018年阶段性峰值(480万辆)。

博雷利痛心疾首的,就是欧盟在汽车为矛头的工业竞争力下滑窘境。2023年进博会上,欧盟各国大力推销的是农产品。这一点和美国多个州努力卖大豆、小麦的做法很像。看到此情此景,有的时候真的恍惚,到底谁才是发达国家。

10月国内汽车巿场销量的内核变化,说明市场竞争走向深入,并有力地重塑市场格局。很多人担忧各家都不赚钱的现状,但是新王登基的道路从来不是坦途。指望一波猛攻,对手就扛不住退出,然后几个赢家分果果的想法,属于“速胜论”,天真了。这种烈度的竞争一定会长期化,直到没参与直接竞争的海外市场被瓜分。

猜你喜欢

市占率级车价格战
Cartoons
不打价格战也能赢得漂亮! 2020年虾苗企业要打的是价值战
沉着应对价格战 创新引领行业良性发展
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A级车正式上市
A级轿车:艰难前行
从手机价格战所看到的
豪华赌局中国造梅赛德斯-奔驰新E级车
A级车跨进B级车领域 汽车等级将越来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