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省测结果的小学语文区域命题实践与教学思考

2023-12-29□张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34期
关键词:命题试题习作

□张 霞

小学阶段的学业质量监测作为一种阶段性评价方式,重在诊断和调节,“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一份好的试卷应该着眼学生学习的应然和实然状态之间的差距,以科学的、有效的、具有导向性的命题,引导师生反观自我、发现问题,进而作出改变,以“学—评—教”的高度契合和良性循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着眼“学”的差距——基于省测结果的学生素养水平描述

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必须先知道学生“在哪里”,即命题者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必须有清楚的认知。

(一)省级监测结果说明

浙江省秉持“一年监测,两年改进”的思路,组织实施本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以下简称“省测”),分别于2018年和2021年对本省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积累运用、习作能力作了监测和调研。结果显示:(1)学生语言积累丰富,但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尚待加强;(2)阅读素养有所提高,但高层次思维能力发展不足,主要表现为提取信息不够准确全面,对文章的表达方法不够敏感,在整合判断、评价反思、解决问题方面表现不佳,阅读策略的使用有所欠缺;(3)习作的选材能力不足,服务生活的意识还需加强,语文学习视野有待拓展。

(二)区域监测情况例证

区域监测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省测结果。如,湖州市吴兴区2023 年三年级下学期的期末卷中有这样一道古诗文运用题。

初春,我们走进西山漾公园,阳光温暖,风里带着花草的清香,让人不禁想起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四月,我们爬上道场山顶,桃花依旧娇艳,这真是“______,____”。

两句诗填写的正确率均不高,尤其是后一句,很多学生无视当地名胜“道场山顶”的特点和“桃花依旧娇艳”的表述,填写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说明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文的能力较弱。

又如,2023 年六年级下学期试卷的阅读与鉴赏部分要求学生在填补文章情节图之后,用100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较多学生不能整合情节,表述不畅。有的过于关注细枝末节,缺乏提炼;有的语言不够简洁,远远超出100字。这显示出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欠缺。

湖州市吴兴区曾开展过一次关于期末语文试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选材不够新颖”的问题一直存在,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突出。可见,生活素材的欠缺是困扰学生习作表达和教师习作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常态教学状况举隅

综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习惯于被动输入,对教师简单明确的提问和指令应对得比较自如。但是,如果教师的问题需要运用比较、综合、提炼等能力来解决,解答路径有一定长度,或者需要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话,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如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金字塔》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以提问组织教学:“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金字塔的特点?请你圈画出来,说一说。”学生逐句交流,过程很顺利。而另一位教师以活动组织教学:“请你圈画出描述金字塔特点的语句,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金字塔,尽可能用上课文提供的信息和你搜集的信息。”虽然学生兴趣浓厚,但是表述的质量显然不佳。

综观当下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仍较多停留于静态知识上,思维层级以低阶为主,学习方法有待丰富,学习视野有待拓宽,能力素养有待提升。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改进教师的教,而命题是最简洁有效的导向工具。

二、观照“评”的导向——基于区域实践的小学语文命题思考

在坚持依标命题和匹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聚焦学生的语用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对区域语文学业质量测试卷作了改进。

(一)强化考查语用能力,活化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命题要从关注碎片化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向关注复杂、不确定情境中真实问题的解决,活化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1.以情境化主题构建能力测试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命题要求”中特别提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湖州市吴兴区近年来努力尝试以情境化主题构建整张试卷,使学生在做试卷的同时也经历一次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感受其魅力。

第一,探讨一种文化。五年级上学期,命题者以“寻找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结合“爱国之志”“勤学耕读”“民间文化”等内容,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编制试卷。学生一边做题,完成阅读、表达等任务,一边丰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

第二,经历一个事件。五年级下学期,时值杭州第19 届亚运会即将召开,命题者号召学生争当“家乡文旅宣传大使”,将“观赛券争夺”“长三角体育节赛事转播”“迎亚运全民运动”“宣传手册制作”等一系列活动纳入试卷,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活动中锤炼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三,领悟一个概念。六年级下学期,命题者以“旅行”为话题,围绕“感受湖州风情”“追寻先辈足迹”“跟着书本去旅行”等主题编制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试题;阅读与鉴赏部分则呈现了以“去伊犁旅行”为主题的非连续性文本、描写杭州西湖边最美人墙的短文以及散文《特殊的旅行》,使学生感受旅行的多层意义;表达与交流部分以“人生是一场长途旅行”为话题,要求学生记录生活,使其对旅行的意蕴有了多重领悟。

2.以真实性话题链接语文学习场

如果说情境化的主题往往指向的是虚拟的真实、可能的真实,那么在具体的试题中,命题者还要为学生提供一种现实的真实,把学生日常学习的场景融进试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如下面这道试题试图用日常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古诗文储备,活化学生的语言积累,渗透生活即语文的意识。

