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3-11-10高妮莉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咽鼓管鼓膜中耳炎

高妮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泉州,362000)

分泌性中耳炎的一大病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听力下降、耳闷、耳痛,对其日常生活、睡眠产生不良影响[1]。分泌性中耳炎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在急性期一般药物治疗,但随着疾病的进展,部分患者成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并且由于疾病的影响,在咽鼓管发生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常规药物治疗方案难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3]。此类患者的治疗需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清除中耳中的积液,使咽鼓管阻塞情况得到纠正[4]。然而常规治疗方案如鼓膜置管术,在清理中耳积液后容易复发,其治疗效果难以得到认可[5]。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新型术式,其治疗时放置球囊导管,使咽鼓管在物理作用下得到扩张,能够持续避免咽鼓管的阻塞、狭窄,更不易复发[6]。本研究为分析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治疗效果,选取接受有关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6.82±10.72)岁;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1.78±0.72)。观察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6.95±10.49)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1.85±0.79)。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符合手术治疗指征;3)存在明显的听力下降、耳闷、耳痛症状;4)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未能配合进行功能恢复调查者;2)合并先天性听力障碍者;3)严重鼻咽喉疾病;4)合并心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障碍。

1.4 研究方法

1.4.1 对照组 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将患者患耳的方向面朝术者,对患耳实施局部麻醉,切开鼓膜前下象限的鼓膜,以吸引器将鼓室内积液吸除干净,再以生理盐水冲洗,完成后予以局部地塞米松,放置T型通风管在鼓膜切口处,结束手术并实施缝合。

1.4.2 观察组 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局部麻醉,取头高足低的仰卧位,头抬高约30°。使用丁卡因棉片与1%肾上腺素刺激双侧鼻腔黏膜收缩,在内窥镜的引导下找到咽鼓管咽口,于咽口处导入扩张导管,加以固定方便球囊放置。在导管的引导下将球囊放置在咽鼓管腔中,调节卡锁,使球囊固定。逐步加压、注水,在压力达到10 Pa时,维持时间2 min,撤除球囊、导管,取出内窥镜,结束手术。

1.4.3 术后处理 2组患者在手术后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时间3 d。出院后定期到院开展复查,时间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照组患者T型通风管一般情况下会自行脱出,如未脱出,则辅助患者取管。

1.5 观察指标 1)对比疗效,在手术后6个月开展评估。显效:分泌性中耳炎中有关症状均消失,听力恢复至发病前的水平。有效:有关症状显著改善或部分消失,听力恢复正常或有明显的提升。无效:有关症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或加重,或复发。2)对比咽鼓管功能,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以7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The 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评价,依据压力测试结果进行评分,总分49分,总分越高提示咽鼓管功能障碍越为严重。3)对比并发症率,调查项目有感染、鼓膜粘连、鼓膜穿孔。4)对比睡眠质量,在术前、术后6个月评价,以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总分24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障碍越为严重。5)对比生命质量,在术前、术后6个月评价,以世卫组织生命质量评分(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总分235分,得分越高生活受到异常因素的影响越小。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例(%)]

2.2 2组患者咽鼓管功能比较 术前2组患者ETDQ-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ETDQ-7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咽鼓管功能比较分)

2.3 2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15.79%),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例(%)]

2.4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术前2组患者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分)

2.5 2组患者生命质量比较 术前2组WHO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WHO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生命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耳鼻喉疾病,近年来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长[7]。此类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但其中有部分患者药物治疗后迁延反复。咽鼓管出现功能障碍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难治易复发的重要原因,因此手术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针对咽鼓管功能障碍实施治疗[8]。传统鼓膜切开置管术在治疗时是通过放置T型管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咽鼓管再次狭窄、闭塞,但治疗效果短暂,且中耳通气管的脱落时间难以控制,鼓室再次积液的风险并不低,因而临床考虑其他方式进行治疗[9]。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新术式,在治疗时需要将球囊置入到咽鼓管腔中,通过压力使咽鼓管鼓胀,纠正咽鼓管狭窄、闭塞,进而避免再次发生鼓室积液[10]。目前临床也尚未完全明确采用球囊扩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是在治疗时通过压力使软骨段发生微小骨折,而咽鼓管黏膜下上皮细胞在微小骨折发生后恢复时间短,在很短时间段内纤维瘢痕可替代原有的组织细胞使咽鼓管管腔扩大,达到彻底纠正咽鼓管狭窄的问题[11-12]。虽然未能完全明确治疗的机制原理,但从临床实践来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表现更理想,有助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改善,并且能够促进患者睡眠、生命质量的提升,取得更理想的预后。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样本数量较小,可能对研究的客观性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后续将扩大研究规模,探讨更大样本的研究结果。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咽鼓管鼓膜中耳炎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鼓膜穿孔会影响听力吗?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声导抗基本概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