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路径研究

2023-12-28鞠旻琛

大观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课专业课程校企

◇鞠旻琛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设计领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高校艺术专业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自然成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往往存在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与行业接轨不够等问题。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旨在从校企合作视角探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路径。通过深入分析环境设计行业的现状和环境设计教育的瓶颈,结合实践案例,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旨在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的重要性

环境设计要求设计师具备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将美学原理和理念融入设计,创造出更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环境。高校学生具备丰富的艺术素养和环境设计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经验,难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环境设计美学原理和文化内涵。因此,在校企合作视角下建设艺术性强、创新性强、实用性强的环境设计专业“金课”显得尤为必要,可以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注入灵魂,促进学生艺术创新思维和审美素养的提升,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和促进产业发展。

首先,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设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环境设计要求设计师通过创造性的表达和设计手段,将空间、材料、光影、色彩等元素组合起来,打造出一个既美观、实用,又符合人类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环境设计行业需要的人才不再只是懂理论的学生,而是能够灵活应对实际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而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正是为了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能促进环境设计的创新。创新是环境设计领域发展的灵魂。环境设计需要通过多元化艺术手法来表达感性情感,传达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以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而学生能够将创新思维和新型设计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展现出来,从而激发自身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推动环境设计创新。最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能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产学研合作一直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渠道,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能够使校外企业参与其中,弥补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同时也能加深双方深度交流合作,创新人才双向交流、人才定向培养、资源共享、技术联合创新等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

二、目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不准确

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直接影响着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走向和学生学习方向,目前部分高校在设定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时,过于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这会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只会机械地运用制式化的设计技巧和固定思维,缺乏对于环境设计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思考,无法设计出高质量作品。

(二)专业课程设置无差异

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不同高校中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很少有独具特色的设置,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内容大同小异,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首先,一些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其他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有重叠,缺乏特色和亮点,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导致培养出来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专业视野狭窄,难以走出课堂,制约着自身职业发展空间。其次,缺乏创新和前瞻性。环境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比较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层出不穷。然而,一些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和前瞻性,教学内容和方法较为陈旧。

(三)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环境设计领域的综合能力,包括对空间、形态、材料、色彩、灯光、声音等方面的设计,同时也要求学生对环境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然而,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的问题。具体来说,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割裂现象,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往往缺乏真正的实践体验,导致其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例如部分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虽然涉及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理论,但缺乏实际的场地考察和设计实践。还有一些课程则只注重手绘和软件操作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实际场地的考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胜任实际工作,需要企业再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反之在实践教学中,一些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没有深入地思考设计的原理和意义,导致实践能力提升缓慢。

三、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路径

(一)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的关键之一在于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进一步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下是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探讨。

首先,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是指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动。高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实际项目和技术资源,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企业则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成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研究机构作为技术研发的主体,可以与高校、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与高校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匹配。在环境设计专业中,高校可以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再次,建立双向人才交流模式。双向人才交流是指高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在一定时间内互换岗位,以促进双方资源共享、经验互鉴。高校教师可以深入企业进行实践,了解行业动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企业人员则可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将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引入课堂。双向人才交流模式有助于培养具备产业背景的优秀教师。

最后,搭建共建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锻炼的机会。高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将企业的生产现场、项目实施、技术研发等资源纳入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实践教学基地还可以作为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研究合作的平台,促进双方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合作与互动。

(二)完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升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质量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的基础,因此,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通过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紧密联合理论与实践、深化艺术与环境设计的联系等维度来健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围绕市场需求,借助校企合作来获取行业人才标准,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如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现代时尚审美元素、古典艺术文化元素、科技元素,使学生熟练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创意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其次,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协调的教学格局。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实践案例来进行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授课,通过多元化实践设计项目来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感受不同设计理念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内涵价值和设计精神。如在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场地勘察、模拟布局等方式,探究如何将艺术设计元素融入展示空间设计,让展示空间更具艺术感与设计感,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设计思维和方法。最后,深化艺术与环境设计的联系。艺术与环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美学、审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艺术学科的核心内容。因此,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需要加强与艺术学科的联系,以提升课程质量。例如在文化空间设计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将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融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让学生了解文化空间设计的艺术元素、设计元素、设计原则、空间布局等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环境设计中的艺术要素。同时教师可以考虑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艺术元素,比如色彩搭配、构图等,这可以通过教授色彩学、构图学等理论课程来实现,使学生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在实践中更好地提升自我。

(三)促进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

首先,在资源共享方面,高校与企业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互补与共享。这包括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享科研成果等。通过资源共享,高校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拓展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例如,高校可以利用企业的生产现场、项目实施、技术研发等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与企业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行业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通过产学研一体化、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例如,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同时,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文化,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此外,双向人才交流也是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分享行业经验和实践案例;企业也可以支持员工进入高校学习和进修,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结语

通过分析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和机遇,提出了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完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促进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等策略。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校企合作是推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金课”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与企业应深化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而推动环境设计专业“金课”高质量建设。

猜你喜欢

金课专业课程校企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