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3-11-17王改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河南省高质量农业

王改丽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成绩斐然、亮点频频,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准确把握乡村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已成为河南建设农业强省的时代课题。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1.1 高效种养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河南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重要指示,坚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牢牢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一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2年全省粮食产量589.84亿kg,2013年跨越600亿kg大关,2017年跨越650亿kg大关。特别是2021年在遭遇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达到654.420亿kg。2022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678.935亿kg,位居全国第二,连续6年稳定在650亿kg以上,为端牢中国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持续贡献河南力量。二是畜禽产品供应充足。2021年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641.17万t,比2012年增加25.13万t,除2019、2020年受非洲猪瘟影响波动下降外,连续多年保持在600万t以上,充分满足了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三是经济作物产量激增。2016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首次突破7 000万t,2021年达到7 607.15万t,约占全国的1/10,稳居全国第二位。2021年全省油料产量657.28万t,占全国的18.2%,居全国第一位。经济作物产量快速增加,确保了主要大宗农产品基本供给,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1.2 绿色食品业:产品供应充足稳定河南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由“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转变。一是做优面制品。专用面粉、功能性面粉研发持续加快,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产品供给稳定增加。截至2021年,河南省面及面制品产量约占全国47%,米面速冻制品约占全国66%。二是做强肉制品。立足畜牧业兴旺的优势,加快“调猪”向“调肉”转变,2021年1—9月,全省新建改扩建百万头以上屠宰场8个,生猪屠宰量同比增长140%,“调猪”向“调肉”转变趋势明显。三是做精油脂制品。聚焦增加绿色优质油脂制品供给,推动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省68家花生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花生达329万t,年生产精制食用植物油达148万t。全省花生食用加工比率达40%左右,油用加工比率达60%左右”[1]。四是做大乳制品。高度重视奶业发展,河南省品牌乳品企业花花牛、三剑客、三色鸽、科迪、博农等企业快速成长,初步形成了十大奶业产业化集群。五是做特果蔬制品。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市民的“菜篮子”,更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近年来,河南省聚焦制约果蔬产业发展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发展果蔬精深加工,研发推广了果蔬脆片、山药片、香菇脆片、果酱、果汁等适合市场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产品。

1.3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河南省大力发展乡村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推进乡村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建设,乡村现代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层次不断提升,对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2021年年底河南全省行政村快递物流通达率超过80%,初步形成产地与销地衔接、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2]。二是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效果显著。据统计,2021年河南省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行政村有1 73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9%;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户数达1.89万户。农业与休闲、旅游等行业的融合不断深化,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9.6万家,家庭农场26万家,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12.5万家,托管服务覆盖1 575.9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示范引领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四是乡村信息产业加速发力。放眼全省,越来越多的乡村产业插上电商翅膀,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据统计,2022年1—6月,河南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753.9亿元,占全省网络零售额的42.4%。农村电商搭台,农特产品畅销,促进了当地农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三产融合发展不足一是产业链条纵向延伸不长。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第二产业连接着农业的生产功能,能够充分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作为三产融合的集聚地,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有机整合,促使第一产业充分向后端延伸,进而增强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但是,对于河南省县级以下农村来说,乡村产业还停留在农副特色产品“原生态”产业上,精深加工不足,农业加工转化率较低,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以至于丧失了市场竞争的优势。二是横向融合发展广度不够。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第三产业发挥着横向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的作用。但是,目前河南省多数乡村基本上都在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并未深度挖掘农业的其他功能,影响了农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无法体现出农业更深层次的价值。例如,河南省多数乡村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开发建设的项目多以观光旅游为主,农家乐更是千篇一律,基本都是果蔬采摘、休闲垂钓、餐饮美食、水上游览等项目,虽然综合性很强,但特色不明确,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难以满足省内外更多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

2.2 资金保障力度不够一是政府资金支持待加强。政府雄厚的资金支持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河南省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但由于乡村产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事实上,当前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金并不充足,多数县级以上政府没有设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专项资金,甚至一些县级以上政府存在“一次性”资金支持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产业的健康成长和高质量发展。二是产业发展投融资困难。乡村产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多为银行贷款,并且以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类政策性银行为主。但是,银行融资贷款的门槛较高,程序较复杂,且贷款抵押形式单一,产业经营主体只能以宅基地使用权、房屋等作抵押,这些财产在作为担保物时存有一定缺陷,导致其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由于乡村产业是一个投资周期长、收益见效慢、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产业,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的工商资本在投资乡村产业时会慎之又慎,不会轻易做出投资决定,这也影响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2.3 产业发展主体短缺一是乡村产业人才不足。做大做强乡村产业,离不开本土人才的共同助力。然而,河南乡村产业人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多年来,大量青壮年农民不断外出打工,农民尤其是高知识、高水平的本土人才流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童,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3],导致乡村产业发展“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弱小。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过程中,新型经营主体是衔接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但是,以传统种养业为核心的河南乡村,新型经营主体普遍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对于乡村产业的带动性和区域发展的辐射力比较有限。三是产业服务组织欠缺。河南乡村缺乏龙头企业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示范带动,缺乏产业服务联盟为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精准服务,缺乏产业发展定位辅导、技术培训等产业发展服务,难以为乡村产业经营者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适度规模经营存在困难,以致大多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无法真正带动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

