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2023-10-24郭小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郭小丽

【摘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中语文阅读具备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独特优势,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维度落实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了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有效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就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9-0181-03

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高中学段是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受到了许多语文学者的关注,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场地。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积极又熟练地对支配信念或行为的信息进行不断解析、综合和评估的过程。批判性思维表现出具有求知欲的主动性、思想上的主动性、不断审视的反思性和全方位思考的全面性。从认知层面来看,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他人思维的一种审视和理解,也可以解释为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从态度层面来看,批判思维的实质就是对片面的思维方式和现成的思想、思路、结论、政策进行多次解构和辩证的思维过程,体现为一种自由的精神和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代表着当前我国中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多次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并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到各个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渗透至具体的教学中由此成为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语文学科作为与思维关系最密切的一门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学科,首先成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先锋。尤其是语文学科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重要素养的体现就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塑造。但是,在当前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未能将这一培养目标有效地落实,教师的阅读教学对批判性思维不够重视,只是一味地进行模式化的应试教学,这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养成,缺乏高阶的思维技能。因此,将批判性思維的培养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迫切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够适应当今社会从培养知识技能人才逐步向塑造具有核心素养人才转变的发展趋势。我国在2014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中包括批判性思维。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上,教师都不应该忽视对学生反思、批判思维的养成,要深刻地意识到这样的思维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实现未来多方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高中语文阅读中蕴含的丰富的批判性思维教学内容就体现出相比其他学科对培养这一思维更显著的优势,通过强调阅读教学来引导学生形成具备理性且有深度的批判思维惯性,不仅有利于构建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而且能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供有效的支持。

其次,批判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必要途径。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教学要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的字面理解,要形成深层次且伴随着思维活动的有效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语言的时候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要提出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的逻辑,并且能够找到合理的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对文本进行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评价,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并提高审美情绪和阅读品味,进而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信息世界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最后,语文阅读教学具备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独特优势。高中阶段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黄金时期,而以语言为基础的语文课程相对于其他抽象的理工学科又非常适合批判思维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成为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主战场。阅读建立起学生、教师和作者对话的桥梁,有助于三者之间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若能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成为学生有效解读文章、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也能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改变过去只是一味接受的死板模式。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实施策略

传统的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对文本的一元理解,学生对文本的质疑或形成的新的观点往往会被教师因偏离教学主题而否定,或者因观点新颖而得到盲目夸赞,这类做法都显得片面和武断,使得其不能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多元解读,导致学生失去思维拓展的机会。将批判性思维渗透入阅读教学能够形成多元思维,但这种多元性要与单纯求异的极端思维区分开来。它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深化发展与多元拓展,是对学生完整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策略有效构建的落实,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过程。所以,对思维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也必须贯穿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

但是由于目前社会背景、教学环境和思维培养的目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导致批判性思维培养在阅读教学中遭遇诸多阻碍。即便如此,只要找出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仔细审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能为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提出有针对性并可供操作的策略,为语文阅读的教学描绘更加健康的发展蓝图。例如“尊师重道”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重伦理、轻科学”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局限在教学课堂中就表现为学生一味接受教师输出的统一思想和看法,导致学生在思想上缺乏发散的空间和独立的判断力,在态度上缺乏积极探索求真的意识;再如现行考试制度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分数的提升,而思维的培养需要在长期反复的实践中反复进行,这就制约了思维培养在教学课堂上的开展,使得教学活动只能是考试的附属;另外,教师自身批判性思维素质的限制和学生知识背景的局限都降低了批判性思维在教学实践开展的现实性。基于此,以下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分别提出实施策略。

1.课前:精选教学内容,搭建批判性思维发展舞台

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师在这节课上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学生在这节课中的收获,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是否能塑造批判性思维起着基础的决定性作用。日常的教学内容缺乏对思维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合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无法支撑起学生批判性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能调动学生批判性思维、适合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特点。

首先是教师自身要主动积极地求变,跳出对教材的定势解读,改变直接向学生输出观点的方式,强调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情节突转之处、情理悖谬之处、因果乖谬之处、比较异同之处等,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从一维走向多维,从浅表走向深层,从碎片化走向链条化。比如《窦娥冤》一文,可以在因果乖谬之处设置问题,形成冲突。教师可以围绕“窦娥为什么冤”这一主题给学生设置阅读的目标,学生既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文章主旨,又可以在不断进行质疑和验证的过程中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真正实现能够让学生立足于文本去思考,打破定向的应试思维。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要仅停留在对课本的扩展和延伸,还可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重构,在把握好教材的设计意图和传达理念的基础上,能动地去建构适合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群文阅读,按照实际的学习需求围绕着一个主题对阅读材料进行重构,进行多文本的横向比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最后,为了防止学生形成为了批判而批判的错误思维,造成对课文的过度解读,教师应该仔细梳理适合进行批判性解读的阅读篇目,让学生在合适的平台上进行批判性阅读训练,才能提高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

2.课中:优化教学模式,释放学生批判性思维

为了探求出一套适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围绕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质疑,唤醒问题意识—深入探究,升华学生思维高度这一逻辑展开。问题情境的合理设置能够推动教学活动朝着教学目标顺利地开展,学生可以在问题情境的氛围里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教师可以借助探究性问题、矛盾性问题、假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几种有效提问方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荷塘月色》一文,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文章开头的描绘,学生容易形成对作者心情是郁闷的理解,但是下文在对荷塘和月色的描写时又能读出作者平静的心境,教师就可以根据前后的冲突和对比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且交给学生质疑的办法。根据不同的情形,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种推进思考的方法,一是对问题或矛盾进行逻辑分析,得出合理观点;二是在阅读过程中首先形成初步判断,再寻找论据对这个判断进行论证。教师在面对学生质疑的时候不仅要做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还要根据即时的课堂生成进行追问,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所质疑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探究,这有利于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教师要基于大语文观的视野,通过学生的质疑精确找到课堂内容的拓展点,将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一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逻辑推理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养成探究意识和习得思维的策略。

3.課后:批判训练与评价,巩固学生批判性思维塑造

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在不断的反思和求证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评判训练巩固学生的思维塑造。一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写作,以相对自由的方式记录当下自己的想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或回顾时有迹可循,也是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二是教师可以以辩论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选择一个契合培养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最大程度施展批判性思维的机会;三是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同学之间进行分组讨论,把问答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讨论与交流思想的机会,让学生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批判更加合理、思维更加开阔。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能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有方向性和有效性,使语文阅读的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架,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从评价主体来看,可以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等多元的评价模式,让学生在接受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启发和引导思维的发展。从评价内容来看,要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的评判标准,可以从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确定综合性评判指标,能够让学生收获较全面的反馈。例如,要对学生的反思性写作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同时关注学生的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性、能否进行有效反思、是否具备足够的探究意识等。从评价工具来看,要采用多样的评价工具来丰富评判的结果,侧重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传统的评价工具通常是练习题或者试卷,然而这对学生思维的评价容易有偏颇,不能做到准确地监控和评测。所以,教师可以参考薛晓螺教授提出的“阅读表现核对清单”,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点赋予每一项评价内容不同的分值,学生可以对照相应的清单了解自己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例如将“把握文本情感脉络,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作为一篇课文的主要学习任务,就应该将“阅读体验”和“价值认同”当作是主要教学目标,相应地提高这两项教学目标的分值以适应这类教学任务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欧阳林.思辨性阅读:从理解、求异到建构[J].语文建设,2018(1):18-21.

[2]薛晓螺.新课程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81.

[3]殷宝霞.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途径研究[J].作文,2020(40):32-34.

[4]乔丽.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思辨阅读中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20(8):4-5.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