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视域下的游记散文教学
——以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五单元为例

2024-01-10张增光

初中生世界 2023年48期
关键词:一滴水丽江游记

■张增光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类文章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多以散文(含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如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和《一滴水经过丽江》,我们姑且称之为游记散文(本文着眼于现代游记散文)。

游记散文既有游记的特点,又有散文的笔法——不仅记录游历行程,并且或抒发感情,或描绘景物、景观,或兼有记叙、写景、抒情。阅读这些游记散文,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景,还能实现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熏陶,给予其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游记散文时存在知识学习的碎片化、割裂化,语言学习的固定化(单独的词句赏析),表达内容的程式化(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等问题。这些严重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体现游记教学的核心要义,不能彰显游记散文之美,更让教学脱离了与生活的联系,远离了学科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标准精神,使得生机勃勃的游记散文教学没了骨架,失了血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六大学习任务群,笔者将游记散文教学置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实践中,浅谈具体做法。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内涵理解

新课标中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强调: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有两个关键词:主题情境、创意表达。主题情境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特点,设置融“语言、声音、图、像”等为一体的相互衔接和观照的情境,构成一个有鲜明内容和教学意义的学习载体。主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阅读,进而促进学生素养提升。主题情境能将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素顺利转换成核心素养,让学习思维从碎片走向整合,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阶走向高阶。

创意表达旨在阅读的基础上,为了表达阅读成果(独特体验、思考和感悟等),依据交际需要、情境和交际对象选择表达方式,最终让受众悦纳。创意表达的特征应是多样、新颖、灵活、适切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创意表达是一种心理的需要,意味着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思想情感等。创意表达是否有品质(表达有张力、有个性、有深度、有新意),在某种程度上就取决于是否“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等。创意表达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和欲望,增强展示能力,加深学习体验,活跃学生思维,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迁移,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

二、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游记散文教学路径

游记散文教学首先要体现游记体裁的特点,即所至、所见、所感,如让学生梳理游踪路线,了解风物人情,鉴赏语言手法,但大可不必落入程式化——“到了哪里,看到什么,有什么感悟”。教师可以运用“任务解决型”教学方式,即通过设计情境任务,把游记散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能力发展本位的转变。

“任务解决型”教学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与传统教学形式没有根本差别,达成目标的路径却有本质差异。它是一种基于情境任务的语文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思考和感悟,从而完成对语言文字的梳理、理解、体会,培养运用能力。

1.学习内容(主题)选择

阅读与表达的前提是确立适宜的内容。八年级下册共有《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和《一滴水经过丽江》几篇文章。关注文本特质、单元要求和学情是确立学习内容的根本。因为是游记,所以了解游记特点(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应该是学习内容之一。此外还有写景的角度和方法、语言欣赏与品味、精彩语句积累等。教师在素养导向的学习要求下,对以上内容进行整合,依据主题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

2.主题学习情境创设

知识只有融入一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才能被理解。离开了具体情境,学生很难形成对知识准确、深度的理解。一个优质的情境要兼顾以下三个维度:是否指向学习目标,是否符合学情,是否引发学习欲望。教师应以情境为载体,以生活为基础,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当学习内容被置于某一情境后,学生在真实、具体而富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言语思维随即有了方向和边界,而言语表达也随之有了依托和空间。

示例:

假期在望,国内即将迎来旅游潮。壶口、各拉丹冬、丽江三地文旅部门想联合起来造势,打算以“行万里路,赏山川美景”为主题,推出一条系列旅游线路,倾力打造当地旅游项目。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策划方案。正好你即将学到《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滴水经过丽江》,请你帮助他们完成项目方案。

3.系列学习任务实施

情境与任务不可分割。情境是实现高质量学习的载体和前提,而任务则是推动学习的关键因素。富有导引性、逻辑性、结构性、整合性、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打通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环节,让学习真正发生,实现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示例任务如下。

任务一:拟写宣传标语

请帮助他们拟写几条宣传标语并通过媒体发表。撰写宣传语的依据只能来源于第五单元的三篇游记。要求: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充分体现景点特色,展现景中蕴藏之情,朗朗上口,恰当运用修辞,不超过100字。

示例:

壶口瀑布集纳了海、河、瀑、泉、雾的形态,兼容了各种感情,博大宽厚、柔中有刚、勇往直前,正是中华儿女精神品质的体现。我在壶口等你来!

看看长江源头,感受晶莹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带来的震撼;感受造物主手下各拉丹冬统领的冰雪劲旅、清凉融水带来的畅快。长江源头,雪山之巅,千里冰封,冰雪奇缘,置身冰窟,琼瑶仙境。

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跟随着一滴水的指引,纵贯古今,到达人不可达之处;体验百姓生活的恬淡,欣赏古城五彩斑斓的夜和旷野宁静澄澈的美,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安宁。

任务二:拍摄宣传视频

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地旅游资源,文旅部门打算拍摄一些最能呈现这几地特色的微视频,请你帮助选景,提供拍摄角度和画面。提示:风光片微视频的制作总会拍摄一些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特色的特写镜头。《壶口瀑布》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都表现了雄浑壮阔的景象;《一滴水经过丽江》则融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为一体。请依据文本和游客需求,确定特写拍摄镜头,并阐明理由。

微视频拍摄特写镜头(选取画面,品读画面,把握特点)篇名时长镜头内容拍摄理由拍摄意图壶口瀑布2分钟气势壮阔的瀑布水: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第4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水比成飞毯、钢板出轧,体现了黄河水的凝重、猛烈,把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机勃勃地表现了出来向观众展示黄河水的壮阔宏大、气势猛烈,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2分钟一滴水经过丽江3分钟

任务三:撰写诗词楹联

文旅部门想在三地景点内放置一些诗词楹联,增强文化意蕴。请根据三篇文章内容,帮助写一些诗词(现代诗、古诗皆可)、楹联。可以借助一些诗词楹联的形式,撷取文中的词句。

示例:

[词作]

行香子·丽江古城

玉龙卧雪,溪流四方。顺水游,肆意张扬。小城几许,收尽芬芳。有杜鹃红,山茶白,兰花香。

草甸牧场,落水洞旁。潭映雪,四方街上。驻足流连,闲话家常。看东巴文,游客往,茶楼忙。

[楹联]

1.一帘怒水壶口下,万丈豪情黄河起。

2.身处冰窟,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倾听水声,想象长江演绎的故事。

任务四:举办美文大赛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三地文旅部门还计划举办主题为“水之多娇”的游记美文大赛。请你帮助拟写一篇征稿启事。

示例:

“一滴水”里有百态,有情怀,有人生,有文化,可观、可赏、可叹、可悟,祖国大地之水如此多娇,等你去共情。壶口、各拉丹冬、丽江三地文旅部门准备举办以“水之多娇”为主题的游记美文大赛,欢迎您选择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可以是壶口、各拉丹冬、丽江,也可以是其他地区),写一篇游记美文投稿。

提示:

(1)回想游览时印象最深、最富特色的水之景物风貌,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可以借鉴这三课的表现手法)具体描绘。

(2)游记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并且传达出本人的独特体验,充实文章内蕴。

(3)不少于600字。

综上,阅读与表达能力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是学习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增加表达的创意,促进学生思维、理解、表现与应用能力的发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变成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素养,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变得诗意而辽阔。

猜你喜欢

一滴水丽江游记
请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呵护生命中的每一滴水
丽江三朵节
我是山上一滴水
丽江的荒
一滴水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叫一声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