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护理干预与踝泵运动改善下肢骨折病人术后下肢功能评分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体会

2023-11-17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细节下肢血栓

辛 欣

(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核工业总医院, 辽宁 葫芦岛 125100 )

进入21 世纪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工业化发展进程也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等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最终导致骨科创伤性下肢骨折病人数量越来越多。 有数据调查显示,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各类骨折的患病数将高达600 万例,而因骨折带来的医疗成本将相当庞大,给病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当前,临床治疗创伤性下肢骨折多以内固定、外固定等方式,但不管是何种方法,病人发生感染、褥疮,甚至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仍比较高,若未能及时获得有效干预,极易影响到病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最终延缓下肢功能的康复。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足附骨骨折等,可表现为骨折部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与骨质疏松、受到外力撞击有关。 发生下肢骨折时,很容易引起骨折周围组织损伤,伤及神经血管,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会引起骨折不愈合[1-2]。 在下肢骨折患者中,以往临床主要多采用手术治疗。 通过相应的复位手术,能够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促使骨折愈合[3-4]。 手术治疗虽然可使患者的骨折症状得到有效解决,但是手术治疗之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使术后功能锻炼的顺利开展受到一定限制,继而对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相关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期间的护理引起高度重视,积极为其选择更加有效、科学的护理模式。 有报道指出,行下肢骨折手术后,如果护理不当,仍有可能会发生骨折不愈合,同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5-6]。 细节护理是在保证护理安全的条件下,针对患者在各方面的不同需求予以全面指导的一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节护理具有一定整体性,其极其注重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致力于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感,有相关研究显示,对患者应用细节护理,可使其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据资料显示,采用细节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和建设性意见,体现护理细节;同时结合踝泵运动,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评价,还能够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使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7-8]。 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72 例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就下肢骨折手术后对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并进行踝泵运动康复训练的效果及其下肢功能恢复情况、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72 例下肢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入院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6 例),将2020 年4 月—2021 年3 月入院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6 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龄28 ~79 岁,平均年龄为(45.29 ±4.03)岁;体质量41 ~85 kg,平均体质量为(63.27 ±5.18)kg;病程1—13 小时,平均病程为(6.53 ±2.24)小时。 观察组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3 例;年龄27 ~76 岁,平均年龄为(45.21 ±3.98)岁;体质量40 ~86 kg,平均体质量为(63.38 ±5.22)kg;病程1—11 小时,平均病程为(6.44 ±2.17)小时。 将2 组的病程、年龄等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并且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纳入标准:①经CT 扫描、X 线片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②符合下肢骨折手术指征;③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研究;④既往无血栓病史,经超声检查,证实无血栓形成。 (2)排除标准:①存在语言障碍,精神异常;②对下肢骨折手术不耐受;③凝血功能异常;④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观察病情、出院指导、基础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并开展踝泵运动。 具体内容如下:(1)细节护理:①成立细节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带领各责任护士成立细节护理小组,共同分析患者出现骨折的原因,为其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情况等,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地位、相关疾病史、用药情况等;予以高危跌倒患者重点护理,比如在既往有跌倒病史患者的病床旁悬挂警示牌,同时为交接班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②病房管理。 病房内定期打扫、消毒,使地面保持干燥、无污渍,打开窗户、保持通风,检查光源是否充足;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在其病床旁调整呼叫器的位置,检查厕所警示标识是否完整,在厕所与走廊放置防滑垫;病房内的病床、储物柜、靠椅等应固定放置,认真做好病房晨晚间护理。 病房内保持安静,当患者外出检查或者接受相关治疗时,护理人员需陪送,对其进行耐心引导。 ③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关于下肢骨折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认真阅读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安全告知书,使患者及其家属意识到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严重性;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向其讲解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其卫生与疾病意识,同时倾听患者的意见,对相关护理工作进行改进。 向患者介绍恢复期间所运用到的器材的使用方法及相关自主护理技巧,使其较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④心理疏导。 最大限度满足病人适宜的需求:骨折病人多为突发,病人承受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骨折情况、治疗手段等,以消除病人不良心理情绪。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等,给予病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并因势利导,给予病人科学的心理疏导,以缓解病人焦躁、烦闷的不良心理情绪。 (2)踝泵运动:引导患者取平卧位,伸展下肢,大腿部保持完全放松,缓慢向内勾起脚尖,使脚尖朝向患者本人,直至最大限度后保持10—15 秒,脚尖主动向下压至最大限度,保持10 秒,脚尖内勾、下压为1 组,每次训练30 组,每天训练4 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如下:(1)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Scale,LEFS)评估2 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功能。 包括联合反应、肌群收缩、分离运动、速度测定4 个评估维度,满分为100 分,总评分越高代表下肢功能越好。 (2)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对2 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 包括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危重症护理、综合护理4 个内容,各内容分值为0 ~100 分,各项评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 (3)对2 组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比。 (4)采用综合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 -74)对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4 个评估维度,各维度分值为0 ~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5)通过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来对2 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 表格内容包括护士的专业水平、态度及护理效果等方面,量表总分100 分,由患者自主打分,评估标准共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 项,90 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 ~90 分为满意,低于70 分为不满意,对比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全部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数据表示为(n,%),以χ2检验2 组间的数据差异;计量数据表示为(±s),以t检验2 组间的数据差异,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联合反应评分分别为(11.59 ±2.03)分、(11.46 ±2.02)分,肌群收缩评分分别为(9.03 ±2.28)分、(9.06 ±2.33)分,分离运动评分分别为(10.87 ±1.64)分、(10.82 ±1.71)分,速度测定评分分别为(8.02 ± 1.89) 分、(8.11 ±1.84)分,2 组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联合反应评分分别为(17.26 ±2.54)分、(21.19 ±2.48)分,肌群收缩评分分别为(16.25 ±2.17)分、(22.04 ±2.78)分,分离运动评分分别为(16.84 ±2.53)分、(21.77 ±2.69)分,速度测定评分分别为(15.63 ±2.45)分、(22.06 ±1.94)分,2 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 2 组护理质量比较

