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漫游·博物馆之旅》视角下的博物馆文旅研学探析

2023-12-28季伟

剧影月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藏品文旅研学

■季伟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并向社会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见证物的文化旅游场所,在举办文旅研学活动、开发文旅研学产品、提供文旅特色服务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和环境。《漫游·博物馆之旅》是一档充满博物馆元素的文化类纪录片。该片带领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让观众朋友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认知博物馆独具魅力的文旅研学产品和服务。如纪录片《漫游·博物馆之旅》所示,博物馆文旅研学不仅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更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方式。博物馆应当自觉把握文旅融合的政策方向,把握机遇,汲取养分,壮大自己,通过打造研学产品,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空间,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工作定位研究

(一)藏品是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研发工作的主要对象

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若离开了藏品,博物馆所有的社会教育与服务活动便无从谈起。博物馆建成后,只有不断补充和丰富藏品的数量、坚持提升藏品的质量,才能为包括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研发在内的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不同性质的博物馆收藏了不同的藏品,逐步建立了与本馆性质相适应的完整的藏品体系,这也成为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文旅研学产品的前提条件。藏品作为博物馆最为重要的有形资产,博物馆只有依法对其管理好、使用好,才能生产好、提供好文旅研学产品。

(二)博物馆开展文旅研学产品研发工作的一系列原则

2015 年颁布的《博物馆条例》规定,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笔者以为,其不仅在法律法规层面明晰了博物馆的定义,对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研发工作亦有深远的影响,即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研发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研发的出发点落实在受众身上,所设计的研学产品需要满足受众的愿望和要求,且具备足够的教育、研究和欣赏意义,让受众通过研学产品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研发工作有广泛性和针对性

当代博物馆工作的宗旨是为全社会公众服务。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的开发定位不能仅局限于青少年学生群体,而是要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受教育经历的各类观众方面。因此,博物馆务必高度重视文旅研学产品的设计工作,其产品应当贴近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具备适应各类观众群体的广泛性特征,又可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设置,让学生、家长及其他类型的观众群体通过参与文旅研学活动、享受文旅研学产品而满足个性需求,提升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展现文旅研学产品研发工作的社会价值。

二、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研究

(一)坚持跨界融合,构建“博物馆+”产业运行模式

作为保护、展示、研究和利用文化遗产资源的平台,博物馆承担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只有充分挖掘以藏品为核心的有形资产以及其附带的无形资产的文化内涵,全方位进行解读诠释、创意加工、普及传承,并根据实际需要与社会教育机构、学校、旅行社等机构展开合作,构建“博物馆+”的产业运行模式,才可促使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融入公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比如博物馆在开发非遗研学产品时应注重突出非遗项目特色,根据公众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创新非遗研学产品的主题,同时持续丰富产品的表现形式,努力探索“博物馆+”产业运行模式的新路子。

(二)满足公众需求,注重文旅研学产品的质量与特色

博物馆在文旅研学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市场,满足公众需求,在施教场所将文物藏品元素充分融入旅游品、纪念品、动漫、游戏、影视……分门别类地设计出富有情趣、文化内涵深厚、能够较好地满足公众需求的文博衍生产品,打造出具有博物馆自身特色的超级文化IP(知识产权),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让博物馆变得更有活力。之外,要注重利用互联网技术拥有的优势,特别是虚拟展示技术的高水平运用,能使博物馆实体展览展示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推动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自身发展的特色化。以博物馆开设的常用社交网站或交流版块为例,向观众推送最新资讯,开展互动交流,可使文旅研学产品的教育传播功能得到极大增强。又如博物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的数字馆,为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学习形式,向他们传播博物馆各类信息资源和文化产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数字馆之类的信息化文旅研学产品应提高服务对象的针对性,为他们提供各自所需的、更高质量的学习与交流资源,使数字馆为代表的信息化文旅研学产品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整合各类资源,明确文旅研学产品开发权利义务

