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AP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2023-11-10高云珠薛少芳叶小燕林惠平欧贵雪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信念直肠癌康复

高云珠 薛少芳 叶小燕 林惠平 欧贵雪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普外科二区,福安,355000)

结直肠癌发病在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占比高达60%~70%[1],目前临床中仍以手术疗法作为此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受疼痛、长期禁食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负面情绪严重且睡眠质量较差,加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不足,以至于无法良好地管理病情,潜在风险因素较多,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传统常规护理侧重于关注患者疾病状况及治疗情况,忽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及针对性,且忽略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转变其健康行为,导致护理效果较差[3]。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护理模式是集知识、信念及行为为一体的一种全面化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将使患者系统化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端正治疗心态,积极践行正确的健康行为,进而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基于此,本次试验中对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在此基础上采取KAP护理模式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98±12.6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20例、高中及以上学历2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90±12.33)岁;初中及以下学历22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且采取手术治疗者;签署试验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药物过敏体质者;手术禁忌证或不耐受者[4];认知或精神障碍,不具备正常读写能力者;合并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其他恶性肿瘤者[5]。

1.4 研究方法

1.4.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形式主要采取口头教育,以帮助其对自身疾病及手术治疗有一个大致的认知,指导患者科学饮食,术前3 d予以甲硝唑肠道抑菌,术前1 d予以灌肠操作,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仪器等,并叮嘱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术后加强对患者的体征观察,遵医嘱予以肠内营养干预、药物治疗及镇痛干预,加强伤口观察,预见性防范不良并发症,及时处理不良事件,此外,还需在病情允许下指导康复锻炼。

1.4.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KAP护理模式。1)成立KAP护理小组,筛选从事胃肠外科护理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包括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5名护理人员组成该小组。2)制定个体化KAP护理计划,KAP护理小组成员需在护理工作展开前了解患者文化水平、职业及病情情况等,而后以问卷形式了解其对结直肠癌疾病及手术等相关认知度,调查其希望用文字、视频等何种形式来获取疾病健康知识,同时了解其结直肠癌术后康复想法及最想知道的知识,综合以上内容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KAP护理计划。3)KAP护理内容。a.获取知识。入院后,责任护士依据视频、文字及PPT等多元化形式一对一对患者进行结直肠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使其系统化掌握此病有关健康知识,强调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并向其宣教手术及健康知识。以提问形式或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对以上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依据健康知识掌握薄弱点,继续有针对性地重复宣教,使之持续性强化认知度,掌握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减少疾病复发。b.产生信念。责任护士需要以访谈形式了解患者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询问其有无信仰,并掌握其性格特点等,而后依据人物历史引导法、成功案例宣教法及社会支持法等帮助其正确面对病情及生死,并增强治疗信念感。在此阶段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睡眠指导,将病房内光线度、噪声度、温湿度等进行合理控制,以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并指导患者以四肢放松法、头部放松法、音乐放松法等改善睡眠质量。c.形成良好行为。依据行为调查表对患者当前心理状态及行为状态进行了解,对目前欠缺部分进行行为指导。科学合理应用镇痛药物,疼痛不明显时,多以按摩法及转移注意力法减轻疼痛。同时指导其科学合理饮食,保障每日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并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表,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禁食煎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禁酒,少食多餐,饮食规律,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继续加强睡眠指导,保障其有良好的睡眠状态。此外还需鼓励早期康复锻炼,以加快胃肠功能康复,坚持适量运动,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运动计划表。出院日为患者下发复查手册,并告知复查意义及日期安排等。d.出院后延续性健康指导。出院后予以患者延续性健康康复指导,主要采取电话随访及微信群联系方式,以每日1次的频率为患者在微信群里发布疾病健康知识,提醒建立良好康复信念感,告知日常生活中健康行为小知识等,以每周1次的频率了解患者生理状态及康复状态,提醒复查,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指导及疑问解答。

1.4.3 护理时间 2组患者护理干预及调查均为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 知信行水平 使用自制问卷从3个维度调查患者知信行水平,评价时间为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各维度分值为0~50分,得分值高,健康认知度高、健康信念感高、健康行为度高。

1.5.2 睡眠质量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7个维度的评价,评价时间为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总分共21分,若睡眠质量差,则取得的得分值高[6]。

1.5.3 并发症 对患者护理1个月以来肠梗阻、感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2组患者知信行水平比较 护理前2组知信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健康认知、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知信行水平比较分)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7项睡眠质量指标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分)

2.3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的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受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等因素影响,使得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患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7-8]。手术切除为此病有效治疗的方法,但有创手术操作会对患者身心状态造成负面影响,以至于影响治疗预后水平[9]。

KAP护理模式本质上属于行为干预理论下的护理模式,其不仅包括有知识学习这种外显行为,还包括思维活动这种内隐行为,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将提高其知识获取水平,增强康复信念感,使之自觉配合治疗行为,进而改善预后[10]。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KAP护理模式利于提升其知信行水平,该项护理模式将依据患者围手术期阶段的不同开展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良好行为护理措施,且这些护理措施均基于患者实际情况而制定,可保障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该护理模式下不仅会系统使患者掌握健康知识,且会注重宣教效果检验及持续性改进,同时会多举措帮助其稳定情绪状态,增强治疗信念感,产生转变不良行为动力,进而积极参与自我病情管理,增强自我效能[11]。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KAP护理模式利于提高其健康认知、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进而有效防范并发症,改善睡眠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信念直肠癌康复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