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四肢骨折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3-11-17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四肢例数手术室

陈 莹

(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广东 广州 510000 )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四肢骨折手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各种四肢关节置换术有了很大进步,也显著提高了四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1]。 但是四肢骨折手术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复杂、手术时间长,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比如容易出现术中失血,失血过多可导致患者贫血、四肢无力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并且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易引起强烈疼痛感与应激反应[2]。 药物镇痛可缩短术程,但是可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及生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患者围术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3]。 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患者对手术麻醉和疼痛的恐惧、对预后健康等的担忧,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4]。 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围绕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护理干预,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使患者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获得心理、生理的最佳状态[5-6]。 本文具体探讨了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四肢骨折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以促进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1 年6 月—2022 年12 月进行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77 例来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把患者分为观察组39 例与对照组38 例,2 组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部位、骨折到手术时间、年龄、入院心率等对比无明显差异。 见表1。 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 (1)纳入标准:都为单一部位骨折;术前影像学明确诊断为四肢骨折;择期手术;年龄20 ~75 岁,具有手术与术中输血指征;术前凝血功能等血液学指标正常;患者语言表达及意识均清晰。 (2)排除标准:贫血、凝血功能异常者;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有活动性癫痫病史及恶性肿瘤患者;患者具有精神疾病的病史、认知不正常者。

表1 2 组一般资料对比(±s,n)

表1 2 组一般资料对比(±s,n)

组别例数骨折到手术时间(d)性别(男/女)体质量指数(kg/m2)年龄(岁)手术部位(左侧上肢/右侧上肢/左侧下肢/右侧下肢)入院心率(次/min)观察组392.89 ±0.2520/1922.84 ±3.1054.10 ±2.1710/11/8/1078.68 ±2.68对照组382.87 ±0.2220/1822.19 ±1.3854.39 ±1.4812/9/9/878.19 ±2.93 t/χ20.3720.0141.1830.6830.6500.766 P 0.7000.9060.2400.4970.8850.446

1.2 方法

2 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进行手术操作,在术后镇痛中都采用静脉泵镇痛,3mL/h,持续泵注镇痛药物,锁定时间25 分钟。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生命体征监护及日常护理,术前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患者,术中注意手术间保暖,术后把患者安全送回病房。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1)呼吸训练。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调节,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和放松训练,有效地让患者对于手术自身疾病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自己的呼吸控制上,让患者能掌握相关疾病知识,从而转移疼痛,适度放松肌肉。(2)手术前接患者的同时向其解释四肢骨折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护士等相关情况。 积极安慰患者,多与其聊天,使其放松心情及精神,保持心情愉悦,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术中握住患者的手,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及其应对技巧,消除患者在术中的恐惧感,让患者感觉到安全感,帮助患者摆好体位。(3)术后对镇痛泵利弊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和解释,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使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术后3—4 小时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流质食物,待肛门排气后进食高营养、易吸收食物;术后6 小时后去枕平卧,可更换自由体位。 2 组护理观察时间持续到术后7 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如下:(1)记录2 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补液量与术后住院时间。(2)在术后2 小时、术后12 小时、术后24 小时进行评定2 组患者的疼痛状况。 参照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定疼痛,0 ~10 分,分值与疼痛呈正比。(3)满意度。 根据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评定,从手术室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服务及护理质量4 个方面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 (满意+ 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4)应激指标测定。 分别在术前1 天、术后7 天采集2 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标本各5 mL,3 000 r/min分离上层血清,保存于-20.0 ℃备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应激指标-血清肾上腺素、皮质醇含量,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1.00 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如术中输血量;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率(n,%)表示,比如护理满意度,计数数据对比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 得出P<0.05的结果时说明比较的对象具备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围手术指标对比

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补液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 组围手术指标对比(±s)

表2 2 组围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中输血量(mL)术中补液量(mL)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3994.22 ±18.37145.29 ±12.0941.49 ±7.28284.11 ±11.195.79 ±0.68对照组3894.09 ±19.09145.98 ±13.1941.09 ±5.72284.87 ±12.377.28 ±0.37 t 0.0300.2390.2680.28311.898 P 0.9760.8120.7890.7780.000

2.2 2 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 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2 小时、术后12 小时、术后24 小时的疼痛 VA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 见表3。

表3 2 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 评分对比(±s,分)

表3 2 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2 小时 术后12 小时 术后24 小时观察组 393.14 ±0.282.11 ±0.221.22 ±0.23对照组 385.26 ±0.313.87 ±0.432.67 ±0.46 t 31.50822.69617.563 P 0.0000.0000.000

2.3 2 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对比

出院时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4.2%,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总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 见表4。

表4 2 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对比(n,%)

2.4 2 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对比

观察组术后7 天的与术前1 天的血清肾上腺素、皮质醇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也都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血清肾上腺素、皮质醇含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5。

表5 2 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变化对比(±s,pg/mL)

表5 2 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变化对比(±s,pg/mL)

组别 例数肾上腺素术前1 天术后7 天tP皮质醇术前1 天术后7 天tP观察组 3971.25 ±3.4471.23 ±2.440.0300.97689.24 ±5.3389.51 ±7.130.1890.851对照组 3871.83 ±6.3388.45 ±3.8713.8090.00089.15 ±4.91103.33 ±7.849.4490.000 t 0.50123.4200.0778.096 P 0.6180.0000.9390.000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四肢骨折手术的成功率比较高,但是存在手术时间长、患者年龄较大等问题,如果在围手术过程中没有进行护理,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静脉泵镇痛作为患者术后常用镇痛法,具有镇痛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许多患者情绪波动较大,缺乏心理准备,担心四肢骨折手术的效果,患者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影响患者手术配合、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7]。

疼痛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与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状态明显相关,负性情绪使痛阈和耐痛阈降低,增加患者疼痛敏感性[8]。 护理干预的机制是通过积极指导家属给予患者生活上的关心和支持,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手术过程,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 向患者解释术后疼痛产生的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嘱患者忍耐,不能为了缓解疼痛而加大镇痛药物的浓度和剂量,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9]。 本研究显示,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补液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小时、术后12 小时、术后24 小时的疼痛VA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能促进缓解疼痛,并不会干预手术进程,还可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 四肢骨折手术对患者是一种特殊的创伤,可引发一系列生理改变,导致患者心率加快、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压升高等状况[10-11]。 在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中,要针对患者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运用对待亲人般的态度,增强患者信心和自我控制感,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等相关知识认知度,产生被重视和满足感,并使患者获得心理和社会支持[12-13]。 护理人员要积极运用精湛的技术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了信心,建立身心之间的良好循环,避免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14-1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7 天的与术前1 天的血清肾上腺素、皮质醇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也都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血清肾上腺素、皮质醇含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能缓解应激反应,从而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常产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16-17]。 本研究显示,出院时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4.2%,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总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从机制上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采用心理指导和暗示、术中对其抚慰和鼓励、与患者交谈转移注意力、术后对镇痛的宣教,能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疼痛耐受能力,使患者身心舒适和放松,从而持续改善患者的预后[18-19]。 由于经费调整问题,本次研究纳入调查的患者数量确实比较少,护理观察时间只持续到术后7 天,分析内容指标比较少,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能促进缓解疼痛,并不会干预手术进程,还可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能降低患者的血清肾上腺素、皮质醇含量,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四肢例数手术室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