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族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探讨
——以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为例

2023-11-17王春芳余丽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水族景观规划造景

王春芳,余丽琴,黎 洁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课程思政是把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切实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国家理想同心同向,专业素质契合社会发展高度,个人担当与历史进步同频共振[2]。21世纪以来,我国水产业飞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3],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水产业的大力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具有“三农”情怀、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卓越水产人。作为水产业的一个分支,华中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专业课程教学追踪行业发展前沿,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同向同行,该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把“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育人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华中农业大学的“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5],目前该课程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为水族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以此课程为载体,探讨水族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对推动水族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水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新农科背景下,具有水族科学与技术系统知识理论,掌握水族生物繁殖与育种、养殖与鉴赏、水族景观设计与创意等技能,富有“三农”情怀和科学人文精神,服务水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着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和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6]。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教学改革,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7],研究如何运用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原理将水族观赏动物与水族环境和谐美观地结合在一起的课程,推动水族行业朝向人文景观生态一体化、养殖观赏艺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水族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对各种水族观赏场所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和设计。该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欣赏自然之美,将自然的一角搬到水族缸内,为观赏动物营造一个舒适的原生境环境,打造一方灵动的水墨山水画,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引导学生清晰认识到水族景观设计行业对环境保护以及提升人们对自然美追求层次的社会责任感,崇尚艺术的人文素养和情怀,树立水族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掘、追寻水族景观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促进课程的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8-9],强化学生深刻认知到“行业的问题必须由行业人来担当”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观察入微、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传承“工匠精神”。

2 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以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专业知识为载体,发挥课程特色和优势,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以如何搭建一方美丽水景把握课堂教学的“线”,灵活设计这条“线”上的各知识“点”,从追寻水族景观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启发思考,引导课程学习入耳、入脑、入心。授课过程中通过隐形渗透、元素融合、案例分析等方式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获得为人、为事、为学的道理,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达到以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2.2 教学难点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讨论中,同时注重隐性教育,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寓于课程中[10],把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思政课程有机融合,自然而又直击灵魂地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避免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和过于突兀。

3 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教学”资源挖掘与应用

3.1 建立课程思政元素库结合“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特点和育人目标,课程教学团队深入挖掘各章节各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收集“思政”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筛选、分类、建库,将“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分为行业发展、科学精神、爱国热情、国家需求、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类,结合课程内容、线上金课、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用水族景观设计的独有魅力让学生拓展视界的同时,完成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地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水族专业创新人才。

3.1.1行业发展。在第一章绪论授课中,引导学生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及动态,了解水族景观行业在提升国民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深刻领会到水族景观设计在改善社交空间、家居场所中的潜在价值,从而对自己所学的领域感到自豪,增强学生学习水族景观设计的热情。分析行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市场痛点,让学生结合文献资料,以论文的形式探究解决这些限制因素以及痛点的可能方法与科研研究创新点,培养学生在水族景观设计领域针对水族观赏生物养殖的科研视角以及探索激情。

3.1.2科学精神。比如在第二章不同水族造景风格特点讲授中,以国际著名水族景观引领人天野尚先生为案例,引导学生在感受天野尚先生穷极一生追逐自然水景的脚步,把自然水景涉及的素材、器材等方方面面做到极致,以及在生命快到终结的时候,还以极强的毅力打造出葡萄牙里斯本40 m 的超大型自然风水族景观,培养学生对待热爱的事情,以专注、全身心投入的姿态一路追寻,哪怕遇到艰难险阻也毫不退缩,培养学生坚毅执着的探索精神。又如在第三章介绍手绘在水族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时,带领学生将校园美景一角或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等以手绘方式绘制一幅水族景观设计手稿时,引导学生如何欣赏身边的美景,并将之搬入水族缸之中,培养学生观察入微、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传承“工匠精神”。

3.1.3为爱国热情。主要体现在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不同水族造景风格特点中,我国造景师在国际赛事中的突出成就以及我国水族景观行业系列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激发学生对水族造景的热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第六章新手入门——观赏鱼篇中,景观中的观赏鱼类需要得到适宜的饵料、生活在适宜的水环境中,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机和多姿多彩的姿态。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能恣意发挥自己的特长,专心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这表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是人民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充分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

