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经济学专业选修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以“人口经济学”课程为例

2023-10-26曾永明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文科经济学

曾永明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党的二十大报告设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此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已确立了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提出到初步实现现代化的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当前面对教育新要求新目标,必须推进文科教育加快创新发展[1]。在新时代新使命下,无论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还是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培养国家所需的时代新人都离不开新文科建设和发展。

新文科的使命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其核心要旨是打破传统文科思维模式,促进传统文科守正创新,将学科导向变为需求引领,专业离散分割裂变为专业交叉融合[2]。这是一个宏伟而长期的目标,其中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新文科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新文科教育需要通过课程整合、专业整合和实践整合来实现思想引领,重在学科交叉融合、技术融入、专业融通[3],在对传统专业改革升级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一批新文科专业及与其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坚持需求导向和经世致用原则,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时代,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推进学科交叉,拓宽学科范畴。

本文通过优化调整传统经济学选修课知识传授的单一切入模式,基于新文科建设中交叉融合要求,借助“人口经济学”课程天然具有经济属性和人文属性的内生联系,融入生命情境教育并沉浸式活动参与,通过思政引领使学生充分认识生育、死亡,从而关爱生命、正确看待死亡等人生重大问题,通过科研案例和需求引领使学生充分关注低生育率社会、老龄化社会、流动性社会等重大人口经济问题,形成了“知识点切入+生命情境体验+人文教育+需求引领”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既有经济理性又有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

一、经济学专业选修课程现状调查及改造必要性分析

选修课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选修课堂普遍存在学生“假学习”的现象,通过分析“假学习”的原因并诊疗非常关键。因此,笔者选择某财经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计获得有效问卷246 份。从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选修课重视程度不高,注意力都集中在专业必修课上。如表1前两列所示,虽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选修课重要,但仍有60.57%认为专业选修课比不上必修课,2.44%认为专业选修课可有可无,可见专业选修课并没有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对待专业选修课的态度还不正确。另外,选修课堂普遍存在学生“假学习”现象。表1 中间两列所示,有98.78%的学生会在选修课堂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假学习”现象存在于大多数学生中。其原因如表1后两列所示,教师讲课无聊、课程太难,听不懂、认为该课程不重要、手机等电子设备影响等,其中教师讲课无聊这一原因占比70.73%,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具有较大影响。

因此,教学改革升级过程中,要重塑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正确观念,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选修课对于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教师则应多从个人视角进行反思,通过教学方式、内容、手段等全方位调整,以提升教学效能来改革选修课现状[4],秉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课堂的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寻求学生“真学习”回归路径。

二、“人口经济学”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改造升级体系

基于调查统计和课堂观察发现,高校学生对于经济学专业选修课不够重视,存在为刷分而选课、课堂不认真、“假学习”等问题。为此,本文基于“人口经济学”选修课兼具经济属性和人文属性的内生联系,探索出“知识点切入+生命情境体验+人文教育+需求引领”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学生生命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人性温度”;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沉浸式角色参与,破解学生“假学习”惯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学习热度”;通过现实需求和时代引领的科研案例引入和烘托,培养学生问题发现意识,深化专业知识“实战力度”,达到“人性温度”“学习热度”和“实战力度”“三度并进”的教学目标。下面具体阐释“四位一体”的教学改造升级模式和构建过程。

(一)知识点切入:确保完成基本教学功能

使学生获得知识点是基本教学要求,而且在成果导向下,知识点强调“实践”的作用,理论教学需要更多地结合实践,实践教学环节也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因此,本课程在知识点教授中从两个方面切入。首先,在宏观层次拓展“人口经济学”课程的大纲条目和内容体系,构建新文科下的多学科融合体系,包括以大国人口治理转型为核心的课程思政知识体系,以生育、死亡和迁移转变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人口学知识体系,以劳动生产、人力资本和人口红利等为核心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以计划生育政策变迁为核心的近现代历史知识体系,以性别歧视、老龄化和农民工社会融合等为核心的社会学知识体系,以人口普查为核心的大数据应用知识体系等。通过多学科知识点切入提升学生学习饱和度。

其次,在微观层次落实“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的人的根本宗旨,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目标来创新课堂运行模式,特别注重学生的学法引导,教师端实现“教会”与“会教”的统一,学生端实现“学会”与“会学”的统一,让知识点精准切入[5]。通过不同阶段的改革创新提升教学效果,在每堂新课之前,指导学生提前主动自学,以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内容、手段,以适合当前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贯穿课堂,特别注重引入真实和经典的人口学问题,设计富有启迪性的人口学案例,以真实模拟场景让学生体验每个知识点的理论内涵和实际外延,将每个知识点以多样态方式呈现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6]。

