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溪记

2023-12-03陈武

雪莲 2023年10期
关键词:母树安溪铁观音

【作者简介】陈武,江苏东海人,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作家》《钟山》《花城》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选载,主要作品有《连滚带爬》《换一个地方》《中介》《三姐妹》《自画像》《天边外》等。共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随笔集等各类文学作品60余种。

1

商务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山路弯多,弯里水多(当地人称为溪),宽宽窄窄、肥肥瘦瘦的河床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硌石、滾石、鹅卵石,溪水就在乱石间蜿蜒而下,湍急、跳跃,涌起白浪,翻起水花,奔腾的水流声传向远方。还来不及细看溪水的来处,车子便从桥上横穿而过,那条山涧两侧逶迤的深黛色山峦便也一闪而退。脑子里的思绪还在迷茫中,商务车又一头钻进山体夹道间,山体和树木都是扑面而来。甩了几个急弯之后,车子于爬坡中钻出山体,又行至悬崖峭壁之上了。这又是另一种险峻,另一道风景:一侧是垂直的山,向上,望不到顶;另一侧的大涧如万丈深渊,往下看去,宛如绿色的海洋。那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山峰层峦叠障,沿着“海洋”绵延起伏,而迷蒙的白雾,也适时地缠绕在山腰或山尖上,像水墨画一样神奇浪漫,像仙境般让人迷恋神往。关键是,无论商务车如何转弯,如何上坡下坡,如何时缓时急,从窗口看出去的风景都是山,近看是山,远看是山,山外还是山。

我想起美国作家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这部小说描写的情境和蕴含的寓意当然是另外一回事了,和我们这次安溪之行的目的以及我要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我想到的只是群山,还有白象——那是雪山。我知道,安溪的山上,除了高大的树木、乔木和各种修竹、藤花外,还遍植无数的茶树。安溪是世界闻名的茶乡,也是铁观音的故乡和原乡。那么,我们这次安溪记行,可不可以借用一下海明威小说的标题,加一个副标题——《铁观音似的群山》呢?这个模仿看起来不太高明,读着似乎也不通,其意思是说,满山都是铁观音——我们这次采风第一次出行的目的地,是西坪的打石坑,这里有一株已经三百岁的铁观音母株,有过考证的就是铁观音的发源地,这是藏在安溪深山里的一株宝树,由它而衍生出来一山一山的铁观音,不仅哺育了安溪人,还给安溪人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也滋润、安抚、慰藉了全世界一代代虔诚的茶客。

2

西坪的小蓝溪是西溪的上游,也可以说是晋江的源头。在西坪镇松岩村松林头打石坑,我们一行十数人,来朝拜铁观音母树。

从一个崖头沿陡峭的踏步拾级而下,七拐八拐,看到山下一处溪水被拦水坝挡住,从坝上翻越的激流,形成瀑布,发出轰鸣声,像是为我们鸣奏的交响乐。本以为会从拦水坝下的石桥经过,再上到另一边的山头,没想到领着我们参观的魏月德先生抬手一指说,到了。我们转头看去,看到的是另一条较小的山涧,在一泓水塘的上方,涧壁悬崖上,有碎石围起的一株茶树,植株并没有我想象的那般大,但却枝繁叶茂,舒缓有致,朝气蓬勃,气象不凡。这就是茶母树了。我们惊叹着,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在一番喧哗之后,细观周围环境,发现这儿真是风水宝地。这是两条溪水的汇合之处,一条大溪于正前方,像是文学作品中的引子,这儿可作“引流”。而这条小溪从山坡上、林密处奔腾而来,才算是正文——小溪即将和大溪会合之处,有一挂瀑布直挂而下,流经几十米长的平缓河滩后,再次从悬崖上一跃而下,形成的天然小水塘,正好可以把溪水蓄成一汪。正是这一汪潭水,滋润着崖壁石缝里生长出来的茶母树。可以说,这株茶树,得山水之灵气,山风之精华,才从容生长并生发出一代一代的茶树来。在茶母树周围,立有几块石碑,一块碑上刻有“铁观音母树”,还有一块碑上的碑文为:“安溪铁观音发源地,魏荫种茶处遗址。”在茶母树上方,同样用碎石垒起的围墙里,还是一棵茶树,魏先生介绍说,这棵茶树是茶母的“女儿”。“女儿”的植株却比茶母还要大,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在茶母树上方、溪水边的平台上,能看到崖壁上有一尊魏荫的浮雕造像,半卧状的魏荫,慈眉善目,长须飘飘,一手托腮,正闭目小睡。在他腿边,是一个采茶的竹篓——观音托梦和指引他寻找茶母树的故事即从此而来。在魏荫摩崖浮雕造像的边上,有一条很容易忽略的登山小径,攀上之后,看到一块巨岩上,有一条齐斩斩的白色直线,细看,原是嵌在岩石里的石英。魏先生说,这就是观音托梦给他先祖魏荫指引的线路。

