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特征

2024-01-03陈建春易凤连通信作者邱永友余太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20期
关键词:包膜胆管影像学

陈建春,易凤连(通信作者),邱永友,余太慧,宋 歌

(1东莞市清溪医院放射科 广东 东莞 523660)

(2东莞市清溪医院功能科 广东 东莞 523660)

(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120)

(4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浙江 杭州 310011)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H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低-中恶性肿瘤,恶性程度介于肝血管瘤与血管肉瘤之间,发生率约为百万分之一[1]。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影像学表现与肝转移瘤、胆管细胞癌等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认识不足极易被误诊,从而延误或过度治疗。本研究对6例病理确诊为HEH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HEHE的认识及诊断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7年7月—2022年1月东莞市清溪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HEHE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CT、MRI图像。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4~71岁。4例因体检发现,1例为进食后腹胀6月余,1例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紧1月余。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本研究已经通过东莞市清溪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西门子128层螺旋CT机扫描。检查前禁食4 h以上,并充分水化处理。检查体位仰卧位头先进,扫描层厚为0.6 mm,球管旋转速度为0.5 s/r,螺距为1,矩阵为512×512。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右侧肘静脉注入60~80 mL对比剂碘海醇(300 mg/mL),速率3 mL/s。将感兴趣区放置在膈肌水平主动脉内,触发CT阈值设定为100 HU,触发后延迟2 s扫描动脉期,50~60 s行门静脉期扫描,120~180 s后行延迟期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下缘。

MRI检查:采用飞利浦1.5T磁共振扫描,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仰卧位。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双胺或钆喷酸葡胺0.2 mmol/kg,速率2 mL/s。磁共振扫描序列有: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脂肪抑制T2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b值取800 s/mm2)、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下缘。

1.3 CT和MRI影像分析

本组病例由两名资深放射诊断医师共同分析CT和MRI影像学表现,并达成一致意见。观察分析病变的数目、分布、形态、大小、密度/信号、边界及强化特点,观察是否有病灶的融合及包膜收缩征、黑/白靶征、瘤内血管征、棒棒糖征等特殊征象,融合的病灶计算为一个病灶。

2 结果

2.1 CT表现

5例患者行CT检查。均为多发结节/肿块,平扫为低密度影,大部分病灶中央见更低密度影,边界较清(图2a),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轻度强化(图2b),大部分中央无强化,呈环形改变。6例病灶内均未见钙化影。

2.2 MRI表现

2例患者行MRI检查。T1WI均呈低信号,部分中央见更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大部分中央见更高信号(图1a)。DWI呈高信号(图1b),部分呈环形高信号,ADC图周边呈低信号,中央呈高信号(图1c)。动态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云絮状强化,均低于正常肝实质强化。1例可见肝右叶胆管扩张。

图1 典型病例图像

2.3 影像学特征归纳

6例均表现为肝多发结节/肿块(表1),肝周围分布为主,病灶共计178个,最大病灶大小约83 mm×28 mm,最小病灶难以测量,4例出现病灶的融合(图2c),增强扫描方式有环形强化、均匀强化、云絮状强化,且均呈渐进式强化,6例均可见环形强化为主;2例行磁共振检查的可见黑/白靶征(图1a),4例瘤内血管征(图1 d),4例可见包膜收缩征(图1a),3例可见棒棒糖征(图1e)。1例可见肝内胆管扩张;6例均病灶内未见钙化。

图2 典型病例CT图像

表1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特征

3 讨论

HEHE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肿瘤,起源于肝血管的低-中度恶性肿瘤,目前WHO软组织分类认为其恶性程度介于肝血管瘤及肝血管肉瘤之间[2]。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相对常见于软组织、骨、脑、肺、小肠、脾脏、腹膜等处,原发于肝脏者比较少见[3]。HEHE的病因目前仍尚未明确,其可能与孕激素、酗酒、氯乙烯接触、口服避孕药等有关;本病多见于女性,高峰年龄为30~45岁[4],本组病例男性多于女性。

