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对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睡眠质量影响观察

2023-11-10谢智灵曾宇婷林明鸣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骨科规范化程度

谢智灵 曾宇婷 林明鸣 林 静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州,350004)

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及时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骨科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大多数患者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且部分患者的疼痛感强烈,严重影响其术后康复进程,同时也导致患者的睡眠质量下降,心理负担加重[1-2]。因此,临床上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减轻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以改善睡眠,提高生命质量。但目前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只有当患者术后出现了疼痛症状时,医护人员才对其实施镇痛干预,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情绪负担和心理压力[3-4]。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是一种系统的、规范性的干预方式,让患者在手术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以最佳的心态应对术后疼痛,并掌握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积极应对术后疼痛[5]。此次研究共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分析和评价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2.55±3.29)岁;文化程度:初中5例、高中20例、大学及以上14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2.42±3.37)岁;文化程度:初中6例、高中18例、大学及以上1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参与研究的患者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具备手术治疗的条件,且接受手术治疗;2)基础资料和相关的诊疗信息完善,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大于40分;3)参与研究前明确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过程,患者明确表示知情和同意,自愿参与此次研究;4)入院及术前无睡眠障碍[6]。

1.3 排除标准 1)有凝血功能障碍;2)合并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3)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4)文化程度偏低,无法理解护理和宣教内容;5)有沟通障碍、意识障碍、智力异常或精神障碍;6)因其他因素所致的疼痛[7-8]。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开展术前常规护理,手术前,辅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项目,并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告知主治医师,并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调整,确保患者的身体条件满足手术需求。观察组在术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1)评估患者的认知程度: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的相关基础资料,待患者身体和心理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对于疾病、对于手术的认知程度,了解患者对于疼痛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并将评估结果和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汇总,为制定疼痛教育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2)介绍疼痛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和手术认知程度、术后疼痛认知程度,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宣教方式向其介绍关于骨科手术后疼痛的相关知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采取面对面的宣教方式,向其系统地介绍骨科手术后疼痛的相关知识,如果患者的文化程度偏低、理解能力较差,护理人员采取一对一宣教的方式,并综合运用视频、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讲解;如果患者的文化程度较高且理解能力相对较强,护理人员则向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叮嘱患者务必自行阅读,如果存在一些疑问,要第一时间询问医护人员,旨在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症状时明确采取何种措施进行应对。3)介绍疼痛、睡眠与术后康复之间的关系: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差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康复速度减慢,延长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对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地介绍睡眠和病情康复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指导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且影响睡眠时,可采取移情相制法缓解疼痛,如果疼痛非常剧烈且难以忍受,要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并使用镇痛药物辅助镇痛。4)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患者在术前承受着疾病的痛苦和手术的压力,还需要面对术后疼痛,不免会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让患者用平常心态面对手术,并向患者说明医护人员会全程陪同患者,能够在患者需要帮助时及时为其提供帮助,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有些患者对镇痛药物有错误认知,害怕频繁使用镇痛药物会形成药物依赖,对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地解释药理机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5 观察标准 1)术后镇痛效果,于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9],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评价工具[2],VAS量表的评分范围是0~10分,得分越接近于0分,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镇痛效果越好。2)术后康复时间,记录2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将2组的时间指标进行组间比较[10]。3)术后睡眠情况,于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作为评价工具,PSQI的评分范围是0~21分,得分越接近于0分提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佳[11]。

2 结果

2.1 术后镇痛效果 于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2.2 术后康复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比较

2.3 术后睡眠质量 于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观察组的PSQI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PSQ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本研究显示,经实施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的患者其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是(5.87±0.26)分、(4.15±0.22)分、(3.02±0.17)分、(2.02±0.31)分,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分析原因,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是指患者在手术前即接受了规范化的、系统的疼痛教育,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对于疾病、手术和术后疼痛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根据患者的知晓程度和认知能力,选择最个性化方式向其介绍术后疼痛发生的相关知识,以及出现术后疼痛后如何有效应对,患者掌握了术后采取何种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因此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程度[12]。

3.2 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有利于促进术后身体康复 采取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可促进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这主要是因为在实施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后,患者对术后疼痛和应对方法有了明确的认知,当术后出现疼痛症状时也可以轻松应对,不会造成病情加重,且不会因术后疼痛过于严重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更有利于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3.3 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有利于改善术后睡眠质量 向患者介绍睡眠与病情恢复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现疼痛影响睡眠情况时的应对方法,自然可以减轻患者一部分心理压力,并让患者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从而极大程度上改善睡眠[14]。

综合上述数据及分析,得出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一方面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获得理想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病情的快速恢复,减轻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除此之外,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规范化术前疼痛教育有借鉴意义和临床推广的价值。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骨科规范化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