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行为改变联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11-17郭春慧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体感创伤性康复训练

郭春慧

( 莒南县中医医院外科, 山东 莒南 276600 )

下肢骨折是指人体下肢遭受外力作用时,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的完整性、连续性受到中断而形成的疾病。 创伤性下肢骨折为下肢骨折的主要类型之一,占90%以上[1]。 创伤性下肢骨折不仅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还可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严重者可发生休克,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死亡[2-3]。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创伤性下肢骨折的致残率显著降低,但是很多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下肢肿胀的现象,可压迫患者下肢的血管和神经,诱发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为此需要进行功能锻炼[4]。 并且很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病情易反复发作,健康行为多为一种被动措施,很多患者缺乏康复锻炼积极性[5]。 体感互动康复训练有着适宜的训练频率、训练强度,改善下肢肢体的血液循环速率,可扩大患者的下肢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的活动功能,延伸关节与肌肉,增强下肢功能的康复质量[6]。本文具体探讨与分析了健康行为改变联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以促进体感互动康复训练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接受救治的创伤性下肢骨折术后患者65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 随机掷硬币原则把患者分为观察组33 例与对照组32 例,2 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 (1)纳入标准: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符合创伤性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已经恢复到可进行功能锻炼;患者意识清楚,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具有良好的沟通与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者。 (2)排除标准:合并有腹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认知功能障碍;骨折前存在下肢肢体功能异常者;患有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者。

表1 2 组基础资料对比(±s,n)

表1 2 组基础资料对比(±s,n)

组别例数体质量指数(kg/m2)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年龄(岁)性别(男/女)骨折类型(开放/闭合)观察组3322.48 ±0.27110.47 ±10.6789.47 ±3.2645.23 ±3.4123/1025/8对照组3222.57 ±0.32110.87 ±11.4489.87 ±4.6845.73 ±2.8421/1124/8 t/χ21.2270.1460.4010.6410.0700.005 P 0.2240.8840.6900.5240.7910.944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行为改变护理。 也就是按照医嘱来指导患者进行健康行为改变护理,护理人员做好日常生活护理,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指征,当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刻进行上报。以发放图册方式、现场演示增加患者对术后康复训练的认知。 维持患者情绪状态稳定,引导患者主动活动患肢关节,使患者感受到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组: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体感互动康复训练护理小组。 护理小组成员包括骨科医生、康复科医生、责任护士、社区护士、护士长(组长)等,了解患者病情状况,针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干预方案。 (2)使用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D 艾利特体感互动康复系统。 训练内容包括膝关节训练、下肢肌肉力量训练等。 在康复前由骨科医生、康复科医生向患者进行操作示范,确保患者训练的规范性、准确性。 (3)每次康复训练为30 分钟左右,3 次/d。 在康复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身体、情绪状况,保证患者康复训练的趣味性、舒适性。 当患者的疼痛有所缓解,要循序渐进地增强训练强度。2 组患者的康复训练观察时间为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如下:(1)所有患者采用在康复2 个月后采用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包括身体锻炼依从性、心理锻炼依从性、主动学习锻炼依从性等3 个维度,每个维度为5 个条目,每个维度评分最高分为25 分,分数越高,康复锻炼依从性越好。 (2)所有患者在康复前、康复2 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状况。 分为0 ~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3)所有患者在康复前、康复2 个月后采用膝关节Lysholm 评分评定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 (4)所有患者在康复前、康复2 个月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调查。 包括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等组成,2 个量表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软件SPSS25.00 处理所得的数据,计数资料比如骨折类型等采用(%)表示,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如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等采用均数±标准差(±s),对比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康复2 个月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对比

观察组康复2 个月后的身体锻炼依从性、心理锻炼依从性、主动学习锻炼依从性等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 组康复2 个月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对比(±s,分)

表2 2 组康复2 个月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对比(±s,分)

组别例数身体锻炼依从性心理锻炼依从性主动学习锻炼依从性观察组33 23.85 ±1.5324.39 ±0.4323.98 ±1.53对照组32 19.56 ±1.5820.65 ±1.5419.81 ±2.72 t 11.12113.4257.648 P 0.0000.0000.000

