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夏莲:让我拼搏的不是奖牌,而是热爱

2023-12-08徐建华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9期
关键词:乒坛乒赛卢森堡

徐建华

2023年7月,在WTT支线赛哈维若夫站2023赛事中,60岁的倪夏莲夺得单打冠军。这个“奶奶级”选手一生经历传奇,她祖籍浙江,出生于上海,在卢森堡练球,至今仍活跃在世界赛场上。她总说,她将一辈子过成了两辈子。对家人的眷恋,对故乡的牵绊,对乒乓的执着,对生活的向往支撑着她一直向前走,她成功的秘诀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知行合一的智慧。

我是代表中国人在打比赛

倪夏莲的乒乓人生是从水泥地上打乒乓球开始的。

和当时很多孩子一样,她最开始是在水泥臺上练习打乒乓球。她喜欢琢磨,在观看别人打球后得出结论:哦,原来乒乓球是要往别人接不到的地方打!

1970年上小学后,她入选了校乒乓球队。当现场看到女儿战胜个子高、年龄大的选手时,爸爸那发自内心的笑容鼓舞她不断努力,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终于,她有了参加世界级比赛的机会。1983年,在第37届世乒赛上,20岁的倪夏莲与队友联手,斩获混双冠军。退役后,她去了上海交通大学读书。即使离开了运动场,她仍常常梦到自己还在打比赛。终于,她有了一次机会,她在第37届世乒赛上的优异表现引起卢森堡国家队教练的关注,对方邀请她到卢森堡一家俱乐部当教练兼队员。26岁时,她以教练兼运动员的身份入职卢森堡国家队,随后定居下来。

身在异国,要过的第一关是语言关,这里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没有高水平的陪练对手,这些她都顽强克服下来。因为年龄和体力下降,她一度想退出赛场,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却是她无法拒绝的,为了攒够积分,44岁的倪夏莲开始频频出现在国际赛场,成功获得奥运资格的那一刻,她惊讶地发现自己仍有潜力,之后的伦敦、里约和东京奥运会,她再没有缺席过。

无论走多远,倪夏莲始终把自己看作是身居海外的炎黄子孙,她一直践行两个人生信条:“第一,在人家的文化背景里生活,要融入其中又不失去自己;第二,中国人有自己的风度,我无意创造奇迹,但我要展示一种来自大国运动员的风貌和襟怀。”

人生不只有一件事

2022年10月,倪夏莲在媒体平台开通了个人账号,分享她的比赛日常、技术心得,许多人这才发现,原来,她是一个“神奇奶奶”,特别真诚,爱笑、爱美,生活中总是金句频出。她总说:“人生绝不只有一件事,要多看看其他的风景,努力前进,散发自己的光彩。”

没有练球的时候,她就放松休息、打电话、做蛋糕,做种种好玩的事情……花盆里的菜籽每天浇水,长出了幼苗,花谢了,便栽下新的花种,花一拨一拨地开,人一岁一岁地长。

定居卢森堡以后,家人们“像一大串螃蟹一样”,陆陆续续从上海移到了卢森堡,倪夏莲告诉孩子们,“房子再大也是冷的,人是热的,要把人品、道德、健康、快乐看得比金钱更重要。”

乒乓球曾经给她带来荣誉和痛苦,也给了她幸福和希望。她觉得,对于她这个年龄来说,依然还能打球,已经没有必须要赢的压力,可以尽情地享受乒乓球带给自己的东西。令她最骄傲的便是,39岁时,以为打不动了,60岁的时候,还在打,还能打。

倪夏莲写过一首小诗:“长长的旅途中/我经历过艰困也品尝过命运的恩赐/在那永恒的力量中/我看到儿时跳动的火焰/也看到青少年时伴随的身影/看到中年后的火焰依然在燃烧/那是奥林匹克之火/也是一个中国人历经一生的跋涉后永恒的信念/向上/向上。”

【速写文段】

一个人心心于一艺,其艺必工。对乒乓球的痴迷与热爱,使倪夏莲始终保持“燃起来”的状态,不断精进技术,最终在赛场上睥睨群雄。这位“奶奶级”选手,因为热爱,成了乒坛常青树。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没拿奥运冠军是人生的遗憾;但对倪夏莲来说,她的生命,已如夏莲般在乒坛盛放:在平凡岁月中,她诗意地栖居,不断尝试,不断跨界,人生故事精彩纷呈,因乒乓而拥有了不老的青春。

【适用文题】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跨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老的青春……

猜你喜欢

乒坛乒赛卢森堡
马龙将第九次参加世乒赛团体赛
王楚钦/孙颖莎夺得世乒赛混双冠军
胡志平
缺警察,卢森堡打算招外国人
乒坛儒将脱颖而出
卢森堡的骄傲 查理·高卢Charly Gaul
“乒坛女神”郑怀颖
完美闪耀世乒赛
2015年直通苏州世乒赛选拔赛樊振东技战术分析
戚彧陶瓷作品个展卢森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