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系财报 中外两重天

2024-01-10黄耀鹏

中国汽车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系车本田约合

文/黄耀鹏

日前,日系车企纷纷公布了本财年第二财季(2023.7.1-2023.9.30,按照中国习惯称为第三财季)的报告,日系车企的营收、业绩、出货量,都在走高。

其中,丰田拿出了第三财季利润同比大涨的表现,用“高歌猛进”形容并不为过,这与所有跨国企业在中国陷入苦战,形成鲜明对比。

日系运营业绩全面大涨

当季,日本6家车企(丰田、本田、日产、斯巴鲁、马自达、铃木)总的利润为2.4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71亿元)。其中,丰田利润1.4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占了近乎60%。

而且,丰田几乎所有的财务数据都在上涨:营收11.4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60亿元),同比增长24%;利润同比增长155%;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1%,涨到如今的12.6%(大众汽车计划到2025年实现6.3%利润率,仔细品味个中差异)。

其余几家业绩涨的没那么夸张,但财报也非常赏心悦目。本田营业利润302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同比增长31%;日产营业利润208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斯巴鲁营业利润18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9亿元),同比增长68%;铃木净利润12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马自达净利润99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同比增长33%。

从2023自然年角度,日系车企预计全球销量2450万辆。其中,丰田预计1138万辆车,仍将是冠军(大众汽车大概率低于900万辆);本田预计410万辆;日产预计370万辆;斯巴鲁预计89.5万辆;马自达预计122万辆;铃木预计318万辆。

日系车企财报亮眼,业绩大幅增长。这与所有跨国企业在中国陷入苦战,形成鲜明对比。

日元贬值提高销量

2023年,丰田净利润将达到创纪录的3.9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03亿元)。如果按人民币口径,2023年不是高点。几乎所有的分析都指出,日元贬值对日系品牌的销售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但《汽车人》看到,从整车生产布局角度,似乎并非如此。以本田为例,本田第三财季在本土生产了15.9万辆车,而日本本土市场交付14.4万辆,也就是说,外销和本土库存加在一起,只有1.5万辆,不足产量的10%。既然日元贬值有利于从本土生产获利,为什么不将全球产能向本土做更多调配呢?

这里面考虑因素无非是物流费用、整车进口关税与目标市场本地化生产的税率差异、零部件与整车贸易税率差异。而汇率本身是波动的,如果跟着汇率走,那么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需要调整全球多个工厂的生产比例,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

日元贬值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本土零部件的海外供应成本,以及需要以日元支付的所有海外运营的有关成本上。这才是货币走贬对日系品牌走强的作用。

这个作用是相当不确定的,鉴于日系车企的全球布局,供应稳定连带着生产计划稳定,才是最重要的,没必要因为一点汇率变动就自己折腾自己。当然,如果根据汇率长期变化趋势,做年度调整,有一定操作性。

市场权重决定战略节奏

从2023年全年各区域市场销售预测的盘子来看,北美无疑是日系的核心市场,销量700万辆左右(主要是本地生产,少量进口);其次是日本本土,销量443万辆;再次是中国市场,销量400万辆;欧洲市场(包含英国),大概为200万辆左右;亚洲其他区域(除了中日),大概有417万辆;全球其他区域市场,大概不到300万辆

北美市场权重在28.6%,而对日系来说,日本本土市场(占比18%)超过中国市场(16.3%),也是近3年首次。而欧洲起色不大(8.2%),反映了韩系在欧洲业务的崛起。亚洲其他地方,日系统治力稳固。而全球其他区域市场过于零散,比例变化不大。

对于日系来说,全球市场变化趋势为“两升两降两不动”。北美、日本本土上升;中国、欧洲走跌;亚洲和其他区域基本不动。

日系将在2023年卖出近500万辆混动车型,占据整体比例1/5强。这些混动大部分为HEV,也有少量PHEV。这和中国新能源化突飞猛进,已经产生节奏上的差异。

站在日系角度来看,北美+日本本土,权重接近一半。从全球技术视角,针对两块市场需求延伸产品方向,是必然选择。而中国市场权重虽然略有下降,但仍然不可放弃。何况,欧洲市场对于纯电的消费偏好,正与中国市场快速合流(内涵当然有差异),日系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战略节奏和中国市场

在2023年日本移动出行展上,丰田、本田、日产、三菱、斯巴鲁,电动火力全开。虽然展出的基本都是概念车,到量产仍有距离,但日系正在进行大举技术投入,是非常明显的。目前日系的问题是,技术和概念向量产车型转化的有些慢。

这其中很可能不是能力问题。任何企业的当家人,都知道顺势而为,在顺境的时候切忌胡乱动作,打破大好局面。但实际上,又存在几个市场之间技术方案发展趋势背离的问题。而且,现在全球经济波动很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很多,这个时候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也要考虑如何稳住主要市场。

说白了,日系还在大赚特赚,吃的是历史上的布局红利。以往的战略眼光,现在还在不断兑现利益,包括进入中国市场,也是同样的逻辑。

日系当然不会等到红利吃完了才想到改弦更张,一定存在新旧技术路线切换期和共存期。日系,包括最赚钱的丰田,都在试图把握好切换节奏。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日本移动出行展上释放了大量进军电动的信息,到了实际市场上,又显得非常谨慎,步伐比较小心。

日本移动出行展上,日系高管一再表示要学习新能源的技术路线,并强化在华存在。日产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对日产在华电动化策略,表示为“在中国,为中国”。这和宝马高管的表态,非常接近。对中国市场的解读,让跨国车企得出相近的结论,这说明大家认知是差不多的。

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也在日本移动出行展上再次表示,电动车不但环保,还能提供驾驶乐趣和多样化体验。丰田将继续以多种路径实现碳中和。

新能源“多路径”是所有日系品牌的共识,这也是他们现实做法。面对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个选择是必然的。对于中国市场,如果直接从燃油车直接切换到电动,缺少过渡期,可能导致业务剧烈波动,进而削弱了运营。

中系品牌则要学习日系的全球存在和本地化生产经营策略。在东南亚,中系对日系的挑战刚开始,类似的还有中亚和南美。而其他区域,则要更晚一些,现在还没看出投资的苗头。

这也意味着,尽管国内市场赚钱变得更有难度,但跑到全球与日系竞争,尚需相当时日。因为重资产的部署,非一日之功。日系花了数十年做到这一点,强化部署是建立在收益和收益预期基础上的。不计代价直接拿钱砸,很难成为成功经验。

如何赚到未来的钱,在技术资产的平衡上,以及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思路上,中企能从日系财报上看出一些内容。战略目标可以学,但具体路径,则因时而异。在美企纷纷放弃全球业务的时候,日系运营大涨,更具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系车本田约合
全方位提升 全新一代东风本田CR-V
2017款科迈罗ZL1年内上市 约合46万元起
领动的对手是谁
本田在华高管集体升迁
寻衅滋事 本田新Civic VS.马自达3
宝马3系车发动机无法起动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争锋国产化中国车市「新派系」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