大家对小江制订的旅行计划提出建议,但他不听劝告,你可以对他说(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网络调查是互联网时代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下面这道五年级下学期的试题围绕“全民健身热潮”这个话题,将关键词提炼、网络资源选择、多个资料辨析整合等语言运用能力统整在试卷中。

同学们针对“全民健身热潮”展开调查。阅读研究报告片段,完成相关题目。(报告内容略)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两个,将选项填入报告中的横线处。(选项略)

(2)小州对报告中的最后一句话很感兴趣。他在网络搜索时,输入哪个关键词最准确?(选项略)

(3)小州通过网络查找报告中“@”符号的含义,结合亚运会“共赴美好未来”的主旨,此处应选以下哪一种解释?(选项略)

(4)有同学提出疑问: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口号为什么要用互联网符号?请你联系上题,并结合资料,替小州回答。(资料内容略)

3.以整合性试题还原语文能力环

语言文字运用包含听说读写各个层面。这些能力并非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命题时要努力体现学生语言运用的真实状态,让学生调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在复杂情境中充分展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如下面这道五年级上学期的试题指向对语词鉴赏、语段朗读、语义辨析、情感体认以及语言表达等多重语用能力的考查。学生做题时需在文学体验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中切换,要把自己投入到语段营造的情感氛围中,同时又要跳脱出来,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描摹特定场景。

听完介绍,婷婷有感而发,上台发表了一段演讲。

(1)在演讲稿的横线处,选择对应的词语,填入序号。(选项略)

(3)婷婷在演讲这段内容时,最适合运用的表达技巧是( )。(选项略)

(4)婷婷演讲时,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展开想象,写写具体的情景。

(二)注重提升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高阶思维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小学语文命题时要减少背诵、记忆、感受、描述层面的试题,在语言材料的多样性、试题指向的科学性和试题类型的开放性上努力探索,以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1.选择多维语言材料,提供思维支撑

分析比较、概括提炼、批判创新的前提是拥有尽可能多的信息和资源。因此,语文试卷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要体现丰富性,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从整卷各模块来看,文字材料类型要多样,如围绕“亚运”主题,将新闻报道、百度资料、学生例文、场馆说明、网络广告、名家名著都容纳其中,让学生全方面了解亚运信息,同时也认识到语言文字运用无处不在。以阅读与鉴赏模块为例,文本选择要兼顾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三大类,内容上则要体现时代性、地域性和国际视野。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供背景材料和思维支撑。如前面提到的六年级下学期可围绕“旅行”呈现一组文本,包含非连续性文本、新闻报道和散文,时代性、地域性、人文性都有体现,丰富了学生对旅行的认知,为后面习作中的创意表达奠定了基础。

2.依据能力层级制题,促进思维发展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研员余琴老师借鉴国际学业能力评价体系,将阅读能力要素分为提取信息、形成解释、整体感知、作出评价、解决问题五个层级。这五个层级既符合阅读的心理过程,也是阅读中思维能力的体现。按照这五个能力维度来命制阅读试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如四年级上学期试卷在阅读部分安排了《苍蝇的秘密》一文,五道试题与能力层级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3.增加主观开放试题,给予思维空间

语文能力的落脚点在于阅读和表达。《课程标准》在“命题要求”中“鼓励增加开放性试题比例”,无疑是对语文本质的回归。开放性试题的回答须建立在深刻理解、价值选择、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体现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综合评价、创造表现的能力。

一要关注概括提炼。统编教材非常关注“把握主要内容”这一能力。以往命题时常用填补思维导图的方式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如表1 中的第1题),在此基础上可增设主观表达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使学生在把握零散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重组相关内容,并用连贯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要关注主观评价。针对文章的思想价值、语言表达及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的评价,是阅读鉴赏能力的体现。命题时可改变以往借助判断、选择题进行考查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真实表达。如下面这道试题将对“螳螂”形象的评价和对语言的品评融合在一起,表达形式开放,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法布尔称蝉是“歌唱家”,称红蚂蚁是“战争狂”。请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第③自然段的括号中,再联系这些动词,给螳螂取个称号,并说明理由。

A.压B.弹C.夹D.砸

我想称螳螂为“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三要关注逻辑思辨。阅读贵在有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见解。针对文章有争议的内容,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是主观题的价值所在。如下面这道试题,让学生在表达观点的同时,对信息作整合判断,进行评价反思,间接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美人墙”在网络上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说,这是一道温暖的风景;也有人说,这是在“作秀”,是“浪费人力”。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至少2点)

当然,增加开放性试题的同时,要提供开放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要本着不唯一、不唯上的原则,注重学生答题过程中的思维训练价值,允许学生自圆其说、逻辑自洽。

(三)分维测评表达能力,拓展语文视野

学好语文是为了表达自我、与人交流。小学语文习作题的命制应关注交流表达的对象、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有人可说,有话可说,知道该怎么说。