3.1.4国家需求。在第四章新手入门——器材硬景观素材篇中,水族景观素材造景石、造景木、珊瑚、礁石等大多源于自然,引导学生保护自然生境,不要乱开发挖掘,更多地采用人工合成材料制作硬景观,比如用树脂做成假山等骨架结构。又比如在各个适宜场所,构建人工雨林景观、水下景观、水陆景观,把自然的一角,通过景观设计,搬入到室内,营造舒适、美丽的居家、办公、休闲环境。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同向,用自己的努力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章,建设美丽中国。

3.1.5责任担当。在第五章新手入门——植物篇中,景观中的植物生长需要精心地养殖管理,才能展现其最佳状态。这蕴含着只有潜心从各方面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不论是科研探索、还是人生成长路上,必将都遵循这个规律。在第七章不同风格水族造景示范中,在景观构建过程中,造景师持续不断地调整不同的素材,长时间弯腰劳作,比如一个5.0 m长的全水景建造过程中,业界造景师弯腰蹲在不足1.0 m高的水族箱中连续6 h不吃不喝不能起身,告诫学生,成景后的靓丽光鲜背后是无数的汗水、血水和泪水在支撑。大学生不能只着眼于表象,要透过表现看本质,要想在某个领域有突出成就,就需要在背后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同时也警示学生,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背后是有着无数人在负重前行,水族专业大学生应从多方面完善自己的知识构架,以适应社会发展中的不同需求,承担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责任。

3.1.6实践创新。每个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无不是来自新的技术革命,水草造景的兴起自然也无例外,得益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比如用于草缸的灯具、过滤系统的创新发展,以及真正让水草造景走向繁荣的两种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气态CO2扩散溶解技术和水草专用培植土的推广。目前困扰水景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为景观的长期维护,这涉及水族缸水质的稳定控制、藻类控制技术、水草繁育与养殖技术、观赏鱼繁育与养殖技术等。这就需要激励水族专业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开阔眼界、秉承技多不压身的理念,广泛摄取知识,这样才能在喜欢的领域做出创新性成就。

3.2 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在授课过程中,依托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MOOC+SPOC”,积极探索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辅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水族箱造景与维护和实验室动手训练,以虚促实、虚实结合,提升学生景观设计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研究型、案例式教学模式,把部分知识型内容转到线上,学生通过MOOC学习基础知识,线下SPOC课堂利用雨课堂以水族景观设计行业流行景观形式为案例、我国造景师参加国际水族景观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为专题,重点讲授水族景观鉴赏要点和评价依据,以新手入门——器材篇、观赏植物篇和观赏动物篇为核心知识点进行课堂精讲,强化学生对水族景观设计的全面认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我国水族文化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以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活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意识。鉴于该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柔性引智,建立校企共同授课机制,通过网络直播或线下课堂示范等方式,聘请水族业界专家、水族造景涉及的美学、艺术等学科专家授课,让学生领会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作为融合了生物、工程、美学、设计等多学科交叉的独特魅力,培养水族专业学生丰富全面的专业素养。

在授课过程,还设计各类与水族景观设计和景观健康维护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研促学,引导学生解决困扰水族景观行业发展的问题,肩负起推动该行业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同时课外还以赛促教,通过每年一度的校级水族造景技能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课程思政考核中,加强过程性考核,以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情况为主,考查学生价值取向情况为辅,注重“定量与定性、静态与动态、短期与长期、过程与结果”4个结合的原则。课程思政效果评价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建立“课程论文(40%)+平时成绩(课堂讨论+课后拓展学习情况反馈)(30%)+MOOC成绩(30%)”的全过程学习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生和综合素质。

4 结语

根据“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涉水院校办学宗旨,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素材,建立素材库,并将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中,实施“MOOC通讲+SPOC精讲+虚拟仿真线上模拟+实验室、竞赛等线下实训”四阶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隐性教育,做到思政元素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灵。水族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最终落实在培养该专业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拥有优良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富有“三农”情怀和“爱农、知农、为农”素养,树立和践行渔业生态文明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情怀、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从事水族相关领域的管理与经营等工作,能够从多角度发现、辨析、质疑和评价水族领域相关现象和问题,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对水族领域相关现象和问题提出独特见解和应对措施,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高校水产类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水族景观规划造景
水族敬酒歌
景观规划设计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水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