伫立于巨岩之上,放眼周遭的山川绿野,听远处的瀑布轰鸣、近处的溪流潺潺,内心便轻松、恬静起来。再回看茶母树,品味观世音托梦魏荫的典故,平时积聚于记忆中的铁观音茶香像得到了回甘,禁不住生发感慨,一生中我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树,只有铁观音母树才真正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密切相关。

3

采风团成员中有人在茶母树旁的山坡上采到一朵栀子花,几经转手,最后是我有幸得到了这朵花。已经开成六瓣花朵的栀子花,淡黄中发出奶白色的光泽,并飘散着无与伦比的奇香。由于上午在几次茶聚中,都特意闻了茶香,还至少有三次闻了盖碗的盖,那铁观音的香味便悠久而绵长地留在嗅觉里。初闻栀子花香,感觉花香中窜有茶香味,心想,莫非因为栀子花开在茶树边,天天耳鬓厮磨,香味互相感染?再一回味,先前饮茶的茶香中似乎也有栀子花的香气。我便有点凌乱了,究竟是茶香中有栀子花香,还是栀子花有茶香味?为了得到证实,我把这朵栀子花带下了山——下一站是参观茶禅寺,并在寺旁的茶室里品茗,我要切身验证一下。

茶禅寺就在茶母树的山角下,商务车几个急转弯就到了。茶禅寺是由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魏月德先生倡导发起、集资兴建的,他也是铁观音的先祖魏荫的后人。在魏先生带我们参观并听他讲解了禅茶寺的概况之后,我们在大殿的门前广场上稍作停留,魏先生的一个学生给我们讲了铁观音茶的制作方法,重点说到了摇青。摇,即摇晃之意。在茶禅寺一处殿外的廊檐下,我们正巧看到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圆柱体竹笼,长约两米,直径约有六十厘米,魏先生的学生告诉我们,这是旧时摇青的工具之一,后来的摇青,不用这种笼式了,都是用吊着的一个竹匾,把晒青后的鲜叶放在竹匾里,进行倒8字式的摇晃,鲜叶间互相碰撞,叶片和叶片之间会产生轻微的损坏,就会产生香味。正巧广场边缘植有一行茶树,他便采了几株嫩头,叠在一起,在手上摔打几下,让我们闻闻,果然香味奇特,而且更为奇特的是,其香味居然和栀子花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明知也许不是,或毫无根据,或只是我的主观臆想,但我确实有此感受。在茶室品茗时,我又特意闻了闻魏先生亲自冲泡并奉送的好茶,陈香中,再一次浮泛着似有若无的栀子花香。

这本是我的秘密,不想告诉别人,但还是忍不住在这里公布了。

上午的活动还未结束——先是商务车中看到的一路青山一路茶绿,接着是品茗,朝拜茶母,参观茶禅寺,听制茶程序中的小小片断——摇青,再到品尝铁观音茶,每个环节都很紧凑,就像文章中的承上启下,相互完美衔接。而栀子花香、鲜茶叶子摔打后的沁香和铁观音茶的清香、浓香和陈香,相互交错、交织、中和、感染,我已经彻底沉醉了,虽然略感疲惫,但因有这股香的支撑,居然还精神十足。

4

官桥国营老茶厂的厂房是全石结构的。一幢幢厂房高大气派,巍峨壮观,据说始建于1957年,是当年茶厂老工人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兴建的。因主体建筑是石头,而内部梁柱和装饰又全是实木,加上如今做老陈茶的仓库用,便称作“石木仓库群”了。而实际上,这里又是铁观音的博物馆,不仅保留完整的厂房,当年制茶的设备也大都保存了下来。在其中的一幢大房子外,我们看到有一排紧挨着的三座无烟灶,讲解员说,这是厂里自主研发的第一代烘干机炉灶,整灶由鼓风机、燃烧室、沉降室、火星消除器、混合室、生火烟囱等部分组成,在燃料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产生无烟味的烟道器来进行茶叶的烘焙。当年这套设备在提高茶叶品质方面成效显著,被评为国家专利。我们参观时,看到其中的一个灶炉上,喷着这样的说明文字:其特征是炉内设有5个灰粒沉淀室和2个火星清除室,炉内风速为10m/s以上。本炉灶的优点是:可降低能耗64%,消音除尘彻底,无环境污染,烘焙温度达250度。烘焙时,用十年以上的桂圆木材,目的是提高茶叶的香气,改善茶叶的滋味,提高茶叶的品质。看过无烟灶,紧接着是一组共八件的塑像,形象地展示了铁观音的制作流程,即晒青、摇青、摊青、做青、炒青、包揉、烘干等,最后一件塑像为品茶。这些塑像,人物造型逼真、形象,动态感很强,配合的物体也非常接近实物。

