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11-15买晨迪黄敏杰

大众文艺 2023年18期
关键词:生理学课程思政机体

买晨迪 黄敏杰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一、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什么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指一种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为主要形式,把思政课与其他各类专业课相结合,从而协同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理念[1]。最早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先行提出,并在上海的一些高校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之后,在2016年,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思政”大会上的讲话为“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教育理念,主要的任务就是实现“立德树人”不管是作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作为宏观的教育,都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有助于“课程思政”的实施,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满足社会对更高质量的教育的追求[3]。

二、生理学与“课程思政”的联系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门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功能与现象的自然科学,其中机体既指生物体,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的总称,在机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能够通过各个系统、器官、细胞甚至基因分子之间相互联系,统一整合,使机体能够保持正常的生命的功能活动现象和规律并阐明内在机制4。社会就像一个人,大学生就像是人体中的一个细胞,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新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人”的发育。在医学院校里,生理学是医学院校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几乎所有学生都要进行生理学的学习,作为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此时正是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生理学课程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深入挖掘生理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大学生提升正确的价值观和专业素养能力。本文就生理学教学“课程思政”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把生理学相关内容引申到“思政”教育中,真正做到把“思政”融到专业“课程”从而使学生增加学习生理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课程思政”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作为一名生理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在生理学的教学备课期间必可不少的是了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一定程度上向生理学基础研究方向靠拢,认识到这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生理学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生理学相关领域的认识,进一步扩大生理学在医学生中的影响。在上课的过程中当我讲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时,必不可少的会向学生介绍俄国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故事,巴普洛夫发现非条件反射并不是顺风顺水的,而是经过各种尝试,通过巴甫洛夫的故事激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讲述神经递质时,我会引入Loewi做的一个“梦”,在Loewi的梦里出现了一个精妙的想法,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梦,这在历史上属于第一次,这个实验证明迷走神经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心脏的;而交感神经正好是相反的。这是化学传递学说的基础,这也证明特殊化学物质的生成会影响心脏的活动,在这之前普遍认为刺激神经使心脏功能发生变化,现在证明释放特殊化学物质乙酰胆碱也可以改变心脏的功能,这也说明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不能认为其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变的,要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在学习生活中善于观察,勇于创新,付诸实践,相信付出终有回报,认准目标努力前进。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由于创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青蒿素的研发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屠呦呦发现在做实验过程中青蒿素越做药效越低,研究没有办法进行下去,陷入了困境。于是,她开始查阅大量古代医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本医书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为屠呦呦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后来,屠呦呦找到了一本叫做《肘后备急方》的医书,在这本医书中的描述为屠呦呦后续的实验提供了思路。后来经过不断地实验与尝试,最终青蒿素上市,造福了人类,最终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这句话深刻体现出屠呦呦作为一名科学家身上的探索精神。通过讲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故事使学生接受正确的三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四、深入挖掘生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从细胞到分子生物到器官系统再到现在的整体水平研究,体现了从局部到整体,有局部组成了整体,在政治思想中人们强调“整体影响部分”,一旦离开整体部分就不能叫做部分。整体不论从功能上还是状态上都能响到部分,就像整个系统出现问题会影响到其中的各个器官一样,大学生每个班级就像是一个系统,整体如果能协同发展,同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作为每个整体的个体也会备受鼓舞,努力向好。这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从而实现1+1>2的效果。反过来说,部分也能够影响到整体,每一个部分构成了整体,如果没有部分,也就无法再谈整体,从而构不成整体;生理书中,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完整而协调的过程,我们要重视局部,着重了解每一个个体的特殊性,从而使整体稳固发展,同样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发展最终会影响班级的整体发展。稳态是生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比如机体的温度变化、酸碱平衡、机体体液组成成分相对恒定等,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改变的,保持机体稳态对机体健康尤其重要,如机体保持36.5-37.5,血液PH保持7.35-7.45等等都可以保持机体的稳态,从而使机体能够保持正常状态。进入新时代以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4],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新时代好少年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争强环保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消化和吸收这一章节肠抑胃素是由我国著名的生理学家林可胜在小肠黏膜中提取到的,生理学家林可胜对国家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专业领域,还体现在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上。林可胜的一生为生理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在抗战时毅然决然投身战斗,用专业知识救助伤员,体现老一代生理学学者爱国精神,作为一名时代新人要努力发扬“爱国精神”,提到爱国,不仅要将爱国放在言语上,也要放在实际行动上。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在认识上深刻理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更要以实际行动体现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介绍脊髓灰质炎发现者顾方舟的故事,顾方舟在艰苦条件下带领科研人员一砖一瓦,荒山上建起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为给糖丸进行7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试验,为其不满一岁的儿子顾烈东吃下了第一颗糖丸,最终研制出治疗脊髓灰质炎的糖丸,成为“糖丸之父”使中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通过这个故事,培养学生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能奉献的精神,努力加强思想高度。

