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情境助推《混合与分离》项目化教学

2024-01-08江苏睢宁县教师发展中心

小学科学 2023年24期
关键词:食盐冲突创设

◇鲍 燕(江苏:睢宁县教师发展中心)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诸多探究活动中,项目化教学因为具备开放性、自主性、综合性等特点颇受学生青睐。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实施与高效开展呢?本文中笔者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混合与分离》的教学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基于问题情境开展项目化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探究、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悬疑式问题情境,明确项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向学生呈现项目主题和目标。事实上,这种方式不仅难以让学生快速融入项目情境,甚至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笔者建议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悬疑式问题情境,并将项目目标融入情境当中,使学生在新鲜、好奇、求知等情绪的带动下,自由自主地接近项目的目标,自然而然地激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混合与分离》这一课的项目化教学的主题和目标是:通过分离食盐和水,初步理解“混合”和“分离”的概念、原理及方法,并自主得出“食盐溶于水的变化是可逆的”的结论。然而,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并没有直接向学生揭示本次项目教学的主题和目标,而是通过以下教学环节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悬疑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启示下激发学习的兴趣,并明确了项目的目标。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豆和沙”的“混合”和“分离”。教师拿出一碗红豆和一碗沙子后询问学生:“如果我把红豆和沙子倒进一个碗里,然后晃动碗,会怎么样?”学生答:“豆子和沙子混到一起。”教师再问:“那我怎么把它们分离开呢?”学生答:“用手把豆子挑出来。”其次,“沙和水”的“混合”和“分离”。教师拿出一碗沙子和一碗水,然后询问学生:“如果我把沙子和水倒进一个碗里,然后晃动碗,会怎么样?”学生答:“沙子沉到水底。”教师再问:“那我怎么把它们分离开呢?”学生答:“用纱布把沙子过滤出来。”最后,“盐和水”的“混合”和“分离”。教师拿出一碟盐和一碗水,然后询问学生:“如果我把盐和水倒进一个碗里,然后晃动碗,会怎么样?”学生答:“盐溶于水。”教师再问:“那么我怎么把它们分离开呢?”显然,第三个问题触及了学生的知识盲区,他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同时,燃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如果我们对于三个问题加以分析就会发现:教师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逐渐帮助学生理解了“混合”和“分离”的概念,并引入了本课项目化教学的目标:分离食盐和水。相比于“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方式,这种“步步为营”“诱敌深入”的方式显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笔者建议教师能够以创设悬疑式问题情境为契机,帮助学生明确项目目标,点燃探究热情。

二、冲突式问题情境,激活项目创意,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认知冲突,往往是“旧识”与“新知”之间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利用认知冲突,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旧识”到“新知”的迁移或“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创新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中,教师不妨为学生创设冲突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激活项目创意,拓宽学习思路。

例如,在《混合与分离》的项目化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悬疑式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明确了项目目标。然而,针对如何围绕目标开展进一步的行动,学生却一筹莫展。于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冲突式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打破了僵局。比如面对学生的沉默,教师试探性地发问:“我们能徒手把食盐挑出来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能。食盐已经溶解了,看不见了,根本挑不出来。”教师再问:“我们能用纱布把食盐筛出来吗?”学生略加思索之后回答:“不能。食盐颗粒太小,而且已经溶解,无法筛出来。”教师继续发问:“我们能参照油水分离的方式,把盐水静置一会儿,让食盐自动和水分离吗?”学生沉思片刻,齐声回答:“不能。食盐跟油不一样,油不溶于水,而食盐溶于水。”从表面来看,教师提出的问题似乎一直在“误导”学生,给学生“添乱”。事实上,教师试图通过上述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旧识”与“新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终于,有学生以“解决冲突”为突破口,借助跟“分离”相关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海水晒盐”的时候不是想办法让盐离开海水,而是通过把海水蒸发,让盐留下来。我们也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完成盐和水的分离。很显然,恰恰是以教师创设的冲突式问题情境作为铺垫,学生才在短时间内打破了思维僵局,展开了广泛联想。同时也恰恰是以教师创设的冲突式问题情境作为引导,学生才避免受到旧有知识或经验的束缚,选择错误的思路或方法来完成盐、水分离实验。可见,教师通过冲突式问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打开了学习思路,激活了项目创意,为学生项目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启发式问题情境,推进项目进程,锻炼学生学习思维

