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科学课堂的德育教学

2024-01-08广东广州市番禺区毓正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24期
关键词:立德科学家德育

◇李 娜(广东:广州市番禺区毓正小学)

学校教育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代教育中,立德树人不仅是根本任务,还是发展学生个体核心素养的一条必经之路。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有条不紊推进视域下,更加注重强调各门学科本身的育人功能。《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进行了解读,其中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因此,对于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来说,一线教师应当有机结合德育内容与科学知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出一系列系统完善的科学教学方案,将教书育人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促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科学知识与牢固掌握科学技能的同时,具备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拥有良好创新精神与优秀道德品质,心怀社会责任感,对自然有探究乐趣的同时,具有敬畏之心,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的人才,他们能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遵纪守法,捍卫国家利益。这才是真正为国育人。

一、立足教材,在课程中渗透德育

(一)挖掘科学人物的德育元素

立德树人视域下,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德育教学,应当紧紧围绕科学教材,以此推动各项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开展。科学课程主要涉及如下四个领域:技术工程、地球与宇宙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这些领域中存在的科学知识皆蕴藏着极为丰富和优秀的德育元素,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立足教材,以相关科学知识为根据,对进行德育教学的入手点进行充分挖掘,并合理融入教学方案当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真正做到将德育知识在不知不觉间渗透给学生,促使学生在牢固掌握所学科学知识内容的同时,获得更加良好的德育,避免德育教学太过乏味生硬,让德育渗透效果大幅增强,将科学教学具备的重大育人价值与功能发挥出来。例如,小学科学教师可对一些科学知识背后存在的科学人物故事进行挖掘,充分彰显科学家的科学素养与人格魅力。其中教科版科学教材每册书的起始页都设置了“科学家这样做”的内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介绍了10 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分别是:珍妮·古道儿、刘东生、竺可桢、童第周、牛顿、钟杨、伽利略、马世骏、南仁东、达尔文。作为科学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将教材中介绍的科学家与课程联系起来,让德育鲜活起来。操作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将科学课中的起始页与当前学习结合起来;二是整合一至六年级所有“科学家这样做”的资料,让学生整体学习后,对比研究10 位科学家身上的共同特质,挖掘科学家身上的德育元素,更好地向科学家学习。

例如,一年级教材起始页介绍了珍妮·古道儿,在学习“植物”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更为形象地介绍珍妮·古道儿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她长达38 年研究的艰辛,更体会她身上散发的研究激情和奉献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增加观察自然兴趣、信心和责任感,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二年级教材起始页介绍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教师不仅仅要带领学生看到刘教授在鱼化石研究、黄土研究等方面的伟绩,更要引导学生了解地质观察是十分艰苦的事,刘教授却将黄土视为生命一样的宝物,更为我们国家地质研究带来了很多发现,帮助学生提升民族自豪感,并立志成为这样的科学家。三年级教材起始页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形式讲解竺可桢的生平,通过学习竺可桢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研究,甚至逝世的前一天都没有停止研究,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研究态度,同时养成每天记录物候和天气的习惯。在此仅列举三位科学家的例子,其他七位科学家的故事也可以利用视频和照片开展活动。同时,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师可以整合10 位科学家的示例,也可以尝试列举更多的科学家的故事。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帮助学生走进科学家的世界,看到科学家荣誉背后坚毅的研究品质,并且从中国科学家的身上提升民族自信,更好地践行为国育人。

除了“科学家这样做”,在教材中还可以挖掘其他科学人物的德育元素。例如,在学习《点亮小灯泡》这节内容时,科学教师可以向班级学生详细介绍发明大王爱迪生。让学生了解其在做科学实验时的坚持不懈与勤奋刻苦,经过不断完善与改进实验,使用碳丝做成世界上第一个能够点燃超过40 个小时的灯泡,为人们带来了光明。通过讲述爱迪生生平,可以让学生产生触动,并以爱迪生为榜样,未来更加努力刻苦学习。小学科学教师只有高度重视对学生展开德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才能使科学教学真正成为践行德育的落脚点。

