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筝曲《晓雾》的艺术性

2023-12-28侯佳彤

剧影月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古筝曲北京城古筝

■侯佳彤

古筝曲《晓雾》是当代作曲家王中山于2006 年创作的一首古筝独奏曲。这首古筝作品以深刻的音乐形象和动听的音乐旋律,获得了学界以及爱乐者的广泛好评,也成为各大音乐学院以及师范学校用于古筝教学的经典曲目。古筝曲《晓雾》是一首演奏技巧相当复杂的乐曲,需要演奏者在深厚的演奏功底基础上对其有深刻理解。为充分理解古筝曲《晓雾》的艺术内涵,笔者从其音乐形象、对传统音乐的融合以及对现代演奏技巧的吸收三方面,探求古筝曲《晓雾》的音乐艺术性。

一、述说老北京音乐形象

古筝曲《晓雾》是王中山在北京城看到人民市井生活和时代变迁景象后,有感而创作的一部古筝独奏曲。古筝曲《晓雾》主要向听众展示了北京城内熙熙攘攘的人群、宏伟壮丽的故宫、巍峨潘延的长城等景象,述说了文化的变迁和新时代人民生活。王中山曾说道:“在我就读中国音乐学院时,住在什刹海旁边,当时旧校址还在恭王府,什刹海的晨雾,故宫雾中的角楼,以及京剧京腔,都给在北京生活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知,古筝曲《晓雾》述说了王中山对老北京城的直觉印象以及对老北京城的回忆留念。

古筝曲《晓雾》一共分为五个段落:引子、慢板、中板、快板、尾声。第一部分引子,用单音演奏出朦胧的氛围感,清晨的什刹海被一层朦胧的雾气缭绕着,十几公顷的水面在北京城内显得格外可人灵动。单音在低声部中来回滚动,为了营造出清晨雾气的朦胧感,演奏者在此处最好用小指演奏,增强音乐中的氛围感。第二部分慢板,是太阳慢慢升起,雾气逐渐褪去,城市中的生活景象逐渐清晰起来,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的照入,都市里的人们也开始苏醒。这一段落强调的是清晨什刹海忽隐忽现的模样,音乐速度开始加快,为后面的音乐情绪做铺垫。第三部分是中板,此时的北京城已然苏醒,京城中的各处景象都鲜活了起来,公园里有打着太极拳、唱着戏曲的老人,也有为生活而忙碌的年轻人,他们开启了生命中新的一天。这时的音乐变得灵动起来,以一个高音打破了晓雾中京城的寂静,繁忙的生活就此开启。第四部分是快板,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北京的故宫、紫禁城、长城,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动人,人们都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着,音乐速度变快,力度加大,和声织体也越来越复杂,此时需要演奏者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将京城景象通过音乐的手段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音乐愈演愈烈,进入高潮。最后一个部分是尾声,尾声回应引子,再现了引子部分的旋律,以如歌如泣的音乐一下将听众拉回到清晨晓雾笼罩下的老北京城里,再一次凸显整首乐曲的朦胧感、梦幻感。

从作品的整体构思和整体意境来看,古筝曲《晓雾》创造了一个十分鲜明、独特的音乐形象。它的音乐主题主要通过不断地变奏而发展,结合京剧的唱腔元素,使整首作品更具“京韵”。作曲家通过刻画北京城中古城遗迹、名人故居、市民生活等景象,使音乐具有质朴的生活气息,述说他印象中的京城形象。演奏者在演奏时,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深层内容含义,能更好地演绎诠释古筝曲《晓雾》。

二、融合传统戏曲音乐

王中山喜爱传统音乐文化,他的创作中经常融合传统戏曲音乐。在古筝曲《晓雾》中,他十分巧妙地运用了传统京剧艺术元素,使乐曲获得古香古色的气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曲调和旋律的融合

古筝曲《晓雾》采用了古朴清雅的曲调和旋律,与京剧音乐中的“锣鼓喧天”“高潮迭起”等风格有所不同,但在表现气势和情感上同样富有感染力。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通过变换演奏技巧和强度,创造出类似于京剧唱腔的效果,使得乐曲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古筝曲《晓雾》中的旋律音调运用了京剧中的西皮腔,西皮腔有着秦腔的特点,高亢、活泼,勇于表达兴奋或者喜悦的情绪。作为主题音调可贯穿全曲,出现在各个地方,用以发展变奏。在中板、快板段落就出现了西皮腔的旋律音调,用来表现集市中人民忙碌的生活景象。

