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背影》英译研究

2023-12-25李宇

今古文创 2023年45期
关键词:目的论背影英译

【摘要】《背影》语言真实有力,整篇文章饱含了作者真挚的情感,令许多读者唏嘘不已。本研究以张培基翻译的朱自清散文《背影》为文本材料,从目的论的角度对该译文进行分析。总体而言,译文遵循了目的论的三大法则,即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法则,准确传达了原文的全部含义,完美实现了原文的内容。译文在意义上完全一致,在功能上相似。

【关键词】《背影》;英译;目的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45-011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5.035

张培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互译工作,为我国的文学翻译事业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划时代贡献,其译著在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收录了许多作家的散文作品再进行翻译,高质量的译文对我国翻译学科研究有重大参考价值。本研究选自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译文,从目的论视角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背影》译文中主要使用的翻译策略,期望对同类散文作品的翻译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一、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究翻译的目的和意图。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翻译的目的和意图。翻译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语用学和翻译学。语用学强调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而翻译学则关注翻译的实践和方法。翻译目的论将这两个领域的理论结合起来,探究翻译的目的和意图对翻译的选择、组织和表达方式的影响。翻译目的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翻译目的的分析。翻译目的论研究的第一步是分析翻译的目的。翻译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传达信息、为了实现商业目的、为了满足文化需求等等。通过分析翻译的目的,可以确定翻译的重点和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应该根据翻译的目的来选择。例如,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那么应该选择准确和简明的表达方式;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文化需求,那么应该选择符合目标文化的表达方式。

翻译效果的评估。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的效果应该根据翻译的目的来评估。例如,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那么翻译的效果应该是准确和清晰的;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文化需求,那么翻译的效果应该是符合目标文化的。

总之,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意图对翻译的选择、组织和表达方式的重要影响。通过翻译目的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和实践,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Katharina Reiss1971年在其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中首次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Hans·J·Vermeer师从赖斯,长期以来,从事语言和翻译研究工作,发表了多部翻译学著作。1978年Vermeer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中第一次提出了目的论。Vermeer和Reiss1984年合作撰写了《普通翻译理论基础》,正式提出了翻译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费米尔(1996)认为,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有其目的,翻译,作为人类交际的一种形式,当然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当以译文的目的为参照,即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实现的交际功能。费米尔的目的论包括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核心原则。所谓“目的”可分为三类,即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及通过特定手段要达到的目的。通常翻译目的指的主要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目标语的社会背景文化和语境当中对目标语的读者所产生的交际功能(Venuti,2000)。不同于传统的以对等为基础的翻译原则,在目的原则下,只要能达到译文的预期目的,翻译并非一定要完全“忠实、对等”于源文(卞建华,2008)。连贯原则要求译文要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最大限度地达到语义连贯,强调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关注译文是否能让目标语读者理解并在其文化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忠实原则聚焦源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关注源文与译文之间的语际连贯。该原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虽然要求译文应当忠实于源文,但其“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在宏观上取决于翻译目的的需求。翻译目的发生变化,其对译文文本的具体要求也会发生变化,译文语内连贯、语际连贯的标准便可能发生改变;译文文本首先必须被理解,才能与源文本进行比较。因此,在功能目的论框架中,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又都从属于目的原则(卞建华,2008)。总之,翻译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都是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原则,翻译者应当在翻译过程中遵循这些原则,以达到更好地传达信息、保持连贯性和忠实于原文的目的。总之,翻译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都是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原则,翻译者应当在翻译过程中遵循这些原则,以达到更好地传达信息、保持连贯性和忠实于原文的目的。

二、《背影》概述

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被譽为“白话文运动”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之一。朱自清生于浙江绍兴,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他的文学才华在大学期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成为当时文坛的佼佼者。他的代表作品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等。这些作品以朴素、自然、真挚、感人的笔触,表现了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美好,深受读者喜爱。除了文学创作,朱自清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曾任教于多所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自清还是一位文化名人,他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他曾担任《新月》杂志主编,以及中国作家协会的创始成员之一。朱自清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和坎坷,他曾多次遭受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所写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和父亲之间的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开始讲述了朱自清刚考上北京的故事,父亲带他到车站,他和父亲并肩走着。父亲突然停步,转过身来,把买给儿子的衬衫交到他手上,就匆匆离开了,而作者默默站在原地,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一个人在车站的大街上默默流泪。作者的父亲没有说出任何话,但在行动上却表达出了对儿子的爱和关怀。整个故事充满了父爱和感动,让读者对亲情有了更深的感悟。《背影》是一篇父子情深的故事,让读者在感动中领悟到亲情的珍贵与可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小说通过对父亲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爱意和牵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父母对子女的深刻关爱和责任。这种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背影》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现了父亲与儿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这篇小说被广泛地传诵和赞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目的论三原则在《背影》英译本中的应用

(一)目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翻译应当在翻译过程中明确翻译的目的,即遵循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传达信息的需要和目标要求。具体来说,翻译的目的有时是为了传达信息,有时是为了表达意思,有时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有时是为了使文化交流通畅等等,因此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特色的前提下,根据翻译的不同目的进行选择和加工。

例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

译文:After arriving home in Yangzhou,father paid off debts by selling or pawning things.

朱自清是江苏扬州人,因此“回家”指朱自清同父亲从徐州回扬州。而西方读者并未了解这一背景,不知道他们回哪里的家,因此有必要补充说明他们回扬州,故所以采用增译法“在扬州”。因此,为了最大程度让译文读者理解这层含义,译者使用了增译翻译策略,补充出了扬州。

例2:得向脚夫行些小费。

译文:He had to bargain with the porter over the fee.

