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睡眠作用效果的研究

2023-11-10庄坤英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身长头围监护室

庄坤英

(福建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泉州,362000)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约有近1 500万早产儿出生,早产的发生率约为5%~18%,且该数字呈现逐年升高趋势[1],我国一项针对15家省市医疗机构的调研指出,国内早产发生率约为10%,早产儿总数已居全球第二,且随着2015年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国内早产儿总数持续升高[2]。国内外的研究指出,早产儿在生长发育中,会面临呼吸功能不全、睡眠障碍、感染、黄疸等风险,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生长困难、喂养不耐受等可能性较高[3],如果能及时恰当地护理干预,将有助于改善早产儿预后,为贯彻落实我国优生优育政策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对早产儿开展发育支持护理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改善其睡眠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体质量(2 026.30±95.05)g,平均身长(41.29±3.88)cm,平均头围(31.18±1.44)cm。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体质量(2 005.85±69.29)g,平均身长(40.78±2.95)cm,平均头围(31.14±1.22)cm。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30周≤胎龄<37周的早产儿;2)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4];3)生命体征平稳的早产儿;4)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早产儿。

1.3 排除标准 1)出现神经并发症如室周白质软化的早产儿;2)并发先天性疾病如染色体异常、基因异常、器官畸形的早产儿;3)并发重度窒息的早产儿;4)并发严重感染的早产儿;5)并发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早产儿;6)需接受镇痛、镇静等药物维持生命体征的早产儿;6)并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影响研究的早产儿。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给予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等护理,同时对早产儿进行严密病情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发育支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减少光刺激。为早产儿实施黑暗和光照的周期性干预,在保证不影响早产儿生命体征监测的前提下,在早产儿的暖箱上覆盖黑布,为其建立24 h昼夜循环。2)减少噪声刺激。维持早产儿监护室声音20~40 dB,注意勿超过60 dB,同时对早产儿实施操作时尽量轻柔,避免手机铃声、监护警告声对早产儿产生不良刺激。3)减少疼痛刺激。侵入性操作以及过多检查给早产儿带来疼痛刺激,护理人员应尽量减少对早产儿进行穿刺,必要时可静脉置管,将检查或护理集中实施,同时要尽量避免在早产儿睡眠时进行操作。4)合理体位干预。为早产儿建立“鸟巢”式体位,使早产儿四肢及躯干有所依附,同时每2 h为早产儿更换体位,尽量使早产儿多更换睡眠姿势。5)吮吸干预。部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在对早产儿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可使用安慰奶嘴对其进行吮吸干预。6)抚触干预。在早产儿觉醒状态下,为早产儿涂抹润肤油,以轻柔的动作对早产儿头面部、四肢、胸腹部等进行按摩抚触,操作中可播放轻音乐,与早产儿进行眼神交流。2组早产儿干预周期均为入院时至出院时。

1.5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早产儿护理前后体质量、身长、头围差异;对比2组早产儿护理后睡眠指标;采用院内自制量表评估早产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量表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受试者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2组早产儿护理前后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长、头围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长和头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早产儿护理前后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2.2 2组早产儿护理后安静睡眠周期指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早产儿的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和单次入睡最长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早产儿护理后安静睡眠周期指标比较

2.3 2组早产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均分为(85.40±3.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的(80.36±2.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我国围产医学以及新生儿医学的快速发展,国内早产儿的存活率较以往显著升高,增加了存活者发病率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率[5]。随访显示,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各类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以贫血、喂养不耐受、肺炎、呼吸窘迫等较为多见,且早产儿胎龄越小上述并发症发生率较高[6]。还有研究指出,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虽然能够接受各项监测治疗,生存率得以保障,但病情观察和治疗护理会使早产儿处于应激状态,对早产儿的激素分泌、心肺功能、睡眠/觉醒周期、生长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早产儿的后续成长和康复进程[7],因而对早产儿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

我们通过设立对照分组的方式,分析了将发育支持护理运用于早产儿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早产儿,加用发育支持护理的观察组早产儿在生长发育指标方面有显著改善,其体质量、身长、头围均高于对照组。我们认为,虽然目前围产医学的发展使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各类抢救设备日趋完善,为早产儿的病情监测以及抢救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可能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各类医疗操作、设备噪声等使得早产儿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早产儿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生长激素分泌紊乱等情况,这些都会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而发育支持护理充分认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抚触、体位护理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通过抚触对早产儿的副交感神经产生刺激,提高其胃泌素、胰岛素分泌水平,加速其胃肠道功能的发育和成熟,为其营养吸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吮吸干预则通过对早产儿感觉的刺激,兴奋其口腔迷走神经,增强其胃肠道蠕动功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喂养耐受,也促进了早产儿生长发育进程。

对比研究还指出,发育支持护理可以改善早产儿睡眠质量,已有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在神经元发育和脑可塑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睡眠剥夺会降低幼年啮齿类动物学习表现,增加负面认知。新生儿一般每日需要16~18 h睡眠,但早产儿的监护、检查等操作,监护室仪器运行噪声刺激、光线照射等都会对其产生不良刺激,使早产儿出现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这无疑会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进程。本研究中的发育支持护理同样通过减弱光刺激、减少疼痛刺激、减少噪声刺激等操作,为早产儿建立了良好的睡眠环境,同时也注意尽量集中护理操作,保证新生儿每日拥有充足睡眠,最终影响了早产儿的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加速其身体发育,也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开展发育支持护理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改善其睡眠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身长头围监护室
基于更快速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胎儿头围超声图像质量控制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头大的宝宝更聪明?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小囟门儿童预防性口服小剂量维生素D对头围及丹佛智能发育的作用研究
宝宝小课堂之头围有讲究
洞身长管棚施工工艺新技术
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分析及治疗策略
雪豹,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