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子恺:心大了,世界就小了

2023-12-08潜墨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9期
关键词:缘缘堂弘一法师李叔同

潜墨

提到漫画家丰子恺,人们总会联想到“童心未泯”。

朱光潜先生曾评价:“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生活中,他率真有趣,被称为“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2023年是丰子恺诞辰125周年,对人们来说,“丰子恺”已不单纯是人名,还是一个形容词,代表一种风格,是良善,是质朴,是儒雅,是趣味,是纯净,是内心的充盈安适。

他常说:“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当我们回首他的故事和人生经历时,看到的是一颗天真、健全、活跃的童心。

大师的“童真”

1922年,丰子恺25岁时,一边在春晖中学教书,一边钻研文艺理论,开始尝试用毛笔作画,并于同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幅漫画。到了28岁时,《子恺漫画》出版。

在丰子恺之前,中国尚未有“漫画”之说,因此,他被看成是“中国漫画第一人”。

他的漫画看似简单,五官都很模糊,可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无限的意境和生趣。李白豪迈的“欲上青天揽明月”,画的是一个白胖的小娃娃在妈妈怀里伸出胖乎乎的小手,似乎想要摸一下天空的月亮,画面温馨又令人忍俊不禁——谁说不可以用这种方式“揽明月”?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的场景是一个现代人在读报纸,对时事感慨万分,虽然获取信息的方式变了,心情却如古时的杜甫一样。

真实的表达是富有生命力的,在漫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他的爱和童真:他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是和伙伴们借着月光,用木炭笔描摹墙壁上映出的竹影,参差明暗,竟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有了孩子后,他也喜欢和孩子一起玩,改编歌词,兴致勃勃地改造自己的房子……丰子恺喜欢杨柳与燕子,曾将寓所命名为“小杨柳屋”,还摘取杨柳枝条,在纸上裱成风情各异的眉黛,然后根据想象,画出五官。有一年,丰子恺在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提议和孩子们一起种几棵樱桃树。由于不善种植,几棵树在半年后都枯萎了,他就从外面市场上买回来一斤樱桃,趁孩子们上学,将那些樱桃一一挂在树枝上,“采摘”下来,请大家品尝。

除了房间布置,丰子恺还喜欢在小物件上做文章。他会把自鸣钟从墙上取下来,先用油画颜料将钟面涂成天蓝色,在上面画上数根杨柳枝,接下来,用黑色的硬纸板剪出两只燕子,粘于针尖上。这样一来,时针和分针走动时,就变成一对飞燕在垂柳中互相追逐,给客厅平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素材解读】

撰写《苏东坡传》的林语堂说:“最适合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所谓闲情,应是心外无物。丰子恺对孩子的爱,在很大程度上是呵护他们的童心不被世俗泯灭,而他自己,也是一个有童真的人,希望永远用孩童那种纯真、自然的天性看待世界和人生。

当一个人能够在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后,尽管流年磨砺、历经沧桑,却依然做到童心未泯,那么,他内心映照出的世界便始终柔美。

爱的教育

2021年12月11日下午13時18分,丰子恺的小女儿丰一吟逝世,享年93岁。

丰一吟原名丰一宁。读小学的时候,本家一个老先生有一次错把一宁写成“一吟(浙江桐乡石门话“宁”“吟”同音)”,就成就了“丰一吟”这个听起来似乎更风雅的名字。

丰一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曾说:“在我们的白纸上涂颜色的主要责任在父亲身上。为了给家庭增添欢乐气氛,爸爸会在圣诞节给孩子们准备礼物。等他们睡着,将礼物放到每个人枕边。”在她很小时,爸爸常常拿着《爱的教育》给她的哥哥姐姐们读,书中热爱祖国、尊爱师长、助人为乐、平等待人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年幼的她。家里每个孩子的创造力、生命力、表现欲,都在爸爸的观察之中。他看到三岁阿韦的音乐表现最深刻;五岁瞻瞻的诗只要有旋律相伴,就流露出活跃的生命力;软软和阿宝在散文与数学的表现上肤浅一些……

一放暑假,遇到阴凉天气,适合开展户外活动时,爸爸会组织孩子们到近郊去做“跟踪追击”的游戏。四个人分组游戏,每组两个人。第一组先出发,每到一个岔路口,都要写一张纸条指示前进的方向。然后把这张小纸条或用石子压在道路边,或挂在树杈上,或放在农舍的石阶下……当先出发的两个人走得看不见踪影,剩下的两个人就可以出发了。如果后出发的这两个人一路都能找到先出发的两个人留下的指路纸条,就一定能追踪到先出发的两个人,以此来训练孩子们做事细致、灵活的作风。

