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与自我行为状况的相关性

2023-11-17刘晗光高雪英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婚姻状况家族史骨密度

刘晗光 蒋 芳 高雪英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10 )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密度异常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了一种公共卫生疾病。 长期骨密度异常可导致个体出现骨质疏松,使得骨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的发生[1]。 并且很多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常合并各种内科疾病,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发生骨质疏松,可加重原发疾病,形成恶性循环[2-3]。 骨密度异常可从社会、心理、生理、精神等多个方面干扰和破坏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能力[4]。 当前相关研究显示,高危人群尤其是骨密度异常人群对骨质疏松知识的了解程度可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尤其是积极的自我行为状况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5-6]。 在对个体骨质疏松知识与自我行为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对改善骨密度异常人群的总体预后具有重要价值[7]。 本文具体调查与分析了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与自我行为状况的相关性,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希望为更好地开展骨质疏松护理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2 年1 月—2023 年3 月进行体检的骨密度异常人群234 例作为研究对象,在234 例人群中,男120 例,女114 例;年龄最小40 岁,最大73 岁,平均年龄为(59.07 ±2.37)岁;平均骨密度为(1.34 ±0.22)g/cm2;骨质疏松家族史34 例;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3.58 ± 1.10) kg/m2;平均腰围为(83.22 ± 2.20)cm;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5.79 ±1.12)年;婚姻状况:已婚155 例,未婚55 例,其他24 例;吸烟112 例,饮酒142 例。 调查与记录所有人群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密度、骨质疏松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围、吸烟、饮酒、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等。 本次课题研究得到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纳入标准:符合骨密度异常的诊断标准(双能X 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髋部的骨密度(bone density,BMD) <1.50 g/cm2);体检人群年龄40 ~75 岁;体检人群未出现骨折情况,意识清楚,自愿参与本次课题研究;体检人群完成了全过程体检;体检人群为小学及其以上文化水平;依从性良好。 (2)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或临床数据缺失者;伴有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妊娠与哺乳期间妇女;体检前1 个月使用激素类药物者。

1.2 调查方法

问卷由本研究专人负责发放,共发放问卷234 份,回收234 份,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0%。 由2 人分别录入并核对,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如下:(1)采用自我行为状况量表评定患者的自我行为状况,包括自我依赖、无能为力感、沮丧感、社交障碍感等4 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0 ~4分评分,分数越高,自我行为状况越差。 (2)采用骨质疏松知识量表进行调查患者的认知状况,调查由12 道是非题造成,回答正确为为1 分,错误为0 分,得分总分为骨质疏松知识得分。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2. 0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如自我行为状况评分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对比为t检验;计数数据比如性别占比采用频数(%)表示,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χ2)检验等,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线性相关分析与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选用95%作为可信区间,P<0. 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自我行为状况评分

在234 例人群中,自我依赖、无能为力感、沮丧感、社交障碍感评分分别为(1.48 ±0.24)分、(2.12±0.24)分、(1.98 ±0.14)分、(1.33 ±0.15)分,总分为(6.91 ±0.25)分。

2.2 不同人群之间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对比

在234 例人群中,骨质疏松知识评分为(9.58 ±0.15)分,不同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饮酒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表1 不同人群之间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对比(±s,分,n=234)

表1 不同人群之间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对比(±s,分,n=234)

项目例数骨质疏松知识评分tP年龄≥60 岁1509.62 ±0.45 0.8220.412<60 岁849.57 ±0.13性别男1209.56 ±0.44 0.5940.553女1149.59 ±0.32受教育年限≥14 年10012.20 ±0.55 28.5000.000<14 年1348.81 ±1.09骨质疏松家族史是3412.78 ±0.55 27.7000.000否2008.32 ±0.91婚姻状况已婚15511.19 ±0.15 77.3360.000其他799.21 ±0.24吸烟是1129.87 ±0.44 9.6020.000否12210.78 ±0.91饮酒是1429.62 ±0.52 0.6900.491否929.56 ±0.81体质量指数≥23 kg/m21239.69 ±1.03 1.3440.180<23 kg/m21119.52 ±0.89腰围≥83 cm1099.60 ±0.24 1.0470.296<83 cm1259.56 ±0.33

2.4 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与自我行为状况相关性

在234 例人群中,Pearson 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知识评分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自我行为状况评分等存在相关性(P<0.05)。 见表2。

表2 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与自我行为状况相关性(n=234)

2.5 影响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多因素分析

在234 例人群中,以骨质疏松知识评分作为因变量,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自我行为状况评分等作为自变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自我行为状况评分等都为影响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评分的重要因素(P<0.05)。 见表3。

表3 影响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多因素分析(n=234)

3 讨论

骨质疏松当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由骨密度异常发展而来,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可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且在年轻人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在临床与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8]。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依据,与骨丢失率与峰值骨量共同决定骨密度。 不过个体的骨密度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的变化而变化[9]。 本研究显示,在234 例人群中,骨质疏松知识评分为(9.58 ±0.15)分,不同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饮酒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有待提高。 从机制上分析,骨密度异常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缺乏是影响骨质疏松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骨质疏松人群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缺乏,很多人群的骨质疏松状况得不到有效缓解[10]。 随着网络知识的传播,部分人群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一定的骨质疏松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并不能对骨密度异常人群的日常生活管理提供指导[11]。

很多骨密度异常或者骨质疏松患者并无神经受损症状体征,但是在正常生活中如果出现微创伤,就有可能导致骨折的产生,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对于自我行为状况的要求比较高。 本次研究的自我行为状况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相关资料予以收集,做出人群的自我行为状况评估,能够系统全面反应患者的状态[12]。 本研究显示,在234 例人群中,自我依赖、无能为力感、沮丧感、社交障碍感评分分别为(1.48 ± 0.24) 分、(2.12 ±0.24)分、(1.98 ±0.14)分、(1.33 ±0.15)分,总分为(6.91 ±0.25)分,表明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的自我行为状况有待改善。 从机制上分析,很多骨密度异常人群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年龄也比较大,导致体检满意度比较低,进而可影响其遵医依从性。并且骨质疏松一旦确诊,便会影响其自我行为状况,因此其心理需求较高,进而对临床护理有更高的要求,也加重了护理工作的难度[13]。 本研究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评分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自我行为状况评分等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自我行为状况评分等都为影响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评分的重要因素(P<0.05)。 从机制上分析,目前很多地区与社区尚未开展对骨密度异常人群的骨质疏松专门课程宣教,人群很难通过社区教育获得系统的知识[14]。 受教育程度高、骨质疏松家族史、非吸烟、已婚人群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自我行为状况也比较高,也容易获得骨质疏松知识,为此具备良好的骨质疏松认知状况。 为提高骨密度异常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要在各方面社区教育、集体教育中补充骨质疏松知识教育,强调骨质疏松的危害性、可预防性,以达到规范化教育的目的。管理人员应利用和发挥骨密度异常人群对骨质疏松管理的积极认知和态度,定期组织集中学习,从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15-17]。 由于经费问题,本次研究调查人数相对确实比较少,没有分年限进行分析,没有纳入非体检人群与非骨密度异常人群进行分析,没有进行不同人群的基础资料对比,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所述,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的骨质疏松知识有待提高,自我行为状况有待改善,骨质疏松知识与自我行为状况存在相关性,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自我行为状况评分等都为影响体检人员中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知识评分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婚姻状况家族史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从《日耳曼尼亚志》看日耳曼人的婚姻状况
韩男性对婚姻状况更满意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农牧区哈萨克族老年人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和家庭婚姻状况关系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