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3-11-10黄朋芳欧美玉李勤妹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栓塞精细化情况

黄朋芳 欧美玉 李勤妹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漳州,363000)

脑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血管局部的异常突起。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病情较为严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1]。目前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开颅手术夹闭以及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而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作为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有患者痛苦小、术后效果较好等优点[2]。然而脑动脉瘤栓塞存在一定的术后后遗症,如出血、梗死、脑积水等,给患者心理、躯体及社会功能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有研究证明,脑动脉瘤患者会出现头痛等症状,从而引起失眠及睡眠质量较差等情况[3]。因此,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常规护理干预以自主干预为主,未给予患者心理、生理等相关护理措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是以人的精细化管理为主,注重护理细节,注重护理质量的一种护理模式[4]。基于此,本研究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栓塞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2)。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59.02±6.0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96±0.54)年,脑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18例、后交通动脉1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位7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60.41±5.9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2±0.63)年,脑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17例、后交通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位9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且行脑动脉瘤栓塞术者;2)临床资料完整;3)生活无障碍且生活自理。

1.3 排除标准 1)智力异常者,无法进行基础的语言交流;2)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3)肝肾功能不全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告知患者脑动脉瘤栓塞注意事项,评估患者病情,加强个人和病房卫生清洁。及时检测患者身体指标、生命体征,对此提供合理的饮食计划。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出院后告知患者定期复查。

1.4.2 观察组 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1)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使患者获得希望、乐观的情绪。同时患者家属需理解脑动脉瘤栓塞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给予患者支持、安慰。在患者刚开始住院的时候就根据患者需求、健康档案、临床现状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讨健康计划表,从大目标开始,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按照目标,计划表制订总体计划、月度计划、每周计划等。先决条件为患者病情及自身需求制定目标计划,鼓励患者依次完成目标,若目标未实现,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案再次进入实现目标的过程。2)通过了解患者的学历、心理状态和有关脑动脉瘤栓塞了解程度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谈话对患者现状用药、运动情况及生活不良行为进行调整,让其发现自我管理及认知能力缺陷,然后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讨论并分析原因,制订解决方案。3)对护理干预工作进行分析,对存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护理人员须落实每项干预工作,并且进行记录。对于新入院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然后根据风险程度制订针对性的措施,动态评估患者,建立不同的风险标志,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药品进行单独存放、单独交接,确保使用准确性,规避风险。对每项护理工作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解决,然后成立质量管理小组。4)体位干预,术后调整体位为仰卧位。需制订预防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咳嗽,指导患者家属正确排出痰液的姿势来给患者排痰,同时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对于术后疼痛较重者,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术后疼痛较轻者,采取调整体位等相关措施来减轻疼痛。饮食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以蛋白质和维生素类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在干预期间,采取与患者进行持续性沟通,若有不当及时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及时更新护理干预方案并持续改进。该过程干预时间为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 比较2组术后恢复时间 主要包括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

1.5.2 比较2组术后疼痛程度 应用视觉模拟(VAS)评分[5],比较2组术后3、7、12 d的疼痛VAS评分。按疼痛VAS标准进行评分,共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强。

1.5.3 比较2组术后睡眠质量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6],比较2组术后3、7、12 d的PSQI评分。该表主要包括19个自我评定问题,共7个因子,各因子按照0~3分计分,总分0~21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5.4 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主要包括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电解质紊乱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3、7、12 d疼痛VAS评分比较 2组术后3、7、12 d疼痛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3、7、12 d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3、7、12 d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术后3、7、12 dPSQI评分比较 2组术后3、7、12 d PSQ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3、7、12 d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3、7、12 d PSQI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脑动脉瘤栓塞术是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术式之一,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术后仍有一定的术后后遗症和睡眠质量问题[7],且有研究证实,患者常存在术后疼痛、夜间失眠、惊醒等因素,从而导致预后较差[8]。伴随着脑动脉瘤患者人数的增加,生命质量的提高及医学模式的改变,有效、高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的预后及睡眠情况有着重大作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加快术后恢复进程[8]。

精细化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核心,进行最大精细化、细节化干预,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可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的不良情况和风险,通过精细化的最佳干预模式来使患者达到最优的恢复状态。同时精细化护理干预注重患者心理支持和生理需求,注重对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既往有研究指出,有效、高效的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术后恢复有着一定作用[9]。有学者将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经高压氧治疗后所致中耳气压伤患者当中,发现可有效缩短其症状缓解时间[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生活、饮食等过程细节化照顾,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护理方案,可保证针对性地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及护理风险,从而促进患者的日常恢复。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在积极的心态下进行恢复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恢复效果[11]。有研究证实,对术后患者降低疼痛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同时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情况降低对于术后疼痛有着一定的影响[12]。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术后VAS评分均下降,且术后观察组术后3、7、12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脑动脉瘤栓塞术后疼痛有创面的疼痛,还包括有心理疼痛。精细化护理干预有对患者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及排痰干预,首先对患者希望灌输,加强护患之间交流,鼓励患者了解自身价值。其次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促进痰液的排出。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情况降低可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13]。有相关研究证实,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术后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如患者睡眠不佳及睡眠时间不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从而导致患者精力不足且影响情绪状况和预后[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术后PSQ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3、7、12 d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减轻患者疼痛,对治疗疾病产生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绪,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其次,本研究通过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工作进行分析,对存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预防并发症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脑动脉瘤栓塞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术后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栓塞精细化情况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