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疗效评估

2023-12-30李志更周宇馨岳利峰卫景沛

世界中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艾灸骨密度原发性

李志更 刘 林 马 培 张 宁 周宇馨 刘 阳 岳利峰 卫景沛 康 庆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痛、脊柱变形为特征的常见的骨骼疾病[1],该病是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骨质疏松所引起的骨痛甚至骨折已经不仅严重影响到生命质量,而且给众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然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临床上用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不仅能够温通筋脉,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同时可以协同钙剂改善骨代谢,防止骨折发生[2]。本研究选对艾灸联合钙尔奇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回顾性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诊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20例(东直门医院80例,清水苑社区20例,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2.1±6.2)岁。所有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每组60例。对照组: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2.5±5.9)岁;艾灸组: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1.9±6.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DZMEC-2016-215)。

1.2 诊断标准 西医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3],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正常范围(M-2SD)。临床表现:周身疼痛、多以腰背疼痛为主要表现;身高降低、驼背;脆性骨折。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者;2)近6个月内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者;3)自愿参与试验,能完成6个月疗程的治疗,接受随访并能提供准确信息者;4)自愿签署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疾病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者;2)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其他相关治疗药物者;3)对艾灸过敏者;4)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者;5)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6)近3个月曾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7)精神疾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钙尔奇D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1.5 g碳酸钙+125IU维生素D3/片,批号:H10950029),1片/次,早晚各1次,疗程为6个月;艾灸组:在对照组同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疗程为6个月。艾灸治疗方案:取双侧足三里、阳陵泉。采用温灸盒分别灸20 min,火头距皮肤2~3 cm为宜,要求患者感觉灸疗部位的皮肤有温热舒适感而无灼痛感为度,医者则见患者皮肤熏至微红。艾灸施治每天1次,治疗期间若有不适则抬高火头,再有不适立即停止施灸,隔日再灸。

1.6 观察指标

1.6.1 疼痛积分 评分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按照VAS疼痛指数设定疼痛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的程度越重。依据患者疼痛程度划出相对应的分值,0~3分:轻度疼痛;4~7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分别在治疗前、中、后期(第0、3、6个月)进行评价。

1.6.2 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测定 采用美国Hologic型Discovery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测定腰2至4椎正位骨密度(BMD),取其平均值作为观察指标。所有检查对象均于入院次日、治疗6个月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血清,-80 ℃条件下备存。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Ⅰ型胶原C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浓度进行检测,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个月后VAS积分变化均分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VAS积分变化比较,第3月和第6月,艾灸组VAS积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第6月艾灸组较对照组VAS积分变化更加明显(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中、后VAS疼痛积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BMD值的改善情况 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骨密度值均有明显上升(P<0.01)。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骨密度值上升更为显著(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腰椎BMD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变化情况 治疗前,2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表达均有明显上升(P<0.01)。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上升更为显著(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CTX变化情况 治疗前,2组患者β-CT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β-CTX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β-CTX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β-CTX水平比较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TH变化情况 治疗前,2组患者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PTH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PTH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1)。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PTH水平比较

2.6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变化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6,图1~4。

2.7 不良反应 长期施灸若使患者皮肤偶感不适,则暂缓施灸,待患者感觉良好后再次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在中医里属“骨痹”“骨痿”范畴[5],早在《黄帝内经》中记载“肾主骨生髓”,骨的强弱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肾中精气充盛则骨髓生化有源,使骨髓滋养而健壮。该病在近几年出现频繁并日渐多发,疼痛、骨折等症状影响了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生命质量。原发性骨质疏松实际上是机体老化过程的体现,尤以骨组织最突出。现代医学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有可能是多靶点、多环节地调节细胞因子功能状态平衡,增加骨形成的细胞因子水平,降低促进骨吸收的细胞因子水平,达到增加骨强度,减少骨量的丢失的目的,从而防止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发展[6]。也有研究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是由于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的缺乏及免疫因子的多因素作用导致新骨生成不足,形成骨质疏松[7]。艾灸在中医疗法中具有温经散寒、温阳通脉、散瘀止痛等功效。曾奕[8]报道了艾灸治疗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以减轻疼痛和延缓衰老。刘飞等[9]关于艾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中发现对关元、足三里、肾俞施灸,能达到防治骨质疏松,强身健体的功效。临床上用艾灸具有止痛补益之功,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部疼痛,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能多次重复操作,操作技术容易掌握,而且费用较药物低廉,药物不良反应小。

图1 艾灸组治疗前

图3 对照组治疗前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疗效比较[例(%)]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来测评骨密度在世界卫生组织里被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方法[10]。25羟基维生素D3是一种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维生素,能够使钙磷浓度在体内保持相对稳定及促进钙吸收[11],从而影响骨骼的重建,防止骨质疏松[12]。PTH反映骨质疏松与促进血管形成及增加局部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管形成为骨形成提供营养,这样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骨质疏松改善[13]。β-CTX为I型胶原梭基端肽的降解产物,是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推荐使用的骨标志物[14]。当骨量储备不足出现骨质疏松时,血清中的β-CTX可提示骨转换情况[15]。在此次研究中,根据VAS疼痛积分变化情况,艾灸联合钙尔奇D治疗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所致的疼痛。根据BMD检测结果发现,艾灸联合钙尔奇D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状态;治疗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升高,β-CTX、PTH相应有所下降,改善了骨质疏松相关指标的变化。本研究通过临床疗效评估,结果表明,艾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整个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至此,我们可初步确定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选用艾灸联合钙尔奇D治疗具有不错的优势,值得推荐。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艾灸骨密度原发性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