在文旅研学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博物馆拥有的藏品、场地、人才、设备等各类资源的优势,并立足实际工作,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实施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工程。就政府相关部门而言,应对文旅研学产品的开发进行统筹规划,着力加强管理和业务指导,协调馆方、学校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的工作,对文旅研学活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来说,要坚持文旅研学产品开发的教育性、体验性、融合化、规范化等相关原则,努力提升研学质量,解决重游轻学的问题;注重提升中小学生的旅游体验,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地位,使学科体系中的多门学科成为研学产品的教育主题;进一步明确研学产品的主题定位,量化学习强度与深度。

三、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工作效果研究

(一)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工作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

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工作必须建立常态化的制度机制,在紧密结合馆藏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与中小学校、科研高校、文创研发团队多维度、多渠道、多层面的合作,拓宽文旅研学产品开发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举措。博物馆探索建立文旅研学产品开发的长效机制,统筹协调指导是关键。以南京市为例,当地市级文旅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出台《南京市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并初步确定南京市馆校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基本成员单位名单,为加强馆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探索文旅研学产品开发的新思路、新方法,共同推进文旅研学项目合作,深入学生课堂结合教材、教辅等学校教学要求进行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当代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工作中充分彰显了这一点。因为体验性强、互动性好的文旅研学产品能够给广大受众特别是大中小学生等特殊观众群体带来优质的体验感,尤其那些依据学生教育需求与实际年龄、心理等诸多成长特点开发出来的文旅研学产品,被馆校双方视为学生在校期间与课堂学习活动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重要手段。大中小学生等观众群体通过接触、认知、享受文博场馆定向开发的文旅研学产品,受益颇多,提升了道德素养,完善了知识认知,加强了爱国主义和人文历史教育,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实践性、倡导知行合一的文旅研学产品及其服务,生动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得引导观众受教、研究、欣赏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馆校合作教育优秀案例示范项目品牌得以建立

近年,博物馆与当地大中小学合作培育的文博教育优秀案例示范项目品牌,既有效彰显了社会教育与服务功能,又成为其文旅研学产品开发与创新的明证。博物馆与大中小学共同建立的文博教育优秀案例示范项目品牌,将场馆内的各类文化和旅游资源真正融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使得大中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开展学习,更是展现了开发文旅研学产品的价值与意义。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信仰课堂”馆校合作红色研学课程——雨花英烈的艺术人生》、南京市博物总馆《“到博物馆玩去”综合实践课程》、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非遗”云课堂公益网络课》被评为“2021年江苏省馆校合作十大优秀案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紫金花开》被评为“2021年江苏省博物馆研学游十大示范项目”。

(四)现代高新技术与文旅研学产品实现了有效结合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高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在各行各业中受到普遍关注和运用,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基本职责的文博单位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高新技术开发文旅研学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将场馆线上服务方式与线下服务方式有机结合,可将虚拟研学产品与现实研学产品深度融合,从而真正让文旅研学产品“活”起来、“火”起来,真正让文旅研学产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文博场馆讲解系统、标识系统、展陈作品、文创产品等众多文旅研学产品都可以紧密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和手段,在新时代融入新血液、展现新活力、绽放新魅力,让博物馆服务社会更有温度、更有情怀。

四、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工作的注意点

博物馆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工作有几个方面需要注重和强化: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博物馆应加快文旅研学产品开发人才的培养速度,鼓励相关人才与社会各界开展交流、赴高等院校学习深造,促进其广泛参与场馆日常管理、公共服务供给、社会教育策划等一系列活动,为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工作提供丰沛的人才资源。二是完善服务设备环境。博物馆应持续提升服务设施设备的质量,坚持优化场馆的服务环境,创造多元化设计的服务空间,为观众享受文旅研学产品提供舒适、温馨的服务环境。三是加大开发资金投入。博物馆在加大市场调研投入的同时,应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消费兴趣点的观众的需求倾向,加大文旅研学产品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文旅研学产品专项开发资金,给足文旅研学产品开发的资金支持。四是推进博物馆信息数据改造。博物馆要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的潮流,综合运用大数据处理、虚拟建模成像、三维影像等技术,对馆藏品、文物档案、影音视频等进行采录、存储、建模,既为文旅研学产品开发创造数字化、信息化的条件,又为观众享受便捷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创造前提,可以增强观众对文旅研学产品的体验感,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心理距离。

猜你喜欢

藏品文旅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