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对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建设的新要求

2023-12-04张媛媛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双减习惯小学生

张媛媛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基于课程改革兴起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建设,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建构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给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构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应该更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加注重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语文学习关键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基于“双减”政策新要求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要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语文学习的本真,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基础性、实践性。小学语文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小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方式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学习的习惯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建设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小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一)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内涵及要求

语文教师“双减”背景下建构生态课堂,是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质增效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需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就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一味地追求知识的增长,而是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终身需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深刻理解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内涵,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一种适合学生个体且学习效果比较好的学习行为倾向;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是指小学生个体或者小学生集体形成的符合语文学科特点、能够提升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一系列稳定的学习行为,具有明显的个体或者集体倾向性。习惯性行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养成过程具有重复性、持续性等特征。习惯的表征主要有形成时间比较长,形成过程需要反复训练,形成以后具有相对稳定性,行为上有相对稳定的序列性。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小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能力,能够提升小学语文学习质量与效率,也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的提高。

(二)以学习习惯为核心构建语文生态课堂

建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需要践行“绿色、环保、健康、共享”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无论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都要关注教与学的和谐,无论是生态课堂建设中的教师教学设计、学生学案设计都要围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做到既要服务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又要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欲望,更要与小学生一起承受语文学习遇到的挫折,共享语文学习的喜悦,关注小学生语文方面的个性化发展。要建设生态优良的语文课堂就要持之以恒地在教师语文教学与学生语文学习之间建立生态平衡,要抓住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这个链接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设计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学习情境,组织小学生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让小学生在阅读优美的文本、欣赏优美的语言、创作优秀的作品中感受母语的魅力,实现教师语文教学改进与学生语文学习改善的有机统一。以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为例。教师通过收录小学语文教材的多篇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的古诗教学,反复培养小学生古诗学习的良好习惯,引导小学生养成古诗学习抓住“形、意、情”的习惯,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必须做到“熟读成诵”,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引导小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深度理解字词句的意义,理解诗人的表达手法,想象诗人描写的情境画面,理解诗人的处境与情感。这些习惯的养成,会给学生阅读其他古诗带来极大的帮助,可以为学生诗歌的终身学习、欣赏优美的古诗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依据“双减”要求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落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轻学生课外辅导负担”,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双减”与“提质”是对立统一的,既要“双减”,给学生健康成长松绑,给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提供时空,发展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基本素质,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民族振兴的根基;又要“提质”,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高质量的追求,学生的文化知识是一生幸福的根基。这种对立与统一的转化,其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只有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提升,“双减”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减少家长对“双减”的焦虑,回应社会对“双减”的关切,才能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更是基础的基础。“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焦点投向语文,尤其是投向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改革进入深水区,要求教师探索新时代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放在新时代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建设的中心。

二、提高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

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优秀的语文学习品质,如注意力集中、全身心投入等,而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是需要较高的学习能力来支撑,因此,教师在构建新形势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发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关键能力,以减轻学生语文学习负担,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一)把习惯养成与能力提升统一起来

语文教师要正确地处理好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与学生语文学习关键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不能认为能力提升是习惯养成的水到渠成,而是要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把习惯养成与能力提升看成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融入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过程之中。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最重要的表征是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即真正用心投入、用脑思考,这正是提升语文学科学习能力需要的品质。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应该着力探索怎样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才能够满足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需求,把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吸引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上来,在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中引导小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引导小学生提高阅读理解与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不能只从自身教学方便的角度出发,而要心中装着学生,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小学生由于认识问题能力所限,还不能够意识到语文学习能力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多么的重要,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因此“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要明确树立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学习关键能力的教学思想。如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立阅读习惯与理解能力之间的平衡。教师要做到引导学生阅读获取信息、阅读思考问题同步,阅读与理解同步,养成阅读过程中标注自己的理解、感悟的习惯,依据不同年级段开展不同要求的读后续写,深化学生对阅读作品表达手法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对于长课文教学,教师结合单元语文教学资源,聚焦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突出解决重点问题,设计阅读理解问题导学案,助力学生提升长课文阅读理解能力。生态课堂中组织学生小组学习活动,要注重引导学生长文短学,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要求学习小组聚焦主人翁及其活动,从中理解表现手法和表达思想。引导学生长课文阅读理解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要围绕卖火柴小女孩的人物形象与课文中事件的核心思想设计小组学习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重点、突出学习的重点,逐步让学生明确长课文阅读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探究对象,掌握长课文学习方法要领,提升长课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把关键能力的提高与“双减”要求结合起来

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不仅要求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关键能力,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现象是老师们很棘手的,就是部分小学生学习十分用功,按照老师的要求勤勤恳恳地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学习习惯也比较好,如字迹工整、做题步骤严谨等,但是语文检测时考试成绩却不如人意,甚至还不如平时调皮捣蛋的那些学生,究其内在原因,看上去用功,实际上注意力、思考力不够,总是想着依靠课后的辅导和反复练习来巩固,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闭目背诵和埋头题海上,长期下去,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全面素质得不到发展。有的学生在“双减”政策落实之前,一放学就到校外培训机构做作业,培训机构的老师辅导这些学生完成学校的作业,相比较那些回家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考试成绩也不如人意。实际上,这些勤勤恳恳的、去培训机构的学生上课效率并不高,探究、思考的能力提升不够。因此,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到小学生语文学科关键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做到探究、思考、问题解决一致性,以引导学生提升语文学科学习的关键能力。

三、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内在要求。但不同时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要求不一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所有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有作用到学生身上才会发挥作用。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提质增效新要求相结合

“双减”政策落地于小学语文课堂,要的是质量与效率,而质量与效率的提高需要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建立良好的课堂生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打造成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建设成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过程,要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情境设计、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组织与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优化组合,要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改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死记硬背等做法。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探索问题。教师要专注于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注重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生态平衡,语言是学生思维的工具,情境问题是学生思辨的导火索,小组合作探究是学生思维的平台,把知识获得的主动权、思维训练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为学生主动学习营造绿色环境,让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真正得到发挥,而不是仅仅改变教学方法那么简单。教师要深入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基于学生的视角看看他们是否产生了学习的疑惑、是否提出了具有自己观点的主张、是否主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双减”背景下教师建设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一定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活动组织是否存在学生“被学习”的现象,要精心探索落实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方法与路径,打通学生学习主动性、良好习惯性以及关键能力提升之间链接的通道,体现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真谛。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转换教师课堂角色相结合

面对立德树人的新时代,面对“双减”政策的新要求,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建设应该围绕“提质增效”改进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素养发展的主动性,调动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关键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控、自觉、自律的学习意识。为此,教师要转换语文生态课堂建构的角色,发挥自己在语文生态课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向导作用,要在课堂深入学习活动之中,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思路引领,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轻负高质”。

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教师服务学生语文学习的角色扮演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课堂教学情境问题设计,让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所提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训练与提升之间的动态平衡是新时代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教学要点,教师要抓住这个要点转换自己的角色,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效率。二是精心设计学生课堂作业。作业设计要依据学生生态课堂的学习情况,提高针对性,要做到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结果反馈、学习评价一致性,要避免传统语文作业量大、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出现;作业的质与量要符合“双减”与生态课堂建设的要求;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学习关键能力的同时,保护好语文学科教育的“生态环境”,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提供健康的土壤。

猜你喜欢

双减习惯小学生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