(二)注重教学细节,借助德育培养习惯

有位著名科学家曾经说过:人类一生完成的工作,不管是粗劣,还是精巧,皆是由个人日常习惯而养成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习惯属于无价之宝。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应当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主动在教学细节当中充分渗透好的习惯,立足德育角度重视培养学生习惯。为进一步保证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获得更多德育知识,也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活跃在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对课堂细节进行认真细致观察,更好地培养学生习惯。

例如,在学习《声音》这节课内容时,教师应借助自制弦乐器和音叉等工具,让学生深入探索声音变化规律。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看到这些教具时会立刻进行敲击,致使教室极为“热闹”。幸好这些教具没有太大危险性,若是危险性较大的化学品呢?不小心误触,势必会造成身体损伤。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应当予以制止,并从细节入手,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操作,真正意识到危险性和教室保持安静的重要性,从而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有序进行德育。在一年级第一单元“植物”中,学生需要观察周边的植物,观察不同的叶片,我们需要提醒学生爱护植物,捡起掉落的树叶就好,摘取树叶会伤害生命,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树立爱护地球的意识。同时在每一课中践行这种行为,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习惯,让德育由学习的状态转化为习得的状态。

二、立足课堂,在项目中渗透德育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科学课的主目标。项目式教学又称为PBL,由于小学科学课程以单元主题开展,围绕主题有7~8 个课时内容,其中包含大量工程与设计内容。围绕一个项目贯穿整个单元的内容,引入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工程师一样开展研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校与社会产生一个链接,在知识和技能与应用间架起一座桥梁,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和德育的落地。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内容时,有8 课的内容以制作小乐器为核心贯穿整个单元开展教学,先从探究产生声音到探究产生不同高低强弱的声音,再到不同材料怎样产生不同的高低强弱声音,最后到相同的材料怎样改变材料能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形成难度系数螺旋上升的问题链。将评价贯穿整个过程,及时反馈和强化,最后开展项目式的作品展,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让学习像打游戏一样上瘾。

同时,在项目式教学中,常采用小组合作,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应对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合理利用,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不断细化组员任务,由组内成员推选出一位小组长,所有人听从小组长指挥。学生在分工明确前提下,不仅可以各司其职地将布置的学习任务高质高效完成,还能够使学生自身独特逻辑思维充分发挥出来,勇敢表达自己想法。而教师在开展的小组合作教学当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任务:认真观察各小组成员,当发现错误行为时,应对其及时展开德育,全面融入小组内部,同班级学生形成互动,进一步体现出立德树人核心,不断增强学生个体协同合作精神。

三、立足课外,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科学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有科学教师组织的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还有学校开展的科普活动。而科学教师组织的兴趣小组种类也众多,有基于拓宽知识、培养科学兴趣的科学活动,例如生物小组、天文小组等,还有基于比赛开展的小组活动,例如航模、船模、车模、建筑模型、无线电等活动。其中大量的训练和活动内容,学生都需要在小组合作和竞争中开展,各类的科技项目更是富含竞争元素。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更良性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这是在大国竞争中所需要的必要品质。作为一线科学教师,要抓住比赛和活动契机,让学生多在活动和竞赛中锻炼,学会与队员配合;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在失败中不放弃,总结经验继续探究;学会在成功中不骄傲,谦虚好学;更要学会帮助队友,为他人鼓掌。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是完整而真实的,作为科学教师不应仅仅教授技能,更应传授为人之道,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鼓励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和充分理解立德树人内涵,充分了解立德树人在推动科学德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立足教材,课程中渗透德育;立足课堂,在项目中渗透德育;立足课外,在活动中渗透德育。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自身团队精神,又可以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从而提升小学科学学科德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立德科学家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假如我是科学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与科学家面对面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