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作用及创新建议

2023-11-17郭全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特派员科技制度

郭全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牧医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1999年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我国开始施行,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在以技助农、服务为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中的“传、帮、带”示范作用,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科技“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发展,彰显了制度优势和科技特派员的责任担当。乡村振兴背景下,赋予了科技特派员新的使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完善创新、服务方式的开拓扩展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如河南省已进入“4.0时代”[1]。这一时段,国家将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做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做优科技特派员服务载体,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形式,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激励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以科技赋能,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1 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振兴的契合

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正式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特派员,广大科技特派员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乡村振兴,首当振兴产业,其次是人才振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留在当地发展,农村缺乏人才,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要素,科技创新关键靠人才[2]。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三农”发展输血,引进技术力量、拓宽思路,是加快乡村振兴的路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旨在解决乡村人才和科技瓶颈的重大举措。面对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乡村人才引育和科技的迭代升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实践途径。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可以体现以下两方面的重大意义:首先,可以拓展乡村人才及科技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补短扩面,有效解决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次,科技特派员制度可以提升农村的科技层次和水平,能有效解决“三农”发展中效益、效能的不充分问题。

2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践行优势

目前,全国共有科技特派员85万多人,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农业科技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缓解农村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解决“三农”技术短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也充分彰显了这一制度的优势。

2.1 发挥人才优势,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科技特派员制度施行以来对解决“三农”问题起了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提供了人才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员制度输入“三农”发展及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科技、信息、人才、管理等关键要素,解决了长期制约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科技服务“缺位”问题,为农村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了助力[4]。这一制度既充实“三农”发展的科技人才,又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有效转化。第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实现由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中继续发挥了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等;带动了脱贫地区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第三,培育了新型农民主体、传导了致富理念。科技特派员下派期间,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举办培训班,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培育了一大批农业技术能手,在传导技术的同时,把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导入农村。

2.3 科技引领带动,激活乡村创新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滋养农民美好生活的源头活水。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产业兴旺,科技特派员制度“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一体运作”的优势,激发了农村低收入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了扶贫扶智,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切实把农业农村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随着国家提出全面发展经济,乡村振兴策略的实施,农村的环境日新月异,再加上科技特派员科技力量的注入,先进发展理念的引导,农村、农业的机会也在逐渐增加,加快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返流,回乡创业,激发了农村的新活力。

2.4 文化理念输入,促进文化乡风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了乡村乡风文明的发展。科技特派员在帮扶服务中,潜移默化地把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创新思想深深植入乡村,并且把现代文明的契约精神和农耕文化完美地嵌合在一起,深刻探索了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而更好地促进当地乡风的文明发展。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的不足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行,本质上并不是简单地向基层农村下派科技人员,而是在有效整合现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系统集成[5]。科技特派员服务在实际践行中并不是单纯农业技术的引入和推广,而是把服务内容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一的技术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包括生产资料供应、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社会融资等综合性服务[6]。目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现有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约束了科技特派员的大胆创新,存在许多不足。

3.1 人才选派难、选派信息不对称、服务效能低目前,科技特派员很少公开选派,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农、林等部门及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含下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是以兼职形式开展工作[7]。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基层科技部门资源配置能力有限,难以把科技人员、乡土专家、企业等参与主体,以自然人、法人作为科技特派员等身份集成科技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技服务的精准对接[8]。

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市场机制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因组织、人社部门、科技部门等的参与监督不够,致使派出单位对该项工作重视不够,派出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科技特派员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缺乏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全面认识,如农产品销售渠道及方式的构建,不能结合当地的资源来构建良好的发展策略,而不能高效地促进当地乡村的经济发展[9]。一些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统筹推进不够,实际工作服务中没有时间保障,致使工作效能不高,不能充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3.2 科技特派员数量不足、团队协作不够、服务内容单一目前,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数量是有限的,很难满足各地乡村及企业对于特派员的需求,特别是科技综合型人才缺乏,导致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够多样化,服务效果不佳[10]。科技特派员在实际工作中,团队协作不够,基本上是单枪匹马在所派驻村、镇或县开展工作,未形成联动运作、团队合作打整体仗的态势。因此,科技特派员一线服务时,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不能全面的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

3.3 科技特派员主动服务意识和动力不足科技特派员的投入回报机制尚不健全,未能完全突破技术服务和经营投入的简单回报模式,对回报机制的多元化模式探索和实践不足。科技特派员制度虽鼓励科技人员运用自身的专业和已有的科技成果进行各种方式的科技服务与创业,但由于“三农”的弱势地位,科技特派员通过利益共同体获取预期报酬的只能是少数[10],而多数科技特派员与服务主体没有利益共享、没有利益驱动,不能真正融入服务对象中,缺乏担当的责任感,进而出现服务驱动力不足。同时,由于激励政策的不到位和相关保障机制的不健全,致使部分科技特派员对市场行为顾虑重重,担心蒙受经济损失,缺乏创业动力和积极性。

现行的科技特派员制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不完善,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在使用过程中程序比较烦琐,对服务“三农”一线的科技特派员来说,报账难、难报账,严重阻碍了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难以对各类主体从事科技特派员工作产生足够的激励,对科技特派员的激励措施难以执行到位。从各地出台的措施来看,在工资福利、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年终考核等方面与考级特派员的考核结果存在脱节现象,部分单位重视不够,这也锐减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动力。

