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戏曲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23-12-28王琳

剧影月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戏曲舞台教学方法

■王琳

艺术院校是聚集文艺气氛的基地,是非遗传承的示范地,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平台。在文化自信、文化小康、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时期,研究和讨论艺术院校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就未来戏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方向提出一些建议,期望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培养品学兼优的“艺术家”,进而做好“非遗”的传承与发扬。

戏曲艺术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是一种敢于表达正义、歌唱真善美的艺术形式,对于精神文明、文化自信、中国梦的建设具有引导作用。新时代对戏曲的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中职院校不仅要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更要注重向戏剧团、文艺社输送人才,并逐渐开始承担本科学段的一些教学任务。同时,中专作为学生接触戏曲的初始阶段,学好、唱好、演好,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改革和创新戏曲专业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从引导者角色来看,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知识的传授人。当前学校中的教师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剧团调过来的教师,这类教师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对表演技巧了如指掌,但教学理论缺乏系统性、合理性,对心理学了解不足;另一种是专业从事教学的教师,有丰富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但舞台实践经验不足。艺术院校既要培养能尽快适应舞台表演的实践者,又要培养能继续教育的科研者。同时,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演绎风格,会限制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因此,在戏曲教学中应建立“教学——实践——科研”的课程体系。这首先要求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比如,可以聘请戏曲名家、非遗传承人、老艺术家、优秀演员或具有“绝活”的民间艺人等,可以邀请他们来讲座或兼职教学,丰富戏曲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戏曲的认识和热爱;还可以邀请他们跟年轻教师建立“帮扶”关系,帮助教师拓宽视野,从而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再或者请他们挑选基础扎实的学生,进行拜师授课,通过“师徒传承”来培养新一代的戏曲传承者,有利于“绝活”的继承。此外,应鼓励所有教师加强自我学习,重视自身素养的提升,比如可以安排教师去合作单位进修、学习等。总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

二、从课程设置来看,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合格的人才,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升学继续深造,另一类是直接就业。因此,课程应有针对性地设置,既要做好与高等艺校知识的良好衔接,又要做好与剧院等社会实践部门的有效结合,全心全力做好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基地。开展因材施教教学,对升学深造的学生可以加强文化知识、理论体系的教学,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查漏补缺,帮助他们实现继续学习、继续深造的目标。对就业型的学生,应该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基本功训练,把握舞台表演、外出实践的机会,当然文化理论知识也不能落下。另外,戏曲专业的学生除了踏实刻苦、积极进取的“苦行僧”精神,更离不开对戏曲的热爱和自身的“慧心”,所以要重点关注“尖子生”的培训,科学合理地培养不同行当的学生。同时,还可以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面向基层剧团人才培养,既要懂得戏曲专业的基本功“唱念做打”,又应该了解一些音乐、舞蹈等技能,待他们就业后,可以迅速融入艺术院团,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地上台演绎,逐步成为舞台上的“角儿”。

三、从教学内容来看,舞台实践是关键

舞台实践是戏曲专业教学的关键环节,既能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又能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当前的教学方法、模式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初次上台时紧张、慌乱、不知所措的心情,只有通过一次次反复的实践与锻炼,才能做到镇定自如、自信满满。而且,舞台表演需要学生把学到的技能全部展示出来,既要配合音乐节奏塑造人物,还要与其他角色互相磨合,再加上繁重的武打戏、唱功戏,没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很难完美地演绎出来,由此可见舞台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部分。在教学中,舞台实践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内团体的表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类是外出公演,比如走进校园、走向农村和社区等。在教学中,应把握每次公演的机会,公演能够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观众的需求并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我们及时纠正和完善教学方法。所以舞台实践就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表达,在每次的舞台实践后,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总结经验,用以丰富戏曲专业的教学理论,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学生的技能。

四、从教育形势来看,要丰富教学形式

口传心授是传统的戏曲教学方法,具有几千年历史沉淀,至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进入戏曲专业教学的课堂,借助多媒体平台可以展示人物形象、历史背景、表演动作、名家演出,可以创设轻松有趣、艺术环绕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深入感受故事情景,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不同表演艺术家的独特风格,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角色、表演技能的认识和掌握。例如,在京剧教学《唱脸谱》中,借助多媒体做成视频课件,融入《说唱脸谱》的音乐,展示不同颜色脸谱对应的高清图片,通过潜移默化的视觉刺激,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尝试用夸张、放大的手法去做动漫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比如代表张飞脸谱的形象设计,在动漫设计中以“变形”的形态展示,实则是为了凸显张飞的人物特征和脸谱特征,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人物。所以,戏曲专业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丰富的、变化的、多元的,无论是传统的口传心授还是现代的互联网平台,有效地结合与应用都会促进戏曲专业教学的稳定、高质发展。

五、从教学本质来看,要注重德育的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人才,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全民素质,以德育为先。在戏曲专业教学中,更应该以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为核心。

首先,培养学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艰苦奋斗的品质。戏曲的基本功是唱念做打,需要进行韧带的训练、体能的锻炼、绝招的学习,包括劈叉、下腰、毯子功、腿功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获得观众的“叫好”,就要坚持日复一日地重复锻炼。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在训练中经常会遇到喊疼、不积极、打退堂的学生,所以要适时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理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做任何事前期都要种下“坚持、承受、吃苦、奋斗”的种子,来年才会收获“赞赏、尊重、认可、爱慕”的果实,而做优秀的戏曲传承人更是如此。

其次,培养学生抑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正能量。在京剧中,红脸的关公体现的是忠义与耿直,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启发学生正确理解角色的性格和心理,还应该指引学生学习忠肝义胆的精神,学习包公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态度,用榜样的力量感化和激励学生明辨是非、知荣明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技艺与德育融为一体的教学才符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六、从文化传承来看,要搭建校园传播平台

“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是我国近几年重点关注的内容,很多地方戏曲、传统工艺都列入“非遗”保护名单,可见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作为戏曲专业的教师,戏曲艺术的传承理应从学校开始。将戏曲艺术带入其他院校,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喜欢和热爱。比如,与当地其他中小学校合作,建设戏曲拓展基地,鼓励戏曲专业的学生去唱、演,既是一次舞台实践,更是为其他中小学生提供了一次近距离看戏、听戏的体验,实现戏曲艺术的传承,播下了戏曲的种子。另外,与当地高校合作,建设戏曲传承基地,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资源,一起进行戏曲的讨论,扬长补短,共同为戏曲发展、传承助力,形成文化育人基地。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要实现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建设,就要对戏曲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承担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戏曲技艺教学水平、潜心钻研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为培养一代代戏曲传承人奋斗不止。

猜你喜欢

戏曲舞台教学方法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