1.交流对象有指向

习作要求要指向生活交际,体现读者意识,通过情境创设把学生带入特定时空,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如“请你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分享一件你看到、听到或是亲身经历的事,也可以推荐一个好地方,邀请他来游玩”。又如“礼尚往来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小小礼物,饱含着送礼者的心意。你为谁准备过礼物?这是一份怎样的礼物?有着怎样的故事?围绕礼物,把事情写清楚,抒发真情实感”。两道习作题都撷取了生活片段,关注了具体情境中的真实表达。学生有交流的对象,自然就有话说。

2.材料选择有广度

习作试题的表述要力图突破选材困境,帮助学生唤醒记忆、获取素材。习作的题目要能吸引眼球;试题中要有提示,使学生开阔思路;试题涉及的写作面要广,对教材的覆盖率要大,注意虚实,要允许学生选择。如下面这道三年级下学期的试题,题目让人一看就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提示中的范例涵盖了教材中的多个习作内容,给学生留出了选择的余地。

《哇,______》

“哇,他真是个运动健将!”“哇,这个实验好神奇!”“哇,可爱的小燕子!”“哇,荷花盛开了!”……生活中,你也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吧!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果你想写人,注意写出人物的特点;如果你想写物,请把你观察和感受到的写下来;如果你想写事,请按照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还可以写写你的心情。字数不少于250。注意书写端正、卷面整洁,不要忘记作文题目哦!

试题还要尽可能链接学生的生活,结合时事热点、地域特色等,扩展学生的视野。如下面这道六年级下学期的习作题,结合当时的时事热点,关联学生自身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新的表达视角。

奥运健儿们在追梦路上不断挥洒汗水,刷新纪录;科学家们也在坚持不懈地追梦,取得一项项成就……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请认真阅读下列锦囊,选择其中一个,以“追梦”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3.表达要求有梯度

习作试题要关注学段,匹配教材,有梯度,不拔高表达要求。如上文三年级习作题对写人的要求是写出人物的特点,对写物的要求是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下来,对写事的要求是按照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还可以写写心情,与教材高度吻合。同样是写人、写事、写景选择其一,六年级下学期的要求就更具体,体现了小学毕业生的思维和语言应达到的水平。

行路多者见识广。旅途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沿途的美景,还是遇见的人和事?回忆你经历过的旅行,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你真实自然的情感。

三、带动“教”的变革——基于课堂观察的新型学教方式转变

对于教师而言,命题是风向标。“评,然后知不足”,命题可以带动学教方式的变革。

(一)摒弃静态传输,重视语文实践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能力无法在静态知识的传输中习得。学业质量监测以情境化、整合性试题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设计真实有趣、有价值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积累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桥》时,教师以“把小故事搬上大舞台”为学习情境,设计了下面三个实践活动:①圈画句子,揣摩老汉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演一演。②出示“揪”和“推”两张宣传海报,选一选。③演完话剧辩一辩:小说为什么到最后才说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把题目换成《父与子》,你同意吗?这样的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揣摩语言的魅力,学习精准表达,领悟小说的思想价值。

又如,教学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时,教师创设“为电影《采薇》设计分镜头脚本”的情境,引导学生朗读古诗,体味古诗背后的故事(如表2)。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有了这样的深入体验,在学业质量监测中遇到类似情境时,学生就会脱口而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表2

(二)摒弃机械操练,倡导大量阅读

阅读能力是在大量阅读中培养的。“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命题中对于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可以引发教师对课外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的高度关注。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推动学生持续阅读,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高尔基的《童年》是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必读书目,教师以制作阅读手账为任务,设计了“画人物环形图”“画搬家路线图”“舞台剧表演”“学写书评”等系列活动。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心得,探讨阅读问题,积累阅读经验。这样的读书活动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三)摒弃统一标准,鼓励自由表达

从常态教学来看,绝大多数教师会对学生习作的字数有要求,更喜欢用上“好词好句”的文章。事实上,“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即便在第三学段,文从字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才是习作的最高标准。

体现读者意识、链接学生生活、有梯度、不拔高的习作试题,引导教师更为准确地把握学段要求,明确优秀习作的标准,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作指导。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试写片段,尝试向新班主任介绍自己。课上环节如下:首先,学生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说清楚理由。其次,让两名学生朗读描写自己外貌的片段,在比较中明确“要写出特点”。接着,让一名学生朗读描写自己爱好的片段,从行文中发现“概括+举例”的表达方式。最后,学生根据以上标准修改各自的习作。

教学中有关习作的标准都来自学生“向老师介绍自己”这一交流需要,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更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自由、个性化地表达。这样的习作指导能保护学生表达的兴趣,能发掘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真正促进表达能力的提升。

正如《课程标准》所言,“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命题时要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和问题,调整学业质量监测的方向和重点,进而促进教师反思教学不足、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学—评—教”一致,方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命题试题习作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习作展示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