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四主体”力量在教育场同频共振

2024-01-08莫宇红江苏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24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

◇莫宇红(江苏: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

良好的科学教育质量离不开扎实有效的科学教育教学。早在2000 年初,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就在笔者所在区域总结提炼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二十多年来,区内科学教师始终坚持这一标准,树立学养为本、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扎深课堂教学之根,将课堂教学变革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区域科学教育质量的主阵地,激发学生、教师、家庭、社企四方主体力量在科学教育场中同频共振,聚力赋能。

一、学生在场,深历学养为本的科学探究学习

2022 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标)倡导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以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为重点。区域科学教育坚持学生在场、学养为本,丰富科学课程资源,开设深受学生喜欢的科学课程,深历科学探究。

(一)“三类资源”激发学习动机

新课标倡导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区域学校加强科学功能区资源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一是丰富知识类资源。加强科学教室功能开发,设置“聪明柜”“问题角”,摆放深受学生喜爱的科普读物,张贴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培养广泛阅读、好问深究的学习习惯,科学教室成为学生打开通往科学世界的窗口。二是增设展示类资源。在教室周边设置“操作台”“展示区”,放置常用的实验器材,展示学生最新的科技作品。学生自主实践探索,操作展区成为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和展示成功体验的阵地。三是拓展种养监测类资源。在校园开辟种植区、饲养园、气象站等园地,安装物联网设备,学生种植植物观察生长,饲养动物了解习性,观测气象气候变化。种养监测区成为学生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园地。学生遨游科学世界,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志趣。

(二)“三种实验”巩固探究基础

新课标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区域科学教师重视探究实践,全面开展实验教学,把握科学实验特点,扎实做好“三种实验”。一是做“实”常规性实验。学生每接触一种新的实验仪器,都单独安排课时,要求人人掌握,个个过关,巩固探究基础。二是做“妙”对比性实验。学生控制变量、搜集证据、科学表达,感受科学学习“小不同,大世界”的奇妙,发展探究素养。三是做“精”自主性实验或项目化实践。学生自主选择探究问题,自主选用实验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自主开展探究实践,教师适时指导和扶持,挖掘探究潜能。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构建小组合作、岗位轮换的互助型学习群体,实践育人、合作育人、综合育人。

(三)“三单历学”发展科学思维

新课标倡导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适宜的探究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科学学习经历的丰富,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区域科学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聚焦“两新”(新素养、新课堂)课堂,引领“一课三单”深度历学。“一课三单”,即课前“导学单”、课中“研学单”、课后“拓学单”。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借助课前“导学单”,在回顾中实现知识关联;立足课中“研学单”,在探究中突破知识难点;抓准课后“拓学单”,在生活中融贯知识要义。“三单历学”走向“学习为中心”的转向转型,实现师生双导、展示双向、思维双推。“三单历学”在追问思辨中,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深入思考,深度学习,科学建构,延展科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与跨越。

二、教师在场,专注师能为重的师资队伍培养

教师是科学教育事业平稳优质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高度肯定了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区域以“五新教师”培养为引领,强化三级平台实施,助力青年教师在成长期拔节生长,培育师能,内涵锻造,厚积薄发,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科学教师队伍。

(一)培育“五新教师”,学思践悟入师道

“五新”教师,即有新理念、新方法、新能力、新素养、新形象的科学教师。新时代的科学教师走在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紧扣区域科学教育“两新”素养理念,探索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学历案”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学科融合的跨学科教学。新时代的科学教师广泛而深入地学习,研读新课标,了解学科核心概念,探索大单元、大任务、大问题教学,扎实掌握科学教学研究方法。新时代的科学教师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参与课题研究、主题研讨、课堂实践,向专家学、书本学、同行学、伙伴学,锻炼综合学习力,培育教育实践力,发展科研创造力,行走在学思践悟入师道的求索之路。

(二)经历“六环节成长”,分层分项砺师业

教师的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长远。区域六年内的科学教师全员经历“六环节”专业成长阶段,即一年常规初步入门、二年课堂教学过关、三年业务全面达标、四年教学骨干起步、五年科研能力提升、六年骨干选拔进阶。“六环节成长”一步一个脚印,引领青年教师严格落实备课、上课、实验、活动手册批阅、学生社团辅导、学业质量监测等教学常规,重点发展课堂实践能力,重视教学设计、规范实验操作、组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编制考查试卷或方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能力的培养。在三年达标过关的基础上,分层分项磨砺学科教学专业,做出更高预期和定位,开发基于科学教材的微项目、家校协同的微实验、探究实践的微课程,成长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有思想、有能力、有魅力的优秀科学教师,为自身和区域未来发展赋能。