(二)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

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等多种元素。古筝曲《晓雾》可以通过段落布局,将京剧中的唱腔、说白、舞蹈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以增强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引子段落主要交代故事内容、陈述音乐主题,对应京剧中交代背景的“唱段”。慢板段落意在描绘人物情感,节奏速度稍显自由,对应京剧中强调抒情的“念段”。中板段落织体紧凑,旋律连贯,对应京剧中起连接作用的“做段”。快板段落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经历多次变奏,节奏速度变快,对应京剧中艺术性最高的“打段”。

(三)情感和意境的融合

古筝曲《晓雾》的主题是北京清晨缭绕的雾气,让人感受到清新、宁静、悠远的气息。京剧的表现形式则非常注重情感的表现,可以通过舞台表演、唱腔等手段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在演奏古筝曲《晓雾》时,演奏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音乐表达清新、宁静、悠远的意境和感觉,使得整个曲目生动和有趣。例如,在演奏引子段落时,演奏者需要投身于北京城清晨的迷雾中,感受京城魅力,才能把握这部作品的整体意境。

综上,古筝曲《晓雾》与京剧艺术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古筝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而且使乐曲获得了传统音乐古香古色的气质。在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三、吸收现代演奏技巧

古筝曲《晓雾》是一首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常常被演奏和演绎。在现代演奏中,演奏者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增强演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笔者认为,古筝曲《晓雾》通过以下一些现代演奏技巧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首先是擦弦技法。擦弦又称为擦奏,意思是右手食指用类似摇指的方式,使大拇指的义甲左右快速摩擦,产生滑动的装饰音效果。古筝曲《晓雾》中,又以擦弦技法表示北京城集市中繁华热闹的景象。使用擦弦技法可以通过变换力度的大小来表现曲子的起伏和情感变化,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

其次是快速序指。快速序指法指的是除去大拇指,通过四个手指轮流演奏,以达到快速的连奏效果。这种演奏技巧是当代作曲家、筝乐名家赵曼琴先生提出的。在古筝曲《晓雾》中,王中山对其进行了创新,左手采用快速序指法陈述主旋律,右手则采用柱式和弦织体。(见谱例-1)通过左右手的配合演奏,增加演奏的音色变化和丰富度,以表现老北京城清晨中人们忙碌的生活景象,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第三是双指刮奏。双指刮奏指的是在演奏中,演奏者用食指和中指同时弹拨琴弦,以发出音程的双音效果。配合左手的旋律,和声织体还可能完成和弦式的演奏。如此一来,极大增强了和声的表现力,能够丰富乐器的整体和声效果。

第四是止音刮奏。止音刮奏实际上是一种音符时值上的休止,使音乐获得短暂停顿的效果。演奏者通过捂住琴弦的方式,使音符休止。在古筝曲《晓雾》中,有多处运用了止音刮奏的演奏技巧,例如谱例-2 就是通过左手捂琴的方式,使八分音符休止。这样的演奏技巧,不仅使音乐具有类似打击乐器的音色,而且使乐曲能更好地与京剧艺术相融合。

第五为拍板技法。拍板技法指的是演奏时用手掌拍打或拍击古筝的琴身或琴弦,以发出类似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使用拍板技法能丰富古筝乐器的音色,制造强烈的节奏感。拍板技法有用手拍击琴身的,还有用手拍击琴弦的,不同的演奏方法会获得不同的音响效果。在古筝曲《晓雾》中,拍板技法的使用通常以拍击琴盒或琴盒的侧面为主。在此乐曲中,这种演奏手法获得了与京剧艺术交相辉映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音响效果。

古筝曲《晓雾》通过吸收现代演奏技巧,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获得了极佳的音色效果。擦弦技法、快速指法、双指刮奏、止音刮奏、拍板技法等演奏技巧都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和音乐理解能力。在演奏时,需要根据曲子的情感变化和表现需要,选择合适的技巧来演奏。同时,也需要注重掌握演奏的技巧和细节,保持音乐的纯正和精准。

猜你喜欢

古筝曲北京城古筝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漂”来的北京城
第一次弹古筝
民族器乐教学中文化内涵探究的途径分析——以古筝曲《行云流水》的分析为例
老北京城里的故事
古筝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刍议传统古筝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