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指春风,绣出中国故事
——评大型原创锡剧《雪宧绣谱》

2023-12-28孙丽萍

剧影月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锡剧张謇刺绣

■孙丽萍

“一张绣绷,一根银针,就可以让天底下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创排的大型锡剧《雪宧绣谱》,以苏绣艺术大师沈寿为原型,以她短暂而又奋力绽放的一生为线索,在剧情设置、人物塑造、舞台表演、舞美音乐等方面都精雕细镂,恰如十指绣春风,绣出了一个兼具古典美学和现代精神的中国故事。

一、这是一个意蕴丰厚的中国故事

自童年时代起,沈寿便在外婆的悉心教导下识得针线妙趣,此后一心钻研,逐渐成为刺绣艺术大师。南洋劝业会上,沈寿绣技大放光彩,她与民族实业家张謇一见如故,成为一生挚友。清廷覆灭,张謇相邀沈寿夫妇去南通开办女工传习所,传承发扬苏绣事业。而此时,沈寿原本美满的婚姻正岌岌可危。于是,她把全部身心投入在绣品创作、研究和推广传习上,终因积劳成疾而一病不起。沈寿恐死后技艺失传,求张謇助其完成绣谱,一人口述,一人记录,历时半年,终于完成中国刺绣史上第一部专著《雪宧绣谱》。全剧脉络清晰,情节流畅,却又承载着多重意蕴。该剧展现了沈寿推动刺绣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一生。从“刺绣神童”到农工商部女子绣工科总教习,从木渎故居“绣园”到南通师范学堂女工传习所,从绣品《耶稣像》在世博会上一举夺魁到《雪宧绣谱》的倾力编纂,生动塑造了一位在刺绣艺术上不断开拓求索的女性形象。同时,和挚友张謇的深厚情谊,对外婆和故园的思念,与丈夫余觉之间的冲突纠葛,又让我们看到了沈寿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岁月中的喜乐与哀愁、迷茫与坚定,使这一清末民初的女性形象更加鲜明立体。此外,在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的道路上,张謇始终和沈寿一起,不畏艰辛,不懈努力,追回顾绣真迹《采药图》,守护仿真绣真品《耶稣像》,创办女红传习所,致力刺绣教学,镶嵌在剧中的一系列细节,都彰显了他们自觉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包涵于剧情中的多重意蕴,使该剧不仅讲述了“以绣自立于世,以绣自强于志”的女性成长故事,更是传递出一种醇厚绵长的中国精神和文化气韵。

二、这是一个情感充沛的中国故事

该剧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不以大开大合的情节取胜,而是充分注入了情感力量,用情感推动叙事、塑造人物、升华主题并实现价值引领。

一是有浓郁的亲情。在回忆往事之时,在依稀梦回之间,阳光总是撒满绣园,外婆总是那般慈祥,笑声总是纷飞在耳畔。馨香的往事和萦绕的乡愁,像是生命中一幅温暖而忧伤的双面绣。二是有深挚的友情。沈寿和张謇的情谊,真诚而坦荡,在时光里熠熠生辉。他赏识她的才华,她敬重他的品格。他珍惜她一针一线的耕耘,她感激他遮风挡雨的庇护。他为了她的艺术追求不遗余力,她为了他的家国理想精业笃行。在时代无法逆转的洪流中,他们相互扶持,朝着共同的方向并肩而行。三是有深厚的家国情。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在剧中,更多地转化和呈现的,是人物形象对艺术的热情以及深挚的家国情,是一系列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与感人场景。丰沛的情感如同坚实的大地,滋养着整部戏好似大树一般根深叶茂。无论是整体架构、情节走向还是细节处理,都显得合情合理。既符合基本史实,也符合情感逻辑。在剧中,所有的情感,有起点,也有归处,形成了该剧重点突出、脉络分明的主线,“一件珍宝,岁月流转终得邂逅;一座旧园,满载乡愁终有归处;一副绣像,举世惊艳终誉天下;一本绣谱,凝情聚义终成遗愿”。

三、这是一个诗意盎然的中国故事

刺绣和锡剧的相遇,原本就充满了诗意。加之该剧在舞美、配乐、表演等方面下足功夫,更是洋溢着沁人心脾的诗性之美。舞美设计简约大气,充分运用了留白手法。通过灵活移动四扇大型木框纱质屏风,点缀些许栏杆,几丛花卉,便营造出变化多样的情境。四扇屏风,可以是故乡“绣园”,也可以是南通“谦亭”。再配合不同的光影色彩,便可以是竹影摇曳的初春,也可以是黄叶纷飞的深秋。这样的设计,意境开阔,而无喧宾夺主之嫌,恰到好处地展示场景,烘托气氛,并使观众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戏剧表演本体。配乐方面也是可圈可点。印象深刻的是,当张謇看到沈寿的仿真绣《女优贝克像》,激动不已,对她的新技艺大加赞赏。此时的配乐应用了西洋木管,欢快灵动,不但与张謇欣喜的心情彼此呼应,融为一体,同时也暗喻了沈寿的刺绣作品中西合璧,让观众在听觉上真切地感知到作品中的异国风情。另一处,张謇为沈寿把木渎故居从“绣园”整体迁移到了南通濠河边,当沈寿走进“曼寿堂”,看到墙上挂着自己不同时期的作品,《柳燕图》《鹦鹉图》《济公像》《耶稣像》……且惊且喜且感动。此时,女声无字吟唱缓缓而出,悠扬婉转仿佛天籁,恰如其分地映照出沈寿此时此刻百感交集而又无法言说的心情。戏剧表演原本就具有诗化的传统,锡剧《雪宧绣谱》同样以精湛的表演,达到了诗化的境界。该剧在人物角色定位、人物关系处理上把握精准。梅花奖、白玉兰奖双奖得主董红的表演极具分寸感,一唱一念,一举手一投足,都灌注情感而又设有限度,从而产生一种含蓄内敛、温柔敦厚的节制之美,塑造了沈寿秀外慧中、婉约内敛的人物形象,产生了独具神韵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空间。

“一丝一缕皆是梦,一针一线总关情。”锡剧《雪宧绣谱》从剧本的几易其稿,到舞台呈现的精心打磨,整个过程都彰显了刺绣一般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彰显了对艺术一往无前的热爱。剧中,沈寿对张謇说,“我们都在绣着属于自己的梦”,而锡剧《雪宧绣谱》,何尝不是绣出了一个充满中国精神的绮丽的梦。

猜你喜欢

锡剧张謇刺绣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论张謇的日本观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江苏锡剧文化登陆香港、澳门
清新唯美的刺绣
传承锡剧文化,打造中队特色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联墨双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