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课堂渗透科学素养教育

2024-01-08肖玉芬甘肃永靖县四局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24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说明文科学素养

◇肖玉芬(甘肃:永靖县四局小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具有科学知识普及意义的科普文、说明文或议论文。教师通过教授小学生此类文章,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使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借此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使其拥有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若想培养小学生科学求真的意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可以借助此类文章创建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其在知识深度挖掘、原理深入探索过程中感悟到科学精神的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科学素养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他们科学探知的兴趣和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和理解科学原理,能够对科学知识进行客观阐述和细致讲述,能够正确使用科学方法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其在文章阅读与感悟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拥有较强的科学素养。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

语文教师把科学素养渗透到知识讲授活动之中,能够更好地落实素养教育要求,使小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能够借此启发他们的科学思维,使其能够自觉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对科学原理进行深度探究,在改善其知识自主探索效果的同时,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知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科学素养培养活动锻炼小学生动手实操技能,使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高效完成科学实践项目,在增强他们自主实践信心的同时,提升其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进而真正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个人综合素养。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科学素养教育的方法

(一)优化课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语文教师若想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使其掌握自主探索科普文、说明文等体裁文章的正确方法,改善他们阅读学习的效率与效果,需要合理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小学生深入挖掘文中的科学知识,感悟人物身上的科学品质,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科学精神,使其形成较强的科学意识。

1.挖掘科学元素,培养科学观念

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小学生知识联系生活的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拥有较强的科学探知能力,可以结合教材课文开展科学元素深度探究活动。指导小学生深度阅读课文内容,自主挖掘文中与科学知识有关的要素,引导他们联系日常生活分析科学技术的现实意义,研究科学知识的实际作用。使其在文章深度感悟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以《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程为例,此篇课文讲述的是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一项高新技术,即纳米技术。作者细致讲解了纳米技术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了纳米技术在当下应用于哪些领域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对此,教师为了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知的能力,可以指导他们深入挖掘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生活对这些内容进行联想分析。例如,文中提到了纳米技术可以用于冰箱内层,使其起到杀菌除臭的功能,能够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和保鲜期。对此,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思考家中冰箱储存食品的特点,回忆水果、蔬菜、熟食等食物在冰箱中和外界环境中的存储时间,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纳米技术作用的认识。另外,在小学生深度研究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其知识联系生活的意识和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要让他们真正感悟到科学技术的现实意义,进而使其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探寻人物品质,培养科学精神

语文教师若想让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还需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可以引导其认真品读教材文章,指导他们从真实案例中探寻科学家身上的优秀品质。同时,鼓励他们结合现实感悟科学求知、科学探知的实际意义,以此来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更加认真、更加主动地探索学科知识,思考文章内涵,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

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程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多名科学家探寻科学知识的故事。比如,麻省理工的谢皮罗教授研究了漩涡与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英国化学家波义制成了实验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研究了睡觉时眼珠转动与梦境之间的关系。在文章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小学生对科学家的科研故事进行深度思考,从中探寻科学家的实验行为、科研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展现了哪些优秀的道德修养。比如,谢皮罗教授反复进行科学实验的行为体现了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波义制作石蕊试纸的故事展现了较强的生活观察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奥地利医生的科学探知行为表现出了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小学生通过深入探寻故事人物品质,既可以提高其深度阅读的能力,又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优秀思想熏陶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进而更好地提升其科学素养。

(二)开展文章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语文教师若想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拥有较强的想象力、创新力和创造力,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章创作活动,指导他们对科普文、说明文进行仿写练习,鼓励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文章创作,在培养其科学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知识运用的能力。

