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

2023-10-24陈榕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小班幼儿

陈榕

【摘要】主题活动也可以称之为多元智能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将贯穿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能力的培养目标,可以使幼儿获得新的、联系的、整体的有益经验。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均会得到提升。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素质教育要从小班幼儿教育开始,培养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为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小班幼儿的观察力刚刚萌芽,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做到像中大班的孩子那样按计划、有目的去观察,所以小班的教师如何做到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观察行为尤为重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更是为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发展与收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小班幼儿  主题活动  全面和谐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9-0148-03

主题活动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然后进行延伸、扩展,这些活动仅仅围绕这个话题而进行,这个话题始终贯穿于主题活动的始终,小的活动构成一个小主题,几个小主题就构成了最后的大主题;幼儿园的主题一般选择节日性、季节性以及幼儿感兴趣的兴趣点为话题,这样的话题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从而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能够“学以致用”,当幼儿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学习的兴趣必定会更加浓厚。所以虽然有可能在某段时间会感到幼儿不像领域活动那样学到很多知识,但是长此以往,幼儿将收获得更多。

小班幼儿年龄小,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活动才能激发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如何支持幼儿才能够促进幼儿在这个活动中有所收获也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小班幼儿如何在主题活动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追随幼儿兴趣,确定主题

《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中说到“主题的第二种来源是社会生活事件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在社会生活事件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两者中,应以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为主。这是因为,只有与儿童相关的主题,才能真正引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首先,所选的题材一定要是幼儿所感兴趣的,有一天中午餐后带领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有一个孩子发现了幼儿园绿化带的小路边有一个小蜗牛壳,其他的孩子们闻言纷纷围了过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自己对蜗牛的认识与见解,有的甚至还伸手去摸了摸那个蜗牛壳,接下来,孩子们来了兴致,纷纷在附近的草地上寻找了起来。从那以后,不管是餐前亦或是餐后的散步、晨间户外活动或是下午操前后,只要有到户外场地活动,孩子们都自发地在各个角落寻找蜗牛的身影,不仅如此,孩子们在家的小花园、长辈种植的小菜地、公园的草地上都乐此不疲地区发现着、寻找着小蜗牛,并把找到的蜗牛或者是蜗牛壳带到班级,在此,不难看出,孩子们对于蜗牛这个自然小生物是喜欢的、充满着兴趣的。

其次,所选的题材一定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超越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理解与感受就不会那么贴切与吻合。小班的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充满了兴趣,3~4岁的幼儿对于动态的物体更加喜欢,但是由于年龄偏小,在观察的过程中,他们基本只停留在表面较之肤浅的观察上,还不会做到比较有目的去观察,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观察目的也常常会随着观察过程发生转移。当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某一物体特别热衷,而这一物体又正好是比较常见的、无害的,比较符合这个年龄特点的幼儿去观察的,那这个主题基本就可以确立并展开了。

因此,我们在考虑幼儿园课程的主题时,应把着重点放在对幼儿生活的关注上。小班要开展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活动?当然关键的所在是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这是因为,只有与幼儿相关的主题,才能真正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对于其感兴趣的物品或者事物才能更加地专注、保持更久、更加新鲜的热度。

二、跟随幼儿脚步,发展主题

(一)教师充分了解本班幼儿水平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智力水平、身心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小班的幼儿虽然能够运用感官去感知事物,但是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并不长,一般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在观察事物方面,也常常是较为零散的,基本做不到总体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种事物。小班的幼儿还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兴致,对新鲜事物也具有强烈的探知欲,特别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他们所想了解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很多时候在成人看起来非常肤浅和幼稚,但是对于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激发作用,这个阶段的儿童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也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所教授的事,并有动手尝试、想要探索其中的奥秘的愿望。

作為教师,不仅要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更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最近发展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笔者发现本班幼儿特别喜欢夸大想象,把没有的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想象的发展,也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下事物的影响比较大。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象比较被动,主题也不太稳定。在主题活动进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蜗牛为什么不伸出头来特别感兴趣,此时的他们便开始大胆地想象起来,有的孩子说蜗牛害怕人,所以不肯从壳里出来;有的孩子们说蜗牛肯定在壳里睡着了;还有的孩子说蜗牛跑去它们爷爷奶奶家玩了。这个时期的幼儿常常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而不会去考虑想象的目的。然而他们不会表达自己,但是也能够做出一些举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当孩子们发现蜗牛没有食物吃时,他们愿意从家里把自己最喜欢喝的酸奶拿来给蜗牛吃。当他们发现蜗牛房变脏时,担心蜗牛住在脏兮兮的蜗牛房里会感觉不舒服,于是积极地帮助蜗牛清理蜗牛房,给蜗牛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看着变干净的蜗牛小屋,孩子们开心地笑了。由此可见,本班的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超级富有同理心和爱心,也乐意根据自己的发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实施的过程中获得大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二)教师充分理解支持幼儿发展