HEHE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的有腹部不适、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等[5]。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多正常。本组6例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因其发病率低、自然病程不确定等因素,目前尚缺乏标准治疗方案,其治疗方式包括肝肿物切除术、化疗、放疗及肝移植等。该病患者的预后较其他恶性肿瘤好,5年总生存率超过70%[6]。病理检查可见上皮样细胞、树突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影像学上HEHE常分为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弥漫融合型,病变以多发结节型和弥漫融合型为主,单发结节型较少报道[7],本组病例未见单发结节型。病变多分布于肝周围,少部分病灶可见融合,部分包膜下病灶呈匍匐状改变。CT平扫为低密度,部分伴中央更低密度,边界较清楚。MRI扫描T1WI呈低信号,肿瘤出现坏死时中央可见更低信号,发生出血时内部见高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中央信号更高。DWI均呈高信号,部分呈环形高信号,ADC图周边呈低信号,中央呈高信号。本组病例均可见以上征象。

HEHE的增强扫描有以下几种模式:环形强化、均匀强化、云絮状强化,以环形强化多见。均匀强化表现为各期呈持续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强化;环形强化呈渐进性持续环形强化,中央见不强化区;云絮状强化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范围扩大,但其内仍见不规则未强化区。Lu等[7]报道14例患者共发现229个病灶,CT增强扫描后表现动脉期环形增强,门静脉和延迟期均匀增强。有文献报道病变强化的类型可能与其大小有关,<2 cm的病变多呈现为均匀强化;2~3 cm的病变常呈现为环状强化;>3 cm的病变一般呈现为云絮状强化[9]。李长波等[10]研究显示其肝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肝胆期的表现有三种模式:低信号、晕征、核心模式。本组病例以上增强模式均可见,但以环形强化为主。

HEHE具有多个特征的影像征象,报道较多分别是:包膜收缩征、黑/白靶征、瘤内血管征、棒棒糖征。包膜收缩征,也叫包膜凹陷、包膜皱缩征,其原因可能是外周的富细胞区快速生长,中心血供不足,出现坏死囊变后塌陷,肿瘤位于肝包膜下时,纤维组织增生易牵拉包膜收缩,但此征象亦可见于胆管细胞癌、肝纤维板层样肝癌等[11]。黑靶征是病灶T1WI图像表现低信号,中心为更低信号,呈环状改变;白靶征是靶征T2WI图像高信号,中央更高信号,部分为三层靶征,产生靶征的原因是肿瘤中心区的结缔组织和黏液基质易出现出血、坏死、囊变。瘤内血管征是病灶内部可见血管穿行,因HEHE恶性程度较低,其倾向于包绕血管,血管未完全闭塞时,病灶内部见血管小分支而形成瘤内血管征。棒棒糖征在诊断HEHE中具有较大的提示意义[12],刘一萍等[13]的报道中11例有7例出现棒棒糖征。其表现为门静脉或肝静脉及其分支在病变边缘逐渐变细或终止,这些闭塞的血管被形容为棒子,而病灶本身被形容为糖果,两者连在一起形似棒棒糖,可能是肿瘤侵犯血管的晚期表现。

文献中鲜有报道HEHE病灶引起肝内胆管扩张,本组病例1例见肝内胆管扩张。陈龙等[14]报道中32个病灶有21个病灶内见斑点状钙化,Mehrabi等[8]研究中病变的钙化率为12.7%。本组研究中6例178个病灶内均未见钙化。

HEHE因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15],故不易诊断,需与肝转移瘤、胆管细胞癌、肝血管肉瘤、肝血管瘤等鉴别。其最容易误诊为肝转移瘤,肝转移瘤多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AFP、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会有升高,肿瘤位于包膜附近时,表现为局限性膨突,一般不会出现包膜收缩。胆管细胞癌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CA199升高,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可见包膜收缩征,增强扫描后边缘轻到中度环形强化,呈“慢进慢出”改变,部分病灶或邻近肝实质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淋巴结转移常见。肝血管肉瘤是一种很罕见的肿瘤,常有伴有明显的恶性体征,发展很快,肿瘤信号/密度不均匀,常有出血、坏死等,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亦无包膜收缩征等改变。典型的肝血管瘤容易鉴别,少数厚壁型血管瘤鉴别较困难,因其表现强化不明显或轻度强化,这就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综上所述,H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低-中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CT和MRI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如包膜收缩征、黑/白靶征、瘤内血管征、棒棒糖征,以上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猜你喜欢

包膜胆管影像学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人工胆管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
胆管支气管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