走马观花般地参观完室外景点,我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来到室内,这里更是完整地保留了当年国营茶厂的许多生产设备,甚至相关的照片、文件、报告等材料都十分齐全,如商标注册证书、乌龙茶烘焙匀堆自动控制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铁观音易拉罐茶水包销合同书、速溶乌龙茶技术开发引进项目计划书等,都陈列在玻璃展柜里,连一道道“厂长令”都完整地保留,从这些实物及文字材料中,仿佛我们又回到那久远的历史河流中,感受到当年制茶的一道道工序。

在参观陈茶仓库时,我们又被整个仓库里一口口巨型的封缸震撼了。封缸上都贴有字条和安溪铁观音集团物资登记卡,记录了哪一年入缸的铁观音茶和其重量,各个年代的都有,为了醒目,有的缸上还贴上菱形的大红色“茶”字,再用毛笔标明年代。用陶瓷大缸保存茶叶有什么特点呢?讲解员也有详细说明:茶叶储存于密封的陶瓷大缸内,茶香不易扩散,茶叶内含有茶多酚、维生素、游离氨基酸等会自行发生反应,茶叶的芳香物质从几十种,转化到几百种,茶红素和氨基酸又合成新的香味,香气出现陈香并更为内敛。听着这些专业的术语,虽然并不完全懂,却也不能说不懂,体会的就是一个字,好!经长年储存的茶,是好茶。有多好呢?讲解员进一步告诉我们,这些陈茶,通过严格控制储藏时间和烘焙温度发生的关系,使茶多酚合理氧化、缩合,使茶汤中的收敛性和苦涩味降低,氨基酸发生降解转化,糖类、果胶、淀粉化合物中的多糖纤维素,降解成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糖类,使得茶汤变得甜稠,滋味醇厚,浓郁生津,柔顺润喉,回甘快速,香高韵长。

这次参观,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铁观音茶,是陈的香。所以,茶盒上的保存期限,可以忽略不计。

5

“八马”是安溪铁观音的著名品牌,也是全国名声很响的连琐店,据说全国“八马”的自营店和加盟店已经超过了三千家。就在我写这篇短文的前一天,苏州吴江作家周浩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并配上照片,从照片上看,是几个文友在品茗闲谈,投影屏幕上有“冰雪秋笳”四字,落款署“八马茶话会”。我猜测,这个雅集茶会是“八马”连琐店赞助的。可见“八马”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各个角落了。我们到八马茶叶有限公司采风、参观、品茗是在和风徐徐的下午。到敞亮、舒适的接待室刚一坐定,就有美丽的茶艺师给我们泡茶了。茶喝了几杯之后,意犹未尽间,茶艺师便热情邀请我们到茶园观光,并用诱惑的语言说,看了肯定不后悔。

随茶艺师走进园子,顿感清气爽人,满园都是各种名贵的树木,有的正花开枝头,鸟鸣声更像是对我们致欢迎词。茶艺师用自豪的口气说,没有哪一个老板舍得拿出几十亩地来种树种花,只是因为我们八马茶业董事长有着爱茶爱树的情怀,所以才不计成本在生产企业里搞这么个园子。说话间,我们已经穿过重重树木,从一个亭子边走过,来到“百茶园”——这便是八马的特色之一,吸纳百家茶树、茶艺之精华,为自己品牌的提升和发扬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走在百茶园的小径上,我看到那么多名扬四海的茶树一垄垄排列着,第一眼就看到了铁观音,圆石上雕着这样的说明:“原产安溪西坪尧阳国家级良种,红心歪尾,有独特‘观音韵,适合乌龙茶。”需要说明的是,在茶叶界,都是茶树名和茶名“混为一谈”的,比如铁观音,有时是指一棵树,有时又是特指茶,甚至特指一杯茶,本文也时常这样混叫,不算违例,只需阅读时细心分辨而已。福建产的茶还有“本山”“毛蟹”“八仙”“梅占”“悦茗香”“九龙袍”“软枝乌龙”等。外埠的茶树更多,“平阳特早”是来自浙江的茶树名种,“尖波黄”来自湖南,“金凤”来自四川,“雀舌”来自武夷山,还有“白鸡冠”“太平猴魁”“老君眉”“碧螺春”“西湖龙井”等等来自全国多个产茶区。我看到浙江台州的作家金岳清在“羊岩勾青”的茶树前双手抱拳地拜了拜,我便知道他对他家乡的名茶是多么的崇敬,同时也有对八马这样一个胸怀宽阔的老板的崇敬。