【素材解读】

长久以来,丰子恺的教育观念一直为人称道,正是因为他保持了一份宽容和开明,希望孩子能保持童心,活得潇洒点、自由点、开心点。他守住了自己的真,也守住了孩子的真。这种“真”并不是无所约束,而是在玩中慢慢观察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在这种“看得见”的、尊重个性的引导下,七个子女都非常出色,在诗词、音乐等领域皆有成就——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有一颗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制度或偏见所拘束。

缘缘堂往事

丰一吟说,父亲的缘缘堂给自己在内的七个兄弟姐妹提供了一个安定舒适的环境。

缘缘堂在古运河畔的桐乡石门湾,是丰子恺这位淡泊悠然、率真本色的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栖憩之地。正直、高大、轩敞、明爽的缘缘堂,是丰子恺亲自设计的三楹高楼。他对缘缘堂的珍惜与喜爱,绝非常人可以体察。他在文章中写道:“但倘使秦始皇要拿阿房宫来同我交换、石季伦愿把金谷园来和我对调,我决不同意。”

缘缘堂不仅拥有藏书数千卷,而且堂中有马一浮、吴昌硕、弘一法师等民国名流的珍贵手迹。而缘缘堂的得名与丰子恺的恩师李叔同有关。1926年秋天,弘一法师(李叔同)云游来到了上海,就来永义里见了丰子恺。谈话间,丰子恺与恩师商量为自己的寓所命名。

弘一法师说,寓所要取自己最喜欢又最有缘分的名字。于是让丰子恺把自己喜欢的字写下来,揉成纸团,随机来抽取。前后两次,丰子恺都抽到了“缘”字,所以最终,自己的寓所名字就选了“缘缘堂”。

自此以后,无论丰子恺的家搬到哪里,都把弘一法师赐的“缘缘堂”的横批带过去,跟随他六七年之久,直到1933年,在石门湾的宅院建好,真正的缘缘堂才算坐落下来。

1937年11月下旬,侵华日军突袭石门湾,丰子恺率亲族老幼十余人仓皇逃难,永别了缘缘堂——1938年1月,炮火焚毁了缘缘堂,一切成了他悲痛的记忆。丰子恺在《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辞缘缘堂》等一系列文章中,如泣如诉、悲怆不已地念叨着缘缘堂。

现在的缘缘堂是桐乡市于1985年重建的,与丰子恺漫画馆连为一体。中华民族的耻辱与苦难,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耻辱与苦难。丰子恺和他的缘缘堂,同样承担了祖国的磨难与历史的重负。

【素材解读】

丰子恺曾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四件事皆在缘缘堂中体现。一座缘缘堂,绵延了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丰子恺的女儿回忆说:“父親对人生境界的比喻,就像缘缘堂的三层楼。一层是物质生活,二层是精神生活,三层是灵魂生活。”在动乱的时代,隐逸还是进取,消极逃避还是积极抗争,在缘缘堂这里,丰子恺做了最好的回答和选择:心灵明净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可爱的人。

师徒情深:一诺半生

李叔同在杭州教学的时候,发现了丰子恺的绘画天赋,因此影响了他的一生。几年师徒,情同父子,李叔同出家后,丰子恺依然视其为师,二人常有往来。

1927年,丰子恺三十岁,已经成为当代著名的漫画名家,他在上海的家里接待了曾经的恩师李叔同,彼时的弘一法师。他们商量,为了爱护生灵,共同出一本《护生画集》,警醒世人。丰子恺负责画画,弘一法师负责配文。此后每十年出一集,第一集50幅画,庆祝弘一法师五十岁寿辰,第二集60幅,庆祝弘一法师六十岁寿辰,以此类推,十年一集这样一算,画到第六册的时候,丰子恺已经八十多岁了,他说:“只要我还活着,定完成此诺。”

师徒二人几乎是即刻着手,两年后,《护生画集》第一册出版,这一集,共50幅图,庆祝弘一法师五十寿辰。

1938年,正是《护生画集》第二集约定的倒数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丰子恺一路颠沛流离、躲避战火,就是在这样的逃难路上,他依然坚守承诺,只要有空就画。第六集应该是1979年完成,但是此时,丰子恺已经快八十岁了,经历了许多折磨之后,他的身体也不好,他担心自己无法赶上大师一百岁寿辰,于是日夜赶工,病中也画,夜里也画,终于在1973年将第六册的100幅作品完成。

【素材解读】

多少个夜深露重,多少次彻夜伏案,这个垂暮老人为了一个承诺,从没有懈怠过,一幅画就是一片心,六册《护生画集》,是他对恩师沉甸甸的承诺,也是师徒二人对天下万物的爱护与珍惜。丰子恺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了世人“承诺”的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缘缘堂弘一法师李叔同
缘缘堂
读丰子恺手札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怀念一所房子
缘缘堂中丰子恺
影像中的灿烂人生
——《李叔同——弘一大师影像》简评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因为那是属于你的东西
听李叔同送别(外一首)
弘一法师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