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中老年人谈中风

2023-12-19郭旭光

养生月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脑血管中风血压

◎郭旭光

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它的特征是患者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并且伴发口角㖞斜、语言不利,常导致半身不遂。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疾病。

中风“青睐”哪些人

高血压病患者。调查发现,80%的中风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而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4 倍。因此,高血压患者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坚持服药,控制好血压,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糖尿病患者。据统计,10%~30%的中风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而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概率是健康人群的2.8 倍。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易伴发高血压,这些都是引发中风的危险因素。

心脏病患者。各种心脏病都会显著增加中风的风险。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和女性6 年内中风的概率分别为8% 和11%。心房颤动患者中风的风险比正常人高5 倍。此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及做过心脏手术、安装过人工心脏起搏器者也容易发生中风。

大量吸烟、饮酒者。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且每天摄入酒精量超过60 克,就有可能发生中风。吸烟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蛋白结合并沉积在血管内壁上,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容易引发中风。但吸烟对脑血管的影响是暂时的。有研究显示,若能戒烟2 年以上,可使中风的发生率大大下降。

脾气急躁者。医学研究证明,性格与中风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那些个性好强、容易激动、遇事急躁、难以自抑、情绪紧张者更易发生中风。

有中风家族史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资料显示,若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有患中风的人,其中风的发病率要比一般人高4 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有些患者出现突发的面部、肢体的麻木或乏力;或突发的意识紊乱、失语、视物模糊;或突发的行走障碍、头晕、剧烈头痛、平衡障碍等。症状很快消失,一般不超过24 小时,也无后遗症。这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约1∕3 的患者在1~5 年内可发生中风。

低血压也会引起中风

高血压会引起中风已为人们普遍了解,但血压过低也会导致中风却还不为人们熟知。常有人很自信地认为,“我是低血压,不会中风”,这种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所驳斥。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过高的血压和过低的血压都会增加中风的发生率。

血压过低时,血管不能正常地扩张,循环血流量减少,脑血管痉挛,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此外,血管压力过低,管腔相对狭窄,脑血流速度缓慢,甚至短暂停顿,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容易沉积,血液的黏稠度增加,从而导致血栓形成。

低血压引发的中风以老年人居多,尤其是收缩压在100 毫米汞柱以下者,且多发生于夜间睡眠时。这是因为睡眠中心率减慢、血压偏低、血流缓慢,而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的病变,此时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导致缺血灶形成。

因此,低血压者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定时监测血压的变化情况,警惕中风的先兆症状,积极预防中风的发生。

如何预防中风

控制高血压。硏究表明,血压明显波动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血压控制满意的患者,脑出血的危害性下降。因此,高血压患者不按时服药、随意更改用药量或药物种类,必然会引起血压的大起大落,是十分有害的,极易造成脑血管意外发生。

消除一切危险诱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大量饮酒等情况可以使血压突然升高或显著波动,易导致脑出血,故应避免这类情况发生。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果发现有一些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如头晕、剧烈头痛、口唇及肢体麻木、行走不便、口齿不清、视力模糊等,这些往往是脑血管事件的早期症状,若及时治疗常可取得较好预后。但有些患者会忽略这些症状,认为增加降压药的剂量就可以了,这样可能延误治疗。所以,一旦发现与平时表现不同的感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高危人群采取重点预防措施,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年龄在40 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如合并有动脉硬化、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脂血症,已经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或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均是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定期进行心电图、脑血流图、血脂、血糖、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检查,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中风发生的危险性。目前应用较多的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了解血液黏度和流动性,某些药物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对预防中风发生有一定作用。

预防中风,这些食物功不可没

富含高钾的食物。高钾食物能调整细胞内钠和钾的比例,减少了体内水钠潴留,可以对抗由钠元素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和血管损伤作用,降低血容量,从而使血压降低,防止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番茄、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猪肉、鱼等,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菠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甜瓜、柚子等。

富含类黄酮与番茄红素的食物。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患者有动脉硬化病史,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过高造成的,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坏”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抑制其氧化就可以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也间接地防止了中风的发生。类黄酮与番茄红素则能捕捉氧自由基,阻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对防止动脉硬化有积极作用。日常饮食中富含类黄酮与番茄红素的食物有花椰菜、荠菜、胡萝卜、芒果、南瓜、杏仁、番茄、西瓜、葡萄、洋葱、香菜、草莓、苹果、柿子、甜杏、辣椒等。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或质量欠佳,易使血管变脆,引起颅内微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中风。而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仅对维持正常血管弹性及改善脑血流有益,还能促进钠盐的排泄,有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可以分为两种:动物性食物,如瘦肉类,猪、牛、羊的肉,肝、肾,鸡、鸭、鱼、虾、蟹等;禽蛋类,鸡蛋、鸭蛋等;乳类,牛奶、羊奶等均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植物性食物中,如豆类,黄豆、青豆、黑豆、豆腐、豆浆等;谷类,米、面、玉米等;干果类,花生、核桃、榛子等,其中蛋白质的含量都较为丰富。

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研究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 含量高的人,患中风的概率较低。血液中维生素C 含量较低的人,患中风的危险性比正常人要高48.0%~67.5%。因此提倡每天要食用富含维生素C 的蔬菜、水果50~150 克,如鲜毛豆、洋葱、大白菜、韭菜、木耳菜、苦瓜、橙、鲜枣、草莓、黑枣等。

专家提示,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调整心理状态,对于预防中风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中风高危人群还需要控制体重,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猜你喜欢

脑血管中风血压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稳住血压过好冬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