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美育渗透

2024-01-10■凌

初中生世界 2023年48期
关键词:译林赏析语篇

■凌 娟

美育既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中提出英语课程要通过阅读学习语言和人文科学知识,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提出要能理解与感悟中外优秀文化的内涵,能欣赏、鉴别美好事物,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英语学科所蕴含的美育资源,深入挖掘其美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本解读是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译林版英语教材中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渗透美育。

一、分析语篇结构,感知篇章结构之美

“高中课标”中指出:语篇中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涉及语篇的微观与宏观组织结构。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则属于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语篇的宏观与微观组织结构。

1.采用问题链,分析语篇宏观结构

从宏观上分析文本的语篇结构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组成及明暗线两个部分。在分析文本的组成部分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体,区别不同体裁文本的写作结构。

译林版英语七(下)Unit 5 Reading 板块是一则发生在公园里的故事。故事类的文本通常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等顺序来展开描述,因此在教学中,要先让学生根据标题进行思考:Do you think it was a real ghost in the park from the title?接着,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来启发学生探究文本结构:What happened to Millie and Amy in the park? What did they do then? Who found the ghost at last? What was the ghost?通过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以标题产生的悬念为突破口,研读分析语篇,明确文本结构,感知语篇明晰之美。

2.解读关联词,厘清语篇微观逻辑

从微观上分析文本的结构,主要针对文本中一些连接词和过渡词的运用。如作者在故事初始时用as usual 这一词组,常态式的描写为下文的情节变化埋下伏笔;接着使用suddenly 一词,表示情节陡转;然后使用两个then,介绍故事的结果。这些连接词语在语篇衔接上不仅起到语义承转的作用,而且能更精准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对上下文信息的理解,推敲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体会这些词汇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思考,感受篇章结构的逻辑关联之美。

二、关注语言表达,体悟精妙用词之美

英语用词之美在于词汇可以恰如其分地传情达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赏析作品中的某些经典词汇,掌握词汇的内涵,感受语言用词的准确之美,进一步对语篇文本进行解读、赏析与评价。

译林版英语九(上)Unit 7 Reading 板块是一篇介绍奥黛丽·赫本的人物传记。文本中提及赫本的逝世,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What does the phrase pass away mean?How do you know that?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根据时间线索,结合文本第一段中When she died in 1993, 猜测到pass away 的含义。教师继续提问:Why does the writer use pass away peacefully instead of die?作者这里使用pass away是为了避免重复,也是对赫本去世的一种委婉表达,体现了作者的不舍之情,peacefully 一词饱含了作者对赫本的敬爱之情。

三、聚焦写作手法,赏析修辞手法之美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够让文字超越字面意义,使描述的事物更生动形象。

1.体味比喻修辞的深刻寓意

译林版英语九(上)Unit 1 Reading 板块是介绍四个对工作满意的人,其中介绍Su Ning 时表述如下:Su Ning is now the general manager of the company.“ Life is like a race.You either take the lead or fall behind. I’m ready to take on new challenges any time.”She said.

大型公司竞争激烈,充满挑战,人物将生活比喻成赛跑,形象化的语言完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工作性质。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追问:Do you think her personality is suitable for her job?Give the reasons. 同时鼓励学生模仿造句,写一小段描述生活的话语。这种方式不仅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还能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领略拟人修辞的传神之效

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 7 Reading 板块是一篇描写四季的诗歌,其中关于春季的内容如下:The days of spring are windy and bright. What a perfect time to fly a kite! 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Then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

此片段描写的是春季景色特征,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通过呈现两组句子,让学生仔细品读、比较、赏析。Which sentences are more beautiful?Why?

学生通过品读、比较后发现第一组句子更具美感,主要体现在两个动词上。play 一词本义描写孩童玩耍,这里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蝴蝶、蜜蜂在花丛中自由飞舞的欢快场景;而fly 虽是真实的动作写照,但缺乏play 所蕴含的意味。hide 一词展现出蝴蝶、蜜蜂原本沉浸在嬉闹中,却突遇雷阵雨时的急切慌张之态。在比较赏析后,教师继续追问:What feeling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express from the poem? 通过追问,带领学生深入感知拟人化动词的特色,体会诗人对春天万物复苏、活力四射的赞美之情。

3.感受反复修辞的语言气势

译林版英语七(下)Unit 8 Reading 板块是两篇描写宠物的诗歌,其中一篇描写金鱼的部分内容如下:My goldfish is a wonderful pet.She doesn’t need a bed.She isn’t any trouble. She doesn’t bark. She doesn’t miaow.Just bubbles,bubbles,bubbles.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重复bubbles 一词。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受这个词语所带来的语言气势与欢快之感,想象小金鱼的动作和神韵,感受诗人对小金鱼的喜爱之情。

四、想象画面场景,感悟灵动意境之美

对词句的赏析是一种表层的鉴赏,教师更需要发挥学生体验的能动性,使其同作者的心灵趋于契合,领会作品的意境之美。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 7 Reading 板块是一首描写四季的诗,画面感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借助已有的生活素材,走进诗情画意的情境中,品味诗中的意象美、节奏美,从而感受英语语言之美。

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描述这种感受: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picture the scene of different seasons in your mind? What similar of different scenes do these remind you of?通过描述、联想,学生在脑海中会产生图画效应——一幅幅画面逐渐呈现出来,从而借助已有的生命体验引发心灵感知,与诗人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审美的愉悦感。

五、探究育人价值,领悟人格魅力之美

“义教课标”中指出:能依据不同信息进行独立思考,评价语篇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说明理由;能从不同角度解读语篇,推断语篇的深层含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研读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分析语篇所隐含的意义,挖掘作品的育人价值。

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 8 Reading 板块是一篇地震幸存者讲述地震经历的故事。文中第三、四、五段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致描写了Timmy 在黑暗中紧张害怕,然后冷静克服困难,最终获救的过程。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语言、赏析经典语段、邀请学生朗读表演等手段,让学生联想当时的画面,感受人物的遭遇,体会人物的心理。接着,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表演,指导学生表现出人物一系列的动作和情绪变化。在诵读表演之后,教师请其他学生进行实时评价,并陈述原因。通过角色表演、交流分享等环节,学生与作者产生共情,从而体会文中人物的优秀品格。

如果说诵读表演使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产生浅表层次的感悟,那么评价探究就是理解层面的深层感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评价主人公:What do you think of Timmy? 并进一步探索故事背后作者的意图,领悟语篇对读者暗含的希望: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rapped in an earthquake? 教师带领学生评价、欣赏主人公的乐观坚毅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遭遇地震会如何做。学生的回答不仅有从主人公身上学到的做法,还有更多自己的思考。通过引导学生赏析、体验作品传递的生命价值,教师可以推动学生不断思考,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推动教学达到育人目的。

教师围绕文本阅读开展探究,带领学生深度解读,引导学生感知篇章结构之美,体悟精妙用词之美,赏析修辞手法之美,感悟灵动意境之美,领悟人格魅力之美,在理解、赏析美的过程中,充分推动学生思维向高阶发展,不断渗透美育,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美学素养,更好地提升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译林赏析语篇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步辇图赏析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