1.善于发现教育契机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就极力主张以大自然和大社会为活教材,主张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该要反映幼儿的生活,主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灵活应变,主张以活动教师、活动幼儿进行活的教育。《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中也指出教师应该要经常带孩子们接触大自然,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幼儿的表现有时是无意识的,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条件并有意识地去认真观察幼儿的各种表现,当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草丛里乐此不疲地寻找着小蜗牛时,笔者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多次利用餐前餐后散步的机会鼓励孩子们积极地进行寻找和探索。《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要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教师的赞赏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一股推助幼儿去探索和挖掘的动力。

2.跟随幼儿兴趣脚步

作为教师,要及时地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他们的所想,看他们的原有经验是什么,又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什么以及他们的兴趣点是什么。通过仔细观察笔者就发现,开展蜗牛这个主题不仅契合班上个别幼儿的需要,又能符合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通过主题活动的不断推进与展开,笔者也发现自己所选择、设计的每个环节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是幼儿生活中切实存在的。笔者不仅主动投身到幼儿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的同伴、玩伴,还与幼儿一起感受生活,真正体验幼儿的生活世界,探索发现幼儿生活世界里的兴趣、需要,还判断它们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然后进行不断提取与加工,最后以幼儿喜欢的方式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师要想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不仅要给幼儿提供探索和发现的机会,更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幼儿的视觉出发看待问题,跟随他们兴趣的脚步,选择与他们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进一步支持幼儿的发展。

(三)整合五大领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意味着,不能单单关注领域,也要关注领域的多种可能,还要关注不同领域间的相互渗透。陈鹤琴先生还把幼儿园五大领域称为五指活动,他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比喻为人的五个手指,共同生于一掌,血脉相连,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由此可见,主题活动能让五大领域互相融会贯通。

孩子们喜欢亲近大自然,对蜗牛感兴趣,并能够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并用多种感官和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在亲子猜想蜗牛空壳的秘密中,孩子们能够尝试将亲子上网搜到的答案画在纸上,还学会了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并理解家长记录的文字和画面内容是一一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理解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升华。在寻找蜗牛的过程中、在探究蜗牛爱吃什么食物中,孩子们积极地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在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够做到注意听并做出回应,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愿意与同伴进行交往,对群体活动有兴趣,对于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也能够与同伴一同商量并进行解决;当一起研究出蜗牛爱吃的食物时,孩子们都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高兴;当大家一起为小蜗牛清理它的小房子时,分工合作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孩子们提出要轮流养护蜗牛时,纷纷在预约版面上进行预约,也看得出孩子们非常喜欢承担一些这样力所能及的小任务;幼儿愿意学唱与蜗牛有关的歌曲,也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蜗牛的各种形态,并能够用多种生活材料、美工材料制作出栩栩如生的手工蜗牛。一个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话题,必定能让所有的领域产生密切的关联。

三、调动家长资源,丰富主题

教师的个人时间、知识、经验、精力等都是有限的,要想开展好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将家长视为合作的伙伴和幼儿教育重要的人力资源,并努力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下真诚合作。不同职业的家长可以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教育资源,教师要学会积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来丰富班级主题的开展。幼儿园所有活动的开展与进行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所以家园是一个合作与共存的关系,缺一不可,脱离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有效地去促进幼儿的探究与发展。

当孩子们发现幼儿园内寻到的基本都是蜗牛壳而没有蜗牛活物时,家长们积极自发地利用周末带孩子们外出踏青或者去农田菜地附近寻找爬行的活蜗牛并带来幼儿园供所有的孩子们观察、了解;当国庆假期回园发现小蜗牛多天以来在幼儿园无人照顾,或虚弱或死亡的时候,都伤心不已,于是孩子们纷纷提出要把小蜗牛带回家养护。孩子们都想把小蜗牛带回家,那家长们会是什么样的想法呢?家长们是否愿意支持孩子们的这一个行为呢?答案不得而知,那作为教师,如何做才能让家长更进一步地去支持与配合呢?于是笔者设置了一张节假日认养蜗牛预约表,让家长们自由选择是否预约领养,结果让笔者非常惊喜,因为家长们没有觉得这是一项麻烦的任务,而是纷纷和孩子们一同在预约板上留下领养的日期。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换来了孩子们更加强大的动力与探索欲望。

在主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地调动家长资源,做好家园配合,不仅可以让家长切实了解本阶段班级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同时也可以使家长们逐步意识到自己也是儿童教育的主体,自己有责任与老师、幼儿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大胆地去探索、去实践,教师应该跟随幼儿的脚步,基于儿童的视觉去重新思考,有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们指引你的,是更加有趣的科学探究之路。要树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全新理念,教师应顺应幼儿的意愿和兴趣,不把成人的意愿和要求强加于幼儿的头上,凡是能让幼儿想的,让幼儿想;凡是能让幼儿做的,让幼儿做;努力做到顺其自然促成幼儿“水到渠成”式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徐则民.走进游戏 走进幼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