2.2 2 组康复前后疼痛VAS 评分变化对比

2 组康复2 个月后的疼痛VAS 评分都显著低于康复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 组康复前后疼痛VAS 评分变化对比(±s,分)

表3 2 组康复前后疼痛VAS 评分变化对比(±s,分)

组别 例数康复前康复2 个月后tP观察组 337.33 ±0.25 1.68 ±0.24 93.656 0.000对照组 327.38 ±0.36 3.11 ±0.16 61.457 0.000 t 0.65228.174 P 0.5170.000

2.3 2 组康复前后膝关节Lysholm 评分变化对比

2 组康复2 个月后的膝关节Lysholm 评分都显著高于康复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 组康复前后膝关节Lysholm 评分变化对比(±s,分)

表4 2 组康复前后膝关节Lysholm 评分变化对比(±s,分)

组别 例数康复前康复2 个月后tP观察组 33 57.23 ±3.18 87.57 ±5.69 26.738 0.000对照组 32 57.89 ±2.58 79.24 ±4.46 23.714 0.000 t 0.9176.555 P 0.3630.000

2.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对比

2 组康复2 个月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都显著高于康复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 组康复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对比(±s,分)

表5 2 组康复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对比(±s,分)

组别 例数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康复前康复2 个月后t P 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康复前康复2 个月后t P观察组 3317.22 ±1.1323.47 ±1.4419.6150.00014.48 ±2.1421.47 ±1.6814.7590.000对照组 3217.48 ±1.4720.40 ±1.667.4500.00014.69 ±1.5717.98 ±2.176.9490.000 t 0.8017.9720.4507.263 P 0.4260.0000.6540.000

3 讨论

随者社会经济的发展,创伤性下肢骨折已成为一种长时间影响患者健康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7]。 创伤性下肢骨折的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是在术后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很多健康意识薄弱,自身对疾病的认知有限,以纠正其自身健康行为,导致恢复缓慢[8]。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康复2 个月后的身体锻炼依从性、心理锻炼依从性、主动学习锻炼依从性等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康复2 个月后的疼痛VAS 评分都显著低于康复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健康行为改变联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在创伤性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缓解疼痛。 从机制上分析,体感互动康复训练系统具有娱乐性、智能性等特征,可根据患者实际患病部位选择模式,可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自主性,避免产生倦怠心理,从而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9]。 并且体感互动康复训练系统确保患者的相关关节得到充分运动,可牵引关节处粘连组织肌肉,可提升相关骨折局部组织供血量,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10]。

创伤性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周期比较长,容易增加其心理负担,可对此生活质量带来严重不便。 常规护理主要以口头宣教为主,多为日常护理,对患者的具体行为状况缺乏正确的了解及有效评估,导致后期因健康行为意识欠缺,从而影响康复锻炼的积极性[11]。 本研究显示,2 组康复2 个月后的膝关节 Lysholm 评分都显著高于康复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康复2 个月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都显著高于康复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健康行为改变联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在创伤性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从机制上分析,体感互动康复训练能为患者营造快乐训练氛围,使骨折断面、韧带等软组织加速愈合[12],避免患者在长期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产生不良心理,保证康复训练的延续性,有利于患者康复。 并且在体感互动康复训练中,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并给予安慰和鼓励,让患者克服沮丧消极的心理情绪,同时呼吁其家人给予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3]。 护理人员需时刻注意患者的饮食及日常生活习惯,实时了解患者内心感受,通过正确引导,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院治疗,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加强宣教工作,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创伤性下肢骨折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其预防的方法,为患者和其家属提高良好的帮助[14-15]。 由于人力资源投入比较少,调查的人数比较少,康复训练观察时间比较少,观察的客观指标比较少,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所述,健康行为改变联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在创伤性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缓解疼痛,还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体感创伤性康复训练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非触控式的体感机械臂交互控制系统研究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体感语境下的交互行为设计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