2.4 产业集群实力薄弱一是产业基础薄弱。乡村产业振兴要走提质增效的道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河南乡村集群产业基础薄弱,“大多集中在传统农业、基础农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业,产业布局较窄,且往往处于产业链低端”[4]。这就造成在谋划产业振兴项目时,容易陷入定势思维,简单满足于在原有产业基础上扩大规模,导致乡村产业难以提质增效,无法实现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现代化农村的目标。二是利益联结松散。利益的相互联结对产业集群的平衡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河南乡村产业集群内部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并不紧密。一方面,受传统经营模式影响,农户基本以小农经济为主,行为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基本保持自产自销的营销模式,自负盈亏,对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依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在推进乡村产业集群的进程中,“部分乡村企业行为缺乏有效的负面清单管理和社会责任约束,容易导致乡村企业对乡村资源要素采取掠夺性经营,甚至将破坏耕地、损害生态环境的后果转嫁给乡村区域和农户”[5],从而影响了乡村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3.1 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在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充分依托河南省各级乡镇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提升涉农产业全产业链韧性,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以长葛市尚庄村为例,该村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营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形成了原材料种养购和加工、销售、物流及售后等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该村已逐步实现了由原料型、初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型转变,由单一传统产品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医疗保健品领域延伸,并稳步向化工、医药、添加剂等行业拓展,有效带动了主导产业整体优势提升。二是在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加快发展现代乡村产业。“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6-7],发展“农业+”系列产业,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文化产业、康养产业等,提升农业横向融合水平,把乡村“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8],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在资金保障上下功夫,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加强政府资金支持。河南省各级政府要强化乡村产业振兴财政投入保障,按照政策要求向符合条件的乡村倾斜,确保资金投入总量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增强。此外,各级政府要设立乡村产业振兴专项资金、基金,在充分考虑地方需求、规划任务等情况下,不断加大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完善产业投融资服务。一方面,金融机构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乡村产业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用好差异化金融监管、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和考核评估等政策,加大乡村产业领域的贷款投放力度[9]。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针对农户资金难题,充分发挥“小额信贷”扶持作用,对有需求的农户推出“纯信用无抵押、低利率”的惠农益农贷,为农户干事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以河南新蔡农商银行为例,该行持续加大对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打造优质畜牧家禽养殖客户群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速增效。为方便村民申请贷款,该行成立普惠金融服务团队,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推出“送货上门”服务,在新蔡县辖内各村镇搭起业务受理台,现场受理村民的贷款申请,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完所有流程。该行灵活运用“助农贷”“创业贷”“农担贷”等低利率或贴息类特色贷款产品,加大对各村镇特色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有力推动了种养殖业的精细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3.3 在人才供给上下功夫,培育产业发展主体一是壮大农村产业发展人才。一方面,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河南省各级政府要做好本土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健全高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实践历练相结合的育人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养。支持农业类高校承担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同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工作,培养一批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农村实用本土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河南省各级政府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引导各类专业人才向乡村集聚。改革农村人才体制,完善编制管理、职称评定、人才招录等政策,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到乡村工作。同时,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营造“拴心留人”环境。二是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服务组织。河南省要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服务组织项目支持、生产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管理、对接市场等服务功能,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小农户实现提质增效、致富增收。以信阳市平桥区甘岸街道二郎村繁高农业种植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积极发展水稻、小麦种植和多肉植物、草莓、火龙果、吊瓜种植、鹅养殖等特色产业,兼顾水稻育秧和无人机植保飞防社会化服务,示范应用了工厂化育秧、绿色防控、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和生物有机肥应用等十几项新技术,在周边村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了大批返乡创业者和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该合作社已成为市级示范社、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3.4 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增强产业集群实力一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上切实发力,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产业空间布局,整合农产品各类资源及产加销诸多环节,建设“产加销贯通”“贸工农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进一步提升县域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优化县域产业园区的结构和能级,增强中心镇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现代化农村的目标。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民致富增收。一方面,要鼓励支持小农户与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通过股份分红、劳务报酬、收益分配等形式,推动小农户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分享更多产业发展收益,力争把小农户通过各种形式有效组织起来,有机嵌入产业链条中,带动农民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打造利益联结机制点,让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体,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此外,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尤其要在引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对下乡资本进行全过程监管,避免农民利益受损[10]。以柘城县为例,该县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与椒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柘城全县有20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上。小小的三樱椒被2.5万余名辣椒经纪人带至全国,又远销海外,形成特色产业,既火了柘城的经济,也富了百姓的日子。

4 结语

近年来,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踏上了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但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产业仍是不可忽视的短板。释放产业兴旺效能,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才能体面就业与持续增收、农业才能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农村才能焕发生机与充满活力[11]。因此,河南省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继续朝着实现现代农业强省目标勇毅前行。

猜你喜欢

河南省高质量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