尽管强对流天气的突发性强,防范比较困难,但是通过紧紧围绕“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预警信息传播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综合防御能力,是可以将灾害损失和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为此,要科学高效地防范气象相关重大灾害,就应当提升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提高气象监测设施密度,拓展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响应,健全联动机制,广泛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等。

3.4 科技特派员长效运营机制不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这一制度的运行是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双重机制,其长效运行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多数省份的科技特派员是由政府选派到服务地开展技术服务或技术推广,具有随机性、缺乏针对性,服务效能具有不确定性。大多数科技特派员是兼职开展服务工作,工作服务时间没有保障、退出机制比较灵活、缺乏工作的延续性。

4 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制度要着重加快机制创新,拓宽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的方式和渠道。

4.1 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

4.1.1创新选派方式。新形势、新起点、新机制,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化和创新科技特派员选任机制,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实际精准选任科技特派员。应由过去的“政府派”与当下所需的“市场派”“社会派”有机衔接起来,推动选派方式从“单向”到“双向”、选派渠道从“单一”到“多元”、选派对象从“个人”到“团队”转变,服务方式应该由单一到团队服务转变。可探索建立反向选派方式,先确定需求,进而再征选科技特派员,拓宽选拔渠道,壮大服务队伍。坚持双向对接、择优选派,实现“订单式”需求对接和“菜单式”服务供给精准匹配。

4.1.2优化队伍结构。科技特派员团队要紧密结合地区及企业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吸纳非农专业人才,如环境治理、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相关专业,不断拓展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涵和外延,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拓展。优化地区及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队结构,切实提高科技特派员团队对接地区及企业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2]。进一步扩大科技特派员选任视野和范围,广开选任渠道,不限来源、不限地域、不限资历,按需选任,探索跨界别、跨区域选拔高水平科技特派员。积极发挥人才引培“头雁”工程的作用,努力为“三农”高质量发展招揽一批高端人才、行业精英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4.2 拓宽服务领域、促进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引导科技特派员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和技术服务,探索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团队和法人科技特派员的后补助支持,建设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转型、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推进服务领域跨界协同。进一步把地方产业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足特色、做强地位。

4.3 多措并举,提高服务效能

4.3.1科技特派员组团联动,提高服务效能。一个科技特派员的技能学识是有限的,服务领域也有其局限性,不利于全面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立足当地主导产业或特色优势产业,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实现科技特派员由“单打独斗”向“组团联动”转变[13],推广“一县一团、一团一业”,科技特派员服务由单人服务过渡到团队带动[14]。

4.3.2示范带动,强化交流合作。探索在各乡镇、园区均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真正形成 “一点带多面、覆盖全县域”的科技服务新格局。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对确立为培育对象的企业开展结对帮扶、“一对一”指导,鼓励引导企业在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推进资源共享。

4.3.3开发软件,提供便捷服务。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建设,联动省、市、县3级科技特派员服务[15],如开发手机移动终端服务软件App,建立科技特派员人员库,依托软件提供智能化便捷式服务,求助人员可在App中发布求助消息,根据需求内容可指定科技特派员帮助和指导,也可由科技特派员讨论解决;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发布科技知识,提供精准、远程、动态服务,也可以就近亲临指导服务。加强供需对接,构建覆盖省、市、县,面向“三农”、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4.4 健全科技特派员利益保障机制、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利益共同体,按照市场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使科技人员通过提供科技服务得到收益[6]。乡村振兴背景下,以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和成果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创新科技特派员和服务对象之间联系、合作新途径。如鼓励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参股、资金入股、有偿服务等方式,创办、协办、领办企业或合作社,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3],从而更加驱动科技特派员的参与意识,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服务潜能及发挥主人公的意识。

为确保科技特派员的利益,建议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在不违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简化报账程序,准时拨付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为了弥补科技特派员经费不足,鼓励社会力量设奖对优秀科技特派员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科技特派员先进典型,对优秀科技特派员予以通报表扬,扩大科技特派员制度辐射面、影响力,增强科技特派员的荣誉感和社会认知度。

4.5 强化考评机制、激发科技特派员服务内动力

4.5.1科学制定科技特派员考评细则,凸显客观评价。目前,各地对科技特派员评价标准、经费拨付方式等各不相同,这也致使部分特派员有主观上的怨言,挫伤了部分特派员的工作动力。建议科技特派员的评价体系制定可结合本地的产业状况、服务要素、服务效能等因素开展科技特派员自我评价、服务对象评价、服务地主管部门评价及上级科技部门的不定时实地考核等多人员、多部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客观少主观,评选出真正能为民服务的科技特派员。

4.5.2加大宣扬,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加强对科技特派员考核结果应用,派出单位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职称评聘、项目申报和干部选拔等参考依据,如考核优秀的科技特派员申报市、省级项目时可提供绿色通道,在评先评优和行政嘉奖方面对考评优秀、业绩突出的科技特派员,在每年评选各类荣誉时优先考虑。

4.5.3打破经费使用平均主义,凸显能者多获。科技特派员的考评既要评出格次,又要突显利益分配。考核优秀的科技特派员不但进行精神上的奖励,如发荣誉证书、媒体报道等,还要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在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的使用上打破平均主义,应该分出相应格次,优者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探索专项经费发放实行年度包干制,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年度考核合格以上者可直接领取包干经费,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获得该比例的经费,从而确保经费使用更加便捷、安全、高效。

5 结语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把科技、资本、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意义的探索。这一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广大科技特派员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体系,促进我国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中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现科技特派员制度亟待完善,创新探索科学合理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已是当下必须推行的课题。

猜你喜欢

特派员科技制度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