对照组的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危重症护理、综合护理评分分别为(65.39 ± 5.24)分、(67.18 ±4.64)分、(63.58 ±5.49)分、(64.24 ±4.88)分,观察组分别为(78.59 ± 6.43)分、(82.05 ± 7.24)分、(75.44 ±8.01)分、(74.26 ±7.92)分,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

2.3 2 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例数分别为8 例、2 例,占比分别为22.22%、5.56%,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5)。

2.4 2 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2 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2 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

组别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36) 45.59±5.26 63.42±6.25* 48.78±6.31 65.25±7.64* 45.09±5.15 58.27±6.49* 43.32±5.34 65.26±7.09*观察组(n=36) 45.42±5.41 77.03±9.24* 48.89±6.05 77.23±8.09* 45.12±5.23 66.24±9.07* 43.45±5.25 72.23±8.25*t 0.02315.2970.0378.4720.1545.2370.0487.612 P 0.9870.0000.9210.0000.8920.0000.8410.000

2.5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共有十分满意24 例,满意10 例,不满意2 例,护理总满意率为94.44%(34/36);对照组中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分别有15 例、11 例和10 例,护理总满意率为72.22%(26/36)。 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指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且主要多发于老年群体。 该群体由于年龄较大,骨质疏松,加之视力变弱,很容易因摔倒或外力重击等出现骨折的情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类骨折发生率也显著升高,该类骨折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可对其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工业的迅猛发展,此骨折类型的病人数量急剧上升。 下肢骨折通常指下肢部位的骨质受到外伤后,发生骨质的连续性中断,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踝部骨折、趾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等。 下肢骨折在临床中较常见,具有起病急骤、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复杂的特点。 手术是临床治疗下肢骨折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手术耐受度较差,手术操作复杂和手术时间长,很容易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增加患者的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 因此,加强对该类骨折患者的护理显得极为重要。 其中,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容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下肢骨折术后因患肢长期固定、牵引,下肢活动受限,影响血液回流,深静脉血栓风险会大大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指患者深静脉系统中血液不正常凝结,多出现在术后3—5 天,对其的干预若不及时,不仅会影响患者下肢活动,甚至还会引发器官组织功能障碍。 通过下肢骨折手术,能够使骨折部位获得复位,但为了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仍需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 传统护理服务模式仅仅是给予病人常规性的基础护理,比如:生命体征观察、被动训练、药物护理等等;这种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病人需求。 既往研究中,将细节护理运用至下肢骨折患者中,并开展踝泵运动,对其恢复有较大的帮助。 本研究结果中,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的联合反应、肌群收缩、分离运动速度测定评分分别为(21.19 ±2.48)分、(22.04 ±2.78)分、(21.77 ±2.69)分、(22.06 ±1.94)分,均较对照组的(17.26 ± 2.54) 分、(16.25 ± 2.17) 分、(16.84 ±2.53)分、(15.63 ±2.45)分高(P<0.05);并且观察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56%,较对照组的22.22%低(P<0.05),其原因在于,由细节护理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能够增强患者的护理意识,意识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严重性,以提高其在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依从性[9]。 