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补肾祛风湿中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23-12-30李世永高希言李胜男褚文明

世界中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针灸中药关节

李世永 高希言,2 李胜男 高 崚,2 吴 琼 褚文明 曹 原

(1 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郑州,450046;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郑州,45000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国内发病率约为0.32%~0.36%,且多发于老年患者[1]。若不及时治疗,约75%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疾,对其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RA的主要病理特征,而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紧密联系[2]。在临床治疗方面,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常规治疗,但疗效不甚理想,且存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高、起效时间长等缺点[3]。近年来,随我国中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医治疗在各类疾病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RA在属于“痹症”的范畴,主要因邪气在体内滞留导致关节经络痹阻,而老年人多体虚、肾气较为衰弱,故临床治疗多以散寒除湿、补肾、祛瘀通络等治疗为主[4]。而针灸则是通过针刺穴位刺激经气运行的特色治疗手段[5]。随着临床对RA的深入研究,中医针灸联合汤药等代替疗法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为此,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老年RA患者的资料,探讨针灸联合补肾祛风湿中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RA患者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对照组中男16例,女32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6.74±7.34)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56±1.54)年。观察组中男15例,女3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48±8.41)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14±1.33)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6]中的RA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等征象,患者伴关节活动受限、肿胀等典型临床症状;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痹症、尪痹等诊断标准。1)晨僵≥1 h,持续≥6周;2)关节肿胀数≥3个,持续肿胀≥6周;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6周;4)对称性关节;5)手X线片改变;6)皮下结节;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具备4条或以上即可诊断为RA。

1.3 纳入标准 1)临床各方面无丢失和缺损者;2)均符合RA的诊断规范者;3)年龄≥60岁,无意识、沟通障碍者;4)连续口服中药并可定期检查者;5)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膝关节外伤者;2)肌腱韧带、肌肉损伤者;3)伴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4)精神异常或存在乙醇滥用者;5)RA严重晚期,关节变形且生活无法自理者;6)近期内存在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物服用史者。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中途退出本研究或依从性差者;2)临床、随访资料缺损或丢失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甲氨蝶呤片(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205),10 mg/次,1次/7 d,3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补肾祛风湿中药治疗。针灸穴位:取百会、气海及关元穴,再配合邻近穴位治疗。趾关节疼痛者选太冲、太溪等穴;膝关节疼痛者选内膝眼、梁丘等穴;踝关节疼痛者选昆仑、申脉、商丘等穴;足背关节疼痛者选冲阳、足临泣、足三里等穴;指间或掌指关节疼痛者选八邪、合谷等穴;腕关节疼痛者选阳溪、内关等穴;肘关节疼痛者选手三里、尺泽、天井等穴。百会、气海、关元穴每次均针灸,其他相关穴位则每次选3~6穴交替进行针灸。1次/d。并给予患者艾灸双侧足三里、肾俞,采用艾灸,点燃艾灸至穴位不能耐受或者艾柱燃烧完成,1壮/d。15 d为1个疗程。补肾祛风湿中药组方:桑寄生20 g,忍冬藤、薏苡仁、黄芪30 g,防风、川芎、苍术、乌梢蛇各12 g,淫羊藿、熟地黄、补骨脂各10 g,全蝎6 g。热证明显加秦艽20 g,豨莶草12 g;寒证明显加独活、羌活各10 g。温水煎服,每日1剂,餐后服用,分早晚2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估疗效。

1.7 观察指标

1.7.1 炎症介质 空腹抽取2组患者5 mL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详细步骤按说明书执行。

1.7.2 临床症状 比较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

1.7.3 风湿因子检测 指标包括外周血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采用乳胶增强比浊法检测。

1.7.4 不良反应 比较2组患者头晕、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2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1.8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评估。治愈:症状均消失,患者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症状全部或部分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无效:病情加重或无变化。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各炎症介质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以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2.3 2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2.4 2组患者风湿因子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风湿因子ESR、RF、IgG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风湿因子比较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对照组为18.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未经特殊处理,逐渐好转。见表5。

表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RA致残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不可逆残损等,特别是老年患者,具有更高致残率[9]。目前临床多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抗炎、镇痛。临床研究证实,甲氨蝶呤可降低RA患者ESR,延缓病情进展[10]。ÇEVIKELLI-YAKUT等[11]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甲氨蝶呤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增加,降低抗氧化能力,疗效欠佳。

中医学认为RA主要因风寒湿邪、气血痹阻所致,日久及肾,而老年患者肾气已自然衰弱,肾虚症状更为明显[12]。肾虚者不仅机体正气不足,无力祛邪,还会增加风寒湿侵犯风险,寒湿邪盛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加重病情[13]。因此,治疗以益气活血、补肾祛风除湿、恢复经脉顺畅为主。针灸作为中医常用内病外治的方法,主要通过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对全身疾病进行治疗[14]。但部分患者经针灸治疗RA效果欠佳,多需结合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补肾祛风湿中药药方中乌梢蛇、桑寄生、全蝎、薏苡仁、苍术、忍冬藤祛风除湿;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可协助祛风;川芎行气活血;淫羊藿、熟地黄、补骨脂力在补肾,补肾可强筋骨[15-16]。全方合用切合RA病机要点,共同发挥补肾祛风、利关节等功效。徐旭等[17]报道显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RA可提高患者疗效,改善其关节功能。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说明针灸联合补肾祛风湿中药治疗RA可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国外研究发现,RA是以炎症介质增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当免疫系统被激活应答后,多种炎症介质大量浸润增殖,侵犯结缔组织,使得关节功能形态发生改变[18]。TRIPATHI等[19]则指出,TNF-α、IL-6及CRP等水平增高会加重患者炎症反应,且可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而外周血ESR、RF及IgG等风湿因子已成为评估RA病情的重要辅助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治疗可抑制老年RA患者炎症反应及病情进展,原因可能与针灸联合补肾祛风湿中药治疗RA可相互协同,共奏温经通络、除湿散寒之效有关。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乌梢蛇、全蝎等中药因含皂苷、生物碱,可有效抗炎、抗组胺、改善微循环等[20]。李虹竹等[21]亦指出,针药联合可提高RA患者免疫水平,改善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补肾祛风湿中药对老年RA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延缓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共同声明本研究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针灸中药关节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给手指“松关节”为何会发出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