小费,在西方指顾客在规定的应付价款之外,另给服务人员的赏钱,饮食、旅游、旅馆等服务性行业中较流行。一般是顾客对服务人员服务劳动的奖励。而在本文中并不是西方文化中所谓的“tip”,而是专业服务费、咨询费、报酬的意思,因此实用fee比较合适。为了让读者能准确理解文章,根据目的原则,将其译为fee。

例3: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

译文:both father and I have been living an unsettled life.

东奔西走如果直译为go go east and west,读者难免会一頭雾水,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非要东奔西走。通过目的原则,译者翻译为“living an unsettled life”,传神地表达了朱自清家里光景逐渐衰败,不得不为生活所迫而四处奔走活动,符合目的原则。

例4:下午上车北去。

译文:taking a train for Beijing on the afternoon of the same day.

北去,若按惯性思维,可能会理解为去往朝北的方向,进而翻译成 go towards the north。然后,结合上下文,不难发现,北去实际特指去往北京,因此英语译为 for Beijing,补充说明目的地是去往北京,让读者更好理解作者的行程,并为后文作者为其买橘子的情节做了铺垫,充分体现了目的原则。

例5: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的赋闲。

译文:Between Grandma’s funeral and father’s unemployment.

这里并未将“一半,一半”翻译成“half...half...”,而是采用了地道的表达“between...and...”,表示“由于……的共同影响”或“半因……半因……”。符合英语表达,读者也能全面的理解作者家中光景惨淡的原因,达到了交际的目的,符合目的原则。

(二)连贯原则

连贯性原则是指翻译中语言的连贯性。语言是一种系统,语言的表达也应该是有内在逻辑和合理关系的。当翻译者翻译的时候,应该将原文中句子成分的数量、位置、结构、意义等等全部涵盖进翻译中,并且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有的语法规则、逻辑关系、意义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以使目标语言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翻译。同时,翻译者应注重用词和用句的一致性,保证词汇和结构在整篇翻译中一致。

例6: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回去。

译文:I repeatedly tried to talk him out of it.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没有翻译成“I repeatedly tried to dissuade him from accompanying me to the station”。译文简明扼要,符合西方读者的语言习惯。它遵循连贯的规则,以便目标读者可以快速准确地理解翻译的含义,避免冗余。

例7: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译文:I frowned upon the way father was haggling.

本句所要传达的意思是嫌父亲不会讲价钱。译文用frowned upon体现了作者的不赞同,通过翻译出frown upon这一短语,增加了上下文的连贯性,加强了整体的可读性,目标读者接受译文的可能性更大,这一点符合语内连贯原则。

例8: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译文:The discouraging state of affairs filled him with an uncontrollable feeling of deep sorrow.

本句的意思是朱自清父亲看到家道中落,不免为之悲伤。这样翻译连贯了上下文,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父亲看到家道中落后无法抑制的悲伤之情。

(三)忠实原则

忠实性原则是指翻译应当忠实于原文,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意义、风格和文化背景,使得读者能够了解原文的真正意图和文化特色。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注重保留原文的信息、情感和风格,并避免出现过度的自由译文。同时,也应该注重文化差异,选择适当的词汇、用语和表达方式,使得译文能够符合目标语文化的语言习惯和传播方式。

例9: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译文:he became less and less nice with me.

译者在连贯原则的指导下,没有将“渐渐不同往日”直译为“gradually different from former days”,而意译为“less and less nice with me”,精准地传达了作者的意义,即他待我渐渐不如过去那么好,忠实地还原了父亲对待我的巨大变化。

例10:他们去不好!

译文:It won’t do to trust guys like those hotel boys!

需要首先明确本句中的他们指代茶房。如果把不好翻译为won’t do to let one of the hotel boys go with you,就无法把朱自清父亲对茶房缺乏信任感这一层含义表达出来。因此从该译文可看出,其完全把握了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

例1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译文:I was then such a smart aleck that I.

例12: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译文:I can see how much smartly I was in these days.

这里的“聪明”是反语,smart aleck就表示“自以为样样懂的人或自以为是的人。因此,把聪明过分翻译成“smart aleck”,忠实地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自以为是”和“自以为懂”和“當时嫌弃父亲见识浅”的形象。

四、结语

基于目的论原则,在翻译《背影》过程中,由于汉英之间的语言差异较大,无法在翻译过程中做到绝对对等。因此基于目的论原则,译者可以根据目标语对象的需求确定翻译的目的。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语言文化转换的交际活动,通过灵活地编辑译文,使译文更加真实,使译文的读者在自己的文化认知范围内理解原文所传递的信息。

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了《背影》的翻译,主要基于是目的论的三个主要原则,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目的论的原则及其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对目标受众的关注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次,与其他翻译理论不同,它为译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最后,张培基先生对《背影》的翻译遵循了目的论三原则,使译文在形式和精神上与原文高度相似。希望本文能够为今后的散文翻译评价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Reiss K.Translation criticism-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London:Routledge,2014.

[2]Vermeer,H,J.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 Som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M].1996.

[3]Venuti,L.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

[4]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王涵.从目的论分析《背影》英译本[J].三角洲, 2022,(16):148-149.

[6]王帅.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朱自清散文《背影》英译探析[J].海外英语,2022,(15):36-38.

[7]向萌.目的论视域下《背影》的英译研究[J].新纪实,2021,(14):63-65.

作者简介:

李宇,男,山西长治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翻译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目的论背影英译
两个背影
摘要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摘要英译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