在八马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八马礼茶的二十四定律:产地、土壤、阳光、温度、湿度、采青、晒青、晾青、做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筛分、风选、捡剔、拼配、烘焙、摊晾、检驗、包装。这二十四定律,实际上就是八马茶的整个流程。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介绍这个定律,无非是一再地想说明安溪为什么出好茶的原因——所有安溪的茶人都有这一套规范的定律。更难能可贵的是,八马茶业还自行研究了茶叶自动化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初制系统、精制系统、小包装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物流输送系统和除尘系统等六大系统。我们以前只知道喝茶、品茶,也大略知道茶的来处,通过在安溪的走访,特别是对国营老茶厂和八马茶的了解,才算是初有印象了。

最后让我们震撼的是,参观“信记号”年份茶的储藏室。这是一间巨大的储藏室,在一排排橱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罐罐信记号年份茶,栗色的茶罐和同样色系的橱架,在灯光的特效下,显得富贵而堂皇。我和小说家潘灵禁不住诱惑,隔着玻璃墙,在一条金色的走廊前留了影。

6

“国心绿谷生态茶庄园”在黄岭村的山巅之上。我们晚上就宿在茶庄园里。

庄园,这个浪漫而浸润着诸多个人情怀和心灵寄托的地方,似乎只有在外国小说或电影中才可见到,那是大户人家的处所,能想象到城堡似的大屋,肥沃的田地、农场、牧场,茂密的森林,纵横的河流。朱自清当年在英国游学的时候,就曾到伦敦郊外的庄园里参观游览过,日记里有关于那里美丽风光的描述。中国的庄园,旧时真的是村庄,如陶渊明当年的园田居,那是典型的中国旧式庄园,他在自家的农田里自耕自足,读书做诗,喝酒会友,好不自在。在当代社会,能宿在生态茶庄园里,不能不让人期待一番,特别是一个茶字,更彰显了安溪人的本色。

果然,茶庄园的气象就是不一样,晚间,躺在庄园宾馆的房间里,室内灯光从后窗照射出去,能看到高大的毛竹和毛竹下的茶园。可能是室外路灯和房间里的灯色不同吧,被照耀的山体呈现深浅不一的光影,平添一种斑斓、神秘、还有几分仙境般莫测的效果,不知那星星闪烁的夜空下、竹林深处或茶园垄间会藏着什么。推窗一望,顿时又是另一番气象——吹来的山风里,带着淡淡的清甜的嫩香,好几种夜虫在鸣叫,如琴如笛,争先恐后,此起彼伏。人的心在这样的光影、山风和虫鸣中,突然静了下来,一种美的情愫悄悄浸润心间。虽然一天的奔波,导致身心俱疲,但瞌睡来袭,却也不忍睡去,怕错过这如此妙境。

第二天一早,照例还是四点多醒来,烧水泡茶、慢慢品饮,几杯之后,身心清爽,立即出门、下楼,沿着主楼门口的山路徒步上山。山路曲折,坡度时缓时急,身边的绿植伸手可触,总会忍不住轻抚一下,感受一下。一条小溪,突然从身侧的山体密林中钻出,奔越而下,流进路边的水槽里,再向山下流去,在某个弯处,有一个小小平台,平台下的一垄垄铁观音,经一夜山岚润洗,越发的水灵、青绿。极目眺望,远山叠嶂,空气清澈。太阳升起的东方,天空中透着潮红,含黛的远山便也水洗一样沐浴在这抹潮红中。那些偶然从山林中露出的红色房顶,如点缀于林间的花朵,或风景画中的廊亭,装饰着群山。我知道,朝阳即将升起,我们又迎来新的一天,用完早餐之后,這次采风也就结束了,踏入归途的我们会奔向各自的岗位,我也将回到我惯常的生活状态中。但这短短三四天的安溪之行,这满山的铁观音,会是我人生中不会抹去的美好记忆。

猜你喜欢

母树安溪铁观音
不同树龄楸树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影响因素
有一种好茶叫“铁观音 秋茶”
预防病毒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黄檀不同母树种子发芽试验初报
访铁观音博物馆
除夕夜中的烟花
安溪寿星爱品茗
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有望2015年发布
厚朴种子园植株密度与母树生长关系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