(二)生命情景体验:沉浸式课堂

深化OBE 理念,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人口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及案例,以角色代入和角色扮演过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美国学者WilliamG.Spady较早提出OBE 理念,其对OBE 的理解是:对教育过程每个环节进行清晰地聚焦和组织,确定学习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7]。OBE 理念的核心要素有三个:学生中心、结果导向和持续改进[8]。OBE 理念强调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并产生兴趣是课程教学改革核心任务。

“人口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具有众多与生命全周期过程息息相关的知识点,利用课程自带的这个优势进行教学改革。通过设计话题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课堂、辩论课堂,开展互动研究型教学、情境教学,以自我角色代入和多元情境感知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充分关注低生育率社会、老龄化社会、流动性社会等重大人口经济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和沉浸式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话题设计诸如“是否支持延长男性陪产假”“如何看待死亡”“如何演绎临终话别”“是否支持延迟退休”“是否支持天价彩礼”等热点问题,引导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并最终提升学习效率。沉浸式课堂是推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生命情景体验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与穿透,并通过辩论、研讨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与团结协作能力。

(三)人文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嵌入

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思想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体价值实现,其关键目标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而不是停留于背诵相关人文知识[9]。在专业知识传授中,经济学理性教育注重“效率”优先,但从社会学角度看,“人文”同样重要。如果说效率是经济理性的表征,那么人文情怀就是人性的体现。在专业上教会学生“理性”是经济学专业的基本目标,但在培养社会需要什么素质之人的问题上,人文教育可能更加重要。

“人口经济学”课程的核心对象是“人”,课程中关于“人”及其“生老病死”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内容讲解将显著提升人文关怀价值,课程通过生命教育和人性教育弥补经济学专业学生注重“经济理性”的单一知识输入,增加“人文感性”情境教育,使学生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以润物细无声的隐态形式渗透思政意识和思政教育。课程以“人口经济学”课程的人文特征为导向,突出人口学问题的社会属性、人文属性,强化其文科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发挥文科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通过家国情怀和史实重现的思政、历史知识教育,以及角色代入和情境感知的人口、社会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需求引领:培养时代所需之人

关注时代需求并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题中之义。只有关注国家需求,对接社会发展,才能推进新文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10]。因此,课程改革要坚持需求导向,引领新文科教学范式转型。具体实践中,基于成果导向,“人口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注重对课程教学框架优化调整,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教育观念上,努力实现专业能力与立德树人的统一;培养目标上,努力实现培养“现代人”与培养“接班人”的统一;教学内容上,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产出导向上,努力实现“学以致用”与“经邦济世”的统一;人才评价上,努力实现知识价值与思政价值的统一。

有了需求引领的改革思路,重点要对课程学习目标进行重新设定和改造。整个课程改革目标是直面社会、直面当代、激浊扬清。改造从三方面考虑:如何理解学习目标、为什么在选修课程教学中强调学习目标的设定、如何不断优化学习目标。因此,需要制定清晰、明确和可衡量的学习目标,并重视学习目标与课程评价的一致性。特别要注意课程目标的调整要与国家人才需求相适应,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新的特点,这对新文科建设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新诉求。

因此,教学实践过程中,“人口经济学”课程教学注重与各学科专业之间融合贯通,加强与不同学科的对话、交流、碰撞、耦合,共同解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课程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改造和升级传统学科,努力培育新型交叉学科,探索交叉融合的教学范式,以更好地理解和回应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通过学习人口经济基本理论并阐释当前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通过需求导向的教学改革,增强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青年的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培养新时期国家所需要的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时代新人[11]。

三、结论与讨论

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教育改革必须立足时代背景,守正创新,构建中国特色育人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征途中,新文科被寄予厚望,作为一种探索创新,新文科重在构建高等文科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以全面提升中国文科人才培养质量[12]。

本文以“人口经济学”课程为例,对经济学选修课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构建,是对新文科建设的具体实践摸索。“人口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造升级是基于人口、经济、社会、思政等多学科知识内容的交叉融合丰富教学内容,借助本课程内容与通识课程内容的叠加,破解单一专业知识的传授劣势,重点在“以教促学”的路径上进行探究,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改善,达到学生选修课上“真学习”的课程改造目标。

具体教学改革操作中,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生育、成长、年老、迁移等多任务角色,以辩论、研讨、表演等多种沉浸式体验方式,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热度。同时,将主讲教师的科研课题和项目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充分知晓在所学课程内容中国家重大现实问题和现实需求,通过科学问题的烘托,培养学生发现重大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深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实战力度”,又强化学生关心关注实际社会经济问题。通过以上探索,最终构建了“知识点切入+生命情境体验+人文教育+需求引领”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既有经济理性更有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做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助力新文科建设走实向深。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文科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豆文科作品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孙文科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