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赋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构建研究

2023-10-25欧阳琳李阳升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8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

欧阳琳 李阳升

(作者单位:1.邵阳学院档案馆;2.长沙市公安局警保部计财处)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各类相关信息进行全程记录,形成产品信息数据,并通过大数据信息应用系统对该产品进行核查认证、追踪、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是以农业信息大数据为支撑、以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为依托、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设备,通过信息推送或者用户选择,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以及个性化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使用户随时随地享受农产品信息检索、查阅等服务。大数据具有海量、高速、多样化、真实全面、有价值等特点,能降低运营成本,整合优化信息资源,完善产业链,提升社会效能。

一、研究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们的生存与健康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问题是涉及民生、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1985 年,英国首次发现致死率高、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疯牛病,随后在全国蔓延,导致屠宰焚烧病牛1 100 多万头,造成数百亿英镑的经济损失,至1990 年扩散、暴发、传播到世界100 多个国家,对各国的养殖业、饮食业及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给动物、人类的健康和国际经济带来了全球性影响。2000 年以来,欧盟制定和实施相对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法律,如《牛肉标签法》《欧盟食品法》《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等。美国于2002 年强制性实施《食品安全跟踪条例》,明确要求对食品的生产、包装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进行追溯,并建立全面覆盖的养殖行业和动物记录的信息库与国家动物识别系统的数据库。澳大利亚和日本也于2001 年制定国家牲畜标识系统和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韩国于2003 年颁布并实施农产品溯源体系的相关法律。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推动了数据资源开放共享。2017 年,我国实施《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2018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质量兴农之路,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2020 年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将大数据正式列为新型生产要素。2021 年我国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完善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李艳梅认为大数据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遵循供销产业链的市场规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杨茂、刘阳阳提出大数据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成本效益不高、信息不对称、产业链不完善、法律不规范的缺憾,要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运用大数据科技引导农业走向生态保护型、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张凯鹏提出要针对数据信息收集、管理规范不统一和对各个环节的管理效率提升等问题研究创新模式和对策[3]。王可可、陈志德建议从信息的采集、存储、应用三个层面构建高效、防伪、可信、易监管的质量安全溯源系统[4]。

以上研究都基于大数据的单方面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中的具体问题或环节进行论述,概括性和针对性不强,不能实施精准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安全问题

不可否认,农产品大数据的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和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保障数据资源安全是首要问题。如被伪造、篡改、恶意利用,将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威胁社会稳定。2013 年至2016 年,中国电信全资子公司数据库中超2 亿公民个人信息被陈亚华以2 000 万元的价格出卖。国际化妆品巨头企业雅诗兰黛4.4 亿条邮箱记录泄露,涉及大量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审计日志;以色列640 万选民的个人信息数据泄露;巴西卫生部官网存在严重的漏洞,导致2.4 万亿人的巴西个人数据信息泄露等。这些真实的案例,反映出数据资产的流失和品牌信誉的坍塌,使企业面临声誉和资产双重重大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威胁国家安全。因此,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已刻不容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感染疫情,使社会各行各业“休眠”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它们的发展轨迹。疫情影响下,农产品销售变得异常艰难,生产、流通、销售、需求各环节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公众消费在物理隔绝之下经历颠覆性重塑,形成了新型的消费模式和服务模式。随着依赖于大数据技术支撑的无接触经济异军突起,在空间隔离的环境下,推动商品交易的经济活动在线商业模式顺利进行,并加速涉及无接触商业活动的发展[5]。在行业自救的同时,促成消费新理念、新趋势和新行为。公众对农产品的安全性、健康性、便捷性的需求日益强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民众更广泛的关注。

(二)管理标准不统一

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分类较多,包括:按级别(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按性质(强制性和推荐性),按内容(食品工业基础及相关标准、卫生、通用检验方法、产品质量、包装及容器、添加剂等标准),按形式(文字表述、实物、音像等),按标准的作用和范围(技术、管理、工作等标准)。据统计,这些标准共包括20 多部不同级别的法律、150 多部规章制度、40 个部门的行政法规。种类繁多的法规和各级标准交叉,导致准入机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形成管理漏洞与执法盲区,使违法者有机可乘。而且相关的法律规范制度名目众多,但相对独立,覆盖面局限又因立法部门权责限制,造成部分法规严重滞后。

