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项目式学习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

2024-01-08江苏常州市香梅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24期
关键词:房屋科学探究

◇凌 嘉 夏 杰(江苏:常州市香梅小学)

2022 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弱,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缺乏自主探求欲。如何激发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我们在理论学习中发现,项目式学习可以很好地激发小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项目式学习,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整合新旧知识,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探讨,寻找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项目式学习需要解决某个问题,产生可见的公开成果,引导所有参与者和公众对成果进行评论和分析,成果的修订、完善、公开报告的过程被看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式学习所指向的是概念性知识,学生能够对概念进行深度理解,运用概念分析新的情境。会学的关键在于形成概念性的思维,运用概念来整合思维,进行迁移。有研究者提出判断高质量项目式学习的标准,其中就特别分析了知识的类型,即项目式学习要“驱动”学生去面对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或原则的关键问题,为此需要建立起项目活动和隐藏其后的希望掌握的概念性知识之间的关联。

总的来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

项目式学习有明确的项目或者主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项目或主题,以团队合作的模式去探索。项目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主题去设计,在项目式学习中,项目的主题称之为“驱动问题”。学生围绕“驱动问题”展开项目内容的设计和实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共鸣,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式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需要解决的真实的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借助查找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做前期调研,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出相关的研究计划和研究策略,明确研究目的和详细步骤,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反思,需要不断调整、优化研究方案,从而得到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品质。

(三)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讨论、自主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目标,甚至在进一步探索中超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最大程度发挥出学生的主体特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水平。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教学思路

(一)明确项目式学习内容,锻炼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表达为载体,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其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通过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项目式学习内容要围绕教材展开,平时需要我们研读教材内容,并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信息。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有趣的食物链》这节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简单地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知识点后,可以提问:如果地球上的老鼠灭绝了,地球会怎么样?学生第一反应,肯定是影响以老鼠为食物的蛇的数量,进而影响食物链上其他生物的数量。实际上,老鼠在食物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类比已经灭绝的生物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严谨推理老鼠灭绝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并积极开展班级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以问题为驱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是驱动性问题,通过设计驱动性问题可以将项目主体和课程标准相结合,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求欲,自发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工程性思维的培养应该在人5 岁时进行,让他们将问题任务与周边的环境和材料相结合,从而进行整体性思考。选择的内容也不能过于烦琐,应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项目内容的设计也应符合特定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可操作性强且其原理与所学概念息息相关,可以采用工程设计整合思路;项目内容设计应易操作,对于原理与所学概念相差甚远的课程内容,可应用延伸设计思路。

(三)打通课内外壁垒,促进知识迁移运用

基于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发现,女生喜欢绘画的多,男生喜欢折纸飞机、捏彩泥的多。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形象逐渐向抽象过渡,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

结合《建筑中的结构》《建筑中的材料》《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和《钢筋混凝土和现代建筑业》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外项目式学习项目“我是小小建筑师”。“我是小小建筑师”项目设计分为三个主题内容:认识房屋、设计房屋、搭建房屋。认识房屋,需要学生了解房屋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名称,会绘制房屋平面图;设计房屋,需要学生了解三视图和比例尺的运用;搭建房屋,需要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房屋图纸,利用不同的材料,比如彩泥、吸管、纸盒等搭建房屋。通过课内知识的课外延伸,一方面促进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使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开阔视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提供展示机会,完善评价环节

评价是教师进行教学任务总结以及学生发现自身不足的重要途径。项目式学习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项目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研究探索,形成探究成果。教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展示平台,让每个团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团队的探究成果。对于学生探究成果的展示,并非单纯地向教师和其他学生呈现,更重要的是成果展示中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堂上运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房屋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