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镇商会的好事传奇

2023-12-20谢锐佳李兴文胡锦武等

党员文摘 2023年22期
关键词:做好事小林商会

文/谢锐佳 李兴文 胡锦武等

“党建+乡镇商会”,这个脱胎于解决基层矛盾纠纷的社会治理模式,已成为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基层治理的一张靓丽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当地党委组织引导下,渝水区乡镇商会秉承“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点好事不够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的理念,引导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建设,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管闲事”管出一个“新村”

“都说这事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

5 年前,上兰村“拆三房”,不少村民不理解、不支持。54 岁的水北商会理事兰小林,就是上兰村人。如今旧事重提,他依然情绪激动,话像炒豆一样往外蹦。

新余市2018 年启动的“拆三房”指的是拆除农村的空心房、危旧房和违章房。

“有的危房常年不住人,开裂的墙就靠几根粗木棍顶着;有的甚至已经倒了大半;几户‘硬撑’着的矮房里,墙和屋顶被熏得乌黑,屋子里堆满杂物,脚都迈不开。”上兰村村干部发现,不少人即便已经盖了新房,仍不愿意拆旧房。

原来,这些房子不少是早年间夫妻俩靠做小工积攒下钱,一块砖一块瓦亲自垒起来的;有人宁愿老屋倒了,也不愿留下拆家的坏名声;还有人担心拆了日后会吃亏。其中老人的反对意见最大。一时间,“拆三房”工作陷入僵局,“村干部里外不是人”。

“你在村里说话有人听,回来帮忙做做工作吧!”兰小林接到了村干部的电话。

兰小林20 岁进城,搬过砖、拉过板车,如今经营着一个瓷砖销售公司和一家建筑企业。村里不少人跟着他在外闯荡。

“好管闲事”的兰小林答应下来。回村逐一排查后,统计出共有240 间9000 多 平方米的旧屋需要拆除。为了说服老人,他喊来村里跟他做生意的年轻人,做各家的工作。

可事实上,兰小林的母亲第一个不愿意。

为此,他索性把母亲接到城里,瞒着母亲带头把自家房子拆了。“我就跟母亲说,下暴雨,老屋倒了。”兰小林母亲至今仍蒙在鼓里。

村里人都知道,兰小林老家的房子盖了才十多年,根本用不着拆。

“我自己带头,再去做村民工作才有底气。”兰小林和村干部,一家一户挨个说服。

从兰小林到他的亲戚朋友,再到其他村民……上兰村原本残败的老房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排列的数十栋崭新楼房,崭新的柏油路连接各家各户硬化的门前路……一个新村跃然眼前。

为“她”建座图书馆

正在图书馆里遨游书海的初中生胡可心没想到,她几年前的梦想居然成了真!

2019 年的六一儿童节,在水北商会为留守儿童举办的“临时半日父母”活动上,四年级的胡可心怯生生地对她的“临时妈妈”——水北商会妇联主席敖金凤说出“心愿”:自己喜欢读书,可镇上没有图书馆。

“要建就建好的,规格高一点的。这样不仅能解决大家读书的问题,寒暑假留守儿童也有去处。”时任水北商会会长、现任水北商会党委书记邹细保在听敖金凤介绍情况后,十分支持水北商会捐建乡镇图书馆。

仅一年后,投资70 余万元、占地360 多平方米、藏书2 万余册的“颖江书院”建成,成为渝水区首个公益性乡镇图书馆。

从设计、选材到购书,敖金凤都亲力亲为。她说,这个图书馆是奔着“百年书院”去的。“书是知识的海洋、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相信很多人会因为这座图书馆而改变命运。”敖金凤说。

过去,妈妈买的课外书,胡可心已经不知道翻了多少遍了。现在,书院离胡可心家仅几分钟路程,一有时间,她就到那里“打卡”。

水北镇一半以上的人常年在外打工或经商。目前全镇在校学生近600 人,像胡可心这样的留守儿童有145 名。

凉爽宽敞的颖江书院成了他们的好去处。40 岁的图书管理员刘娟说,每天都有二三十人来图书馆阅读,从留守儿童到复习考研的大学生都有,隔壁乡镇的孩子也慕名而来。

有一种幸福,叫享受公共养老服务不离家

临近中午,人和乡观下村的“颐养之家”传来一阵“咣咣”声——挂在院子桂花树上的钢板被敲响,就意味着吃饭时间到了。

老人们三五成群,拿着饭盒走向食堂,食堂的墙上公示着每个老人的信息、每天的菜品和购菜花费。

观下村党支部书记彭小军介绍,70 岁以上的老人都能来吃住,人均伙食费统一为每人每月350 元,其中200 元由老人自缴,其余由市、县、乡分别补贴50 元。

颐养之家发端于水北镇的熊坑村,说起来,还是“一场洪水冲来的”。

13 年前,熊坑村遭遇一场大洪灾后,商会会员熊水华、熊水生、熊习生和熊九仔四兄弟捐资3600 余万元,为全村新建72 套住宅和一个公共食堂,让村里老人在家颐养天年。这个公共食堂便是颐养之家的原型。

目前,新余全市共建成颐养之家736 个,1.2 万余名老人受益。

在人和乡茂江村的颐养之家,86 岁的敖寿英老人,家里条件不错,却也喜欢跟村里伙伴在一起,吃住在颐养之家。而69 岁的张方妹在这里吃住4 年了。“这里住的都是老熟人,人多有个照应,和在家里一样。”

“在商会成立之前,企业家们在村里做好事,别人会说你显摆。现在成立商会,有了平台,组织大家一起做好事,形成了争着做好事的氛围。”邹细保笑着说,“你修了桥,我就疏通小溪,他就抢着栽树。大家坐在一起都在讨论怎么回馈家乡,你要是啥也不干,自己都不好意思。”

猜你喜欢

做好事小林商会
特别怕冷
为梦孤独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中国西班牙商会
高考前与高考后
别来无恙
做好事
帮大家做好事
保定商会档案及其出版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