五、将生理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理学的认识从最初的初步观察到后续的动物、人体解剖技术再到现代的电与磁的发现,三维成像技术等,对生理学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入,这依赖于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比如在介绍生物电部分时可以深入讲解心电图、脑电图的应用,生理学膜片钳技术,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加生理学课堂的趣味性。介绍神经系统时引入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使学生不仅了解常见病,也可以深入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引用相关文献,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介绍尿的生成和排出时,介绍肾脏透析,肾脏透析机的工作原理开阔学生视野,生理学不仅只是简单介绍功能,各个系统的工作机制是生理学深入研究的内容,对于机制的探究就涉及最新文献的研读,课余时间可以推荐最新研究文献研读,通过研读文献了解生理机制的发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懈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会有质疑,会有失败,重要的是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进一步鼓舞各位同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六、运用新媒体手段传播生理学“课程思政”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学习的途径变得有所增加,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微信、QQ、知乎、小红书、微博、抖音等新媒体途径获取知识,生理学本身的内容比较隐晦难懂,而在各位同学心目中“思政”又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习点,如何增加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并在生理学的教学中增加课程“思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让生理学课堂中“思政”元素做到融入时“润物细无声”都值得生理学任课教师去思考,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平台长江雨课堂发布“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材料对本章系统“思政”元素有所了解,真正做到“思政”融入每一节课。高校学生平时用到的社交工具就是微信,教师个人可以通过创建公众号在每节课前通过发送生理学家的小故事等形式传播“思政”思想,学生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程思政”更易于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平时可以建立生理学抖音、小红书平台,在平台上发布相关视频,发布的视频要着重体现生理学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娱乐过程中也能加强“思政”思维的培养,潜移默化中提升政治素养,真真正正地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七、建立生理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很多人提到“思政”就认为是虚无缥缈的,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践行“三全育人”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专业课、基础课教学中体现“思政”元素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教学改革,许多专家提出如何让有限时间内看到“课程思政”的成效,让“课程思政”从量变到质变,这就需要引入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思政”的良好实施的必要条件4通过评价体系能够更直观的评价“课程思政”发展方向,更有效的改进“课程思政”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评价时要注重评价思政效果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主体,尤其是对教学主体评价,比如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效果评价,这个评价是一个过程性的教师可以通过期中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生理课“课程思政”的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进行互评,自评,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对生理学“课程思政”的理解情况。目前“课程思政”的有针对性的教材出版比较少,学生对于教材的把控也是“课程思政”体系中重要一环,因此教材也是课程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加快编写生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实施方案,将经典的生理学“课程思政”案例编写成书更有利于后续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5]。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能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政治素养,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进行“思政”课学习也要在日常学习中在专业课里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作为一名生理学专业的老师不仅要扎实专业知识,更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能够真正实现“科学武装头脑、人文滋养心灵”的目的[6],时代之河川流不息,我们现在所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不仅仅依靠“思政”课,更应该让“思政”课融入高校专业课,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价值追求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生理学课程思政机体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差分放大器在生理学中的应用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