1.设计课文内容仿写活动

在科学素养培养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启发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要培养他们创作科普文、说明文等不同体裁文章的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逻辑思维、迁移思维、联想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进行科学知识讲述,清晰解释科学原理。在提升其文学创作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授课目标,可以结合教材文章创设仿写练习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以《纸的发明》课程为例,此篇课文概述了千年前中国文字记录载体的演化过程,重点讲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故事。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改善其阅读学习的质量,提升他们讲述科学知识的能力,可以结合此说明文开展文章仿写活动。在仿写活动中,小学生需要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知识,如战国时期的司南、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唐朝时期的火药、北宋时期的指南针、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爱迪生改进的电灯、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等。然后,他们需要依据课文的写作思路进行仿写练习,细致讲述某种科学技术的产生过程、科学原理、应用范围等内容。比如,有的小学生仿写了一篇介绍中国活字印刷术的说明文,他先概述了中国古人“复印”文字信息的各种方式,如东汉时期在石碑上进行摹印和拓印;唐朝初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在中后期被人们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期,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将雕版印刷术改进为活字印刷术。之后,他在说明文中具体讲述了活字印刷术的印刷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师通过设计文章仿写活动,既可以让小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科普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学体裁的写作方法,又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在文章中客观清楚地讲述科学知识,进而提升其文学创作的水平。

2.设计科学现象描述活动

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正确运用观察、分析、记录、总结、比较等思维方法进行知识探索,能够从客观视角对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进行精准阐述,可以结合科学实验开展科学现象描述活动。鼓励小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科学知识用文字进行清晰表述,进而更好地提升他们自主探知能力和文章创作能力,使其真正拥有较强的科学思维。

以《夜间飞行的秘密》课程为例,此篇课文讲述的是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雷达,保障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故事。作者在文中具体讲述了科学家探寻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过程,通过对科学实验现象的细致描写,让小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蝙蝠飞行的特点,知道它们能在夜间精准飞行的原理。为了培养学生客观描述科学现象、清晰阐述科学原理的能力,使其形成加强的科学思维,可以创建科学现象描述活动。例如,教师先利用三棱镜、白纸等实验器材制作彩虹,讲述光的色散原理。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学仪器、望远镜、显微镜等科学器材的作用原理。之后,鼓励学生结合所看到的科学实验现象进行科普小品文创作。在文中,小学生需要具体讲述“光的色散”实验过程,细致描述太阳光透过三棱镜之后,在白纸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产生了哪些神奇的现象。要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客观阐释科学原理。另外,要在文末段落中讲述人们将这一科学原理应用在了哪些领域之中,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起到了哪些作用。教师通过开展科学现象描述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科学阐释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新力,进而使其形成较强的科学思维。

(三)创设科创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语文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知识实践应用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科创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中科普文、说明文、议论文内容设计科创项目,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实践任务。比如,各学习小组需要先通读一遍文章内容,然后交流设计出创意实践方案,之后再找寻所要用到的实践材料,合作完成作品创作,最后再进行作品测试和作品优化。通过设计科创实践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协同合作、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以《飞向蓝天的恐龙》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科创实践项目,让小学生在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科学素养。例如,小学生需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只“会飞的恐龙”,其项目要求是:所制作的“恐龙”需要在空中自行飞行不少于10米的距离,其飞行高度不能低于5米,飞行的时间要在10 秒以上。对此,教师需要先按照同组异质原则把学生分成多个综合能力相当的实践项目小组。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各组成员需要先回顾一遍教材课文,知道远古时期带羽毛恐龙的飞行原理,了解他们的外形特点和飞行特征。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设计创意实践方案。比如,选用哪些制作材料,制作哪种外貌形态的恐龙,用什么方式进行实践制作,如何让“恐龙”在空中自主飞行,如何保持不低于5 米、不少于10 秒的飞行等。之后,各项目小组需要按照创意方案和项目要求进行实践操作,制作出能够自主飞行的“恐龙”。同时,要对所制作的物体进行飞行检测,将合格的作品进行飞行展示。教师通过创设科创项目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科学思考、动手操作、协同合作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科学技术的魅力,使其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若想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性,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创新。要让小学生在多元阅读活动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拥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在文章创作过程中提升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的能力,在科创项目活动中提升科学实践的水平,进而真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说明文科学素养
说明文阅读专练
蜗牛看牙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