(三)搭建“三大平台”,教学评一体提师能

区域加快建设教育集群、学科基地、名师工作室三大平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营造浓郁的共同体研究氛围,激发各层级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推动整体协同发展。首先,重视集群化主题教研。以区域科学教学常规修订为契机,开展集群主题教研,立足课堂教学,深化教学研究,培育学习反思型教研组。其次,辐射基地校指导效能。依托市、区科学学科基地,开展专家引领、骨干示范、专项研修活动,聚能辐射释放基地校能量,带动区域教学共研、资源共享、特色共建。最后,抓实工作室分层培养。依托区科学名师工作室,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团队发力,为青年教师、成熟教师、优秀骨干教师制订培养规划,重点加强骨干教师历练,凝练教学主张,形成教学风格,实现一带多、教学评一体的师能提升,促进学科团队高峰发展。

三、家长在场,丰富生活为核的综合实践应用

学生的发展理应是学校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乃至社会教育系统交叠配合、协作完成的。家长大力支持科学教育,家校协同构筑合力,带领学生开展与生活紧密连接的科学实践,拓宽科学学习空间,丰富科学学习内容,探寻生活中的科学奥秘,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真实问题,更有利于实施优质的小学科学教育。

(一)家长入校支教,担任客座讲师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各校加强家校联系,组建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家长学校、爸妈课堂,邀请有科学专长的家长入校支教,担任客座讲师或社团辅导员,指导游戏编程师、城市建设工程师、小小园艺师等科技类课程活动。家长和学生一起设计贴近生活的科学实践任务清单,强化综合应用,实现生活价值。支教活动让家长对学生的科学实验学习更加重视、理解和支持。

(二)家长居家指导,担任技术顾问

家庭是科学实验教学提升感性认识的重要场域。家长选择家庭实验任务,开发和利用家庭实验资源,以助教、技术顾问的角色指导学生居家实验或实践:制作阳光棚,熟练使用工具;折纸船,比较漂浮现象,探索纸的特性……在有趣的家庭实验实践中,家长创造性地指导实施过程,指导完成信息采集和影像留存,优化家庭实验方案,优选家庭实验材料,细化家庭实验操作,鼓励支持学生探索生活的奥秘,让科学实验与生活链接,为生活服务。

(三)家长外出考察,担任研学向导

广袤的大自然是学生认识自然、研究生命、探索地球物质的重要场所。家长帮助学生完成外出考察、研学寻访等课外实践作业,指导其制订考察方案,发挥向导作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爬锡山登惠山,采集当地岩石研究地质;去游运河览太湖,调查河湖水污染防治成效;去观梅花赏樱花,观察植物结构和特点。家长带领学生领略山川、生命之美,记录自然笔记,生成游记、调查报告,丰富生活实践,丰富自然体验,为学生科学生活、快乐成长赋能。

四、社企在场,构筑协同为网的科学助教体系

新课标注重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倡导把校外学习与校内学习结合起来。区内高新企业林立,高新技术人才需求旺盛,长期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区域社企尊师重教的风气。区域因地制宜,采取校外辅助、校企合作的形式,构筑社企协同的网络体系,助力科学教育。

(一)助力校园科学场馆建设

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等非正式的科学学习场所,集开放性、情境性、自主性于一体,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动,促进学习。区内大型科技企业热心公益,扶持教育,助力学校建设各类科学场馆。无锡松下能源有限公司赞助旺庄实小建设绿色科技长廊,无锡铁姆肯轴承有限公司赞助梅村实小建设科学实验楼,各社区支持学校开辟校园微农场。多样的校园科学场馆,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进程,亲历科学实践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

(二)助力学校科技课程优化

优质的科学课程是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教育部门严格把关入校社区、企业和机构的资质,积极引导社企为学校提供公益性为主、长短期互补的科技类课程,助力学校优化科技课程结构,提升科技课程开发实施水平。社企入校开设无人机、创客机器人等科技课程;科学大篷车开进校园,培育小讲解员,带领学生体验科技器械的魅力;企业员工带领学生操作“处理肥皂水”等环保实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空气质量监测站专家指导“小监测员”收集分析数据,学习监测区域空气质量。学生与前沿科技零距离,与先进技术面对面,树立科技强区、科技强国梦想。

(三)助力学生科创职业体验

着眼未来,科学教师积极组织科创职业体验,在学生心中播种科学梦想。整合区域文化、科技企业资源,拓展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深入开展“行走的课堂”研学实践。学生走进尚德太阳能体验馆,走进海力士环保安全健康体验馆,走进希捷智慧工厂实验室,走进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走进702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了解科创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职业特点,体验科创企业产品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捷与变化,从小立志成为科技创新型人才。

学生、教师、家长、社企的“四主体”在场,焕发了区域科学教育的蓬勃朝气和生命活力,孕育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我们坚信,立足课堂,协同共育,多维度赋能,是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持续向好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愿“四主体”在场,共谱科学教育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