(三)多头管理、监管不力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有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局、质监防疫局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协调联动性差,各自为政、行政管理成本高,加上部分单位服务性意识不强、管理效率低下,权责不清,相关检测中介机构如同虚设,违法成本低廉、违法者心存侥幸、变本加厉,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溯源追踪困难重重。

(四)投入成本高

运用大数据可极大地提高信息利用率和降低溯源追踪成本。但农产品的产销大都是薄利多销。众多生产者和小微企业没有足够收益,难以支撑产品溯源系统运行成本。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因受地域环境和保鲜流通条件限制,处于小规模、区域化生产现状。因此,单位成本高,农产品数据信息利用率不高,生产者和企业不可能自主参与高投入低回报的溯源系统建设。这需要当地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信息库、服务平台推动溯源系统和推广应用,同时要避免运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导致抬高物价造成的市场经济动荡。这给地方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投资困境。

(五)社会关注度和公众参与度较低

民众受限于学历层次、认知水平、消费方式等对大数据技术应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查询意识欠缺,导致溯源系统使用的受众非常有限。随着直播电商的迅速发展,小程序、直播带货等使农产品销售要求无门槛,人人都可以做且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导致市场上的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不法商家有机可乘,损害消费者权益,市场监管困难,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一般消费者不关注、不了解、不使用,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使用范围十分狭窄,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三、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法制,管理标准化

我国于2021 年12 月30 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管控、标签和广告说明、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为食品安全、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保障。使消费者、生产企业、流通和经营企业通过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进行全程追溯。实现农产品一物一码,使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通可追踪、质量可溯源、责任可界定”。通过智能管理系统有效降低各环节的运营成本,提升农产品企业经营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达到产业链前端和终端的双赢互惠的社会效益[6]。

大数据为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监管效能、明晰责任主体、确保信息安全、管控风险、制定相关立法等提供实证依据与赋能,使立法和执法更有针对性、更显实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能明晰责任环节和责任主体及打击违规行为,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履行职责,规避风险,增强企业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具有更广的发展前景[7]。

从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可以了解到农产品从生长环境、生产资料、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到餐桌等各环节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区域性品牌农产品因生产环境的独特性、产品的稀缺性和地域垄断性等特点,赋予区域性品牌农产品使用共享性和产权公有性特征,而具有功能价值、象征价值和情感价值。又因地域性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流通渠道与产品结构单一和品牌过度使用等诸多因素影响品牌价值[8]。

(二)加强政府资金投入,降低运行成本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很大,各地域降水量和气候差异明显。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周期跨度较大、分布地域广阔且地形气候复杂多变。我国农业产业及农产品生产以众多的散小生产主和个体农户为主体,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不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生产的现状,导致薄利多销的农产品生产行业缺乏自主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建设的动力。为此,需要当地政府财政投入资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建设推广和应用。需对溯源系统中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储存共享等技术加强投入和创新;有效规避风险,对参与主体进行精准分类,降低运营成本,建立统一平台,提升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效能。

(三)强化市场导向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控能力直接影响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关注度和参与积极性。在实施大数据助力到赋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构建中,发挥信息化共享、培育优质市场、挖掘潜在用户,提升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注度、参与度、认识度。从主体层面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强化社会各层面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提高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数据的公开度,形成品牌效益和企业文化软实力[9]。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类纪录片,以视频的形式在视觉上刺激观众的味蕾,通过色、香、味激发观众的关注度,引发观众强烈的共情,增强观众对食物从原料到加工到食用各环节的关切,有效地推广和传播饮食文化,使“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四、结语

当前,为保证民众饮食健康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建设要坚持统筹发展,坚持整体协同和安全可控,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持续创新治理方式、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利用大数据赋能政府部门强化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整合优化各类资源、降低社会成本,对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质量”知识巩固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