行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可发生一定的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在实施细节护理的同时引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能够促进其微循环,在踝泵运动过程干预后,患者的下肢周径相对于手术前而言基础值未出现明显的变化,且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增加了患者局部组织脂肪的消耗,使得患者下肢肿胀、麻木和疼痛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在术后早期指导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协助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提升了患者的肢体康复效果,为了进一步防止患者出现血流瘀滞,还可以通过弹力袜和充气加压装置来进行干预,术后予以早期指导,协助患者家属来辅助进行踝泵运动,既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同时又能进一步防止血流淤滞,相对于常规护理方式而言,此运动方式比较简单,患者容易掌握,并且不会造成高昂的经济支出,临床可行性比较强。 还能预防患者手术后出现肿胀,减轻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还能够增强其下肢肌肉力量,加快骨折部位的恢复速度[10]。 本研究结果中,在护理质量评分的对比上,观察组的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危重症护理、综合护理评分分别为(78.59 ±6.43)分、(82.05±7.24)分、(75.44 ±8.01)分、(74.26 ±7.92)分,均较对照组的(65.39 ±5.24)分、(67.18 ±4.64)分、(63.58 ±5.49)分、(64.24 ±4.88)分高(P<0.05),其原因在于,在开展细节护理过程中,结合病房护理、健康宣教等,能够为患者提供多方位、全面的护理,积极对相关不良事件进行预防,在危重症护理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本次研究结果中,护理后,2 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细节护理的突出特点是护理的细节化和精细化,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树立细节化的理念。 在进行细节护理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生理及心理上的疼痛,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往后的生活。 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尤其是针对疼痛、肿胀等问题,通过细节护理,能够将每一个护理环节细节化,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消除肿胀,促使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11]。 由于下肢骨折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并且术后患者机体素质较差、感觉迟钝、平衡失调,在恢复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护理,可能会引起跌倒。 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积极推广细节护理,能够以预防跌倒为目的,减少患者的躁动和不安,引导患者将注意力放在术后恢复中,以改变其生理功能,中枢系统与肌肉骨骼协调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跌倒,帮助患者改善预后[12]。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中共有十分满意24 例,满意10 例,不满意2 例,护理总满意率为94.44%(34/36);对照组中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分别有15 例、11 例和10 例,护理总满意率为72.22%(26/36)。 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指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原因在于,细节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服务模式,此种护理模式将“病人”放在了首位,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病人生理、心理需求给予其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功能康复训练等等,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生理、心理需求,进而改善预后,促进病人康复。 同时细节护理中的心理疏导是根据病人实际心理状况开展的一种心理护理方法,在细节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疏导,能够发挥2 种护理方法的协同功效,最大限度缓解病人不良心理情绪,提升病人生活的质量,进而改善预后。 细节护理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护理需求。 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能够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有研究报道,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能够获得较常规护理更为理想的效果,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从2 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来看,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显著较少,且具有较对照组更高的生活质量评分,表明观察组干预模式具有更为显著的并发症预防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实施细节护理干预+踝泵康复训练,能够促进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其护理质量较高。

猜你喜欢

细节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细节取胜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