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固然是活动的中心和主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旁观”或“缺位”。相反,教师应该肩负起监督与指导的职责,根据学生的状态和活动的进程,适时地给予学生点拨与指导。如果教师采取“直接介入法”来点拨和指导学生,容易干扰学生的讨论思路或打乱学生的活动进程。因此,教师不妨通过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探寻活动方法,推进项目进程。

例如,在《混合与分离》的项目化教学中,教师通过“认知冲突”,让学生确定了采用“蒸发法”进行盐和水的分离。然而对于如何分离、用什么分离等问题,学生却毫无头绪。此时,如果教师坚持“袖手旁观”,学生就很容易陷入瓶颈,难以推进项目进程。相反,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加以点拨和指导,则能够帮助学生突破瓶颈,推进进程。于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我们想要快点儿将盐和水分离,需要怎么办?”学生答:“加快蒸发的速度。”教师再问:“怎么能加快蒸发速度呢?”学生答:“加热。”教师继续问:“在教室环境下,我们用什么加热呢?”学生答:“酒精灯。”教师追问:“我们还可以怎么加快蒸发速度?”学生答:“让水变薄。”教师继续追问:“大家说的方法用科学术语说就是增加液体表面积。那么,我们怎么增加液体表面积呢?”学生答:“用一个敞口的容器。”教师启发道:“大家说的东西在实验室里叫蒸发皿。”承接上述问题,教师继续提问:“我们如何利用这些仪器,蒸发水分,分离食盐呢?”学生答:“我们把酒精灯放到蒸发皿下面,一边加热,一边搅拌,促进水分蒸发。等水分蒸发完,食盐就剩了下来,就完成了分离。”显然,教师通过提问,从“仪器”和“步骤”两个方面,不断给予学生启示和引导。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也更加缜密,他们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很快就理清了实验流程,选定了实验用具。可见,教师通过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锤炼学习思维,推进项目进程。

四、交互式问题情境,深化项目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反思

合作,是项目化教学的基石,而沟通,是合作的前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往往因为缺乏沟通的技巧或热情而选择沉默。如果教师放任这种现象的持续,则不仅会影响项目化教学的效率,也会失去项目化教学的意义。因此,笔者建议教师能够通过交互式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契机,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供平台,与此同时,使学生在沟通与合作中深化项目体验,促进学习反思。

例如,在《混合与分离》的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交互式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首先,以设计讨论话题为契机促进交互。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富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从而为学生创造契机,使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交流与合作。比如,在本课中学生第一次使用酒精灯。教师就可以围绕“酒精灯”提出以下问题,并要求学生展开讨论:酒精灯的构造是怎样的?酒精灯的使用原理是什么?酒精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这样一来,教师就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契机,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启发中深入地思考问题,同时,在相互提示中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交流水平的提升。其次,以书写观察报告为契机促进交互。观察,是科学实验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在观察中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是更为重要的环节。那么,教师不妨围绕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发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以此为依托展开交流与讨论。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实验中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记录实验现象,并剖析实验原理。这样一来,教师就成功借助问题情境,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来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成果。比如,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下发一张“互评表”,在“互评表”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针对同伴的知识水平、实操能力等“硬实力”展开评论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同伴的“软素养”展开评论。这样一来,教师成功完成了交互式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依托这一情境,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能够加强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深化项目体验,积累学习心得。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能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广阔的平台与充足的机会,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与实践。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实施与高效开展呢?针对这一问题,奥地利科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探究不是从观察开始,而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问题”与“探究”结合起来,通过问题情境的巧妙创设,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实现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同时,以合作为基石,实现协同实践与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食盐冲突创设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巧称食盐
新修订的《食盐专营办法》相关表述之探讨
食盐PK风疹块
愚人食盐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