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野下落实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3-10-24郑明新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郑明新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提出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次全面的改革,需要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看待,而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首先达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高度统一和有效互促。笔者将根据自己的经验,就“新课标视野下落实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这个题目撰写本文,立足于“核心素质培养”的基准来阐述若干认识,希望能对诸位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核心素质培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9-0040-03

小学是我国系统教育的基础学段,学生们在这一阶段所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培养性大于研究性,即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们的个性化课程综合素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客观事实,习惯于将完成教学大纲和教案中规定、预设的知识、技法讲解任务作为上好一堂课的主要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尊重以及生本学习素养的有机培养,从而在客观上大大降低了数学教育的价值,同时也给自身后续工作的优质开展埋下了隐患。据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学”和“教”的关系形成全新的认识,真正树立起“成就学生”的科学意识,以此作为构建高质量课堂的核心指导。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小学数学是教育的基础,它将面对全体学生,数学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活学活用。同时核心素养也反映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数学中的知识点进行紧密联系,在做题时做到游刃有余,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二、在构建核心素养课堂中落实差异化理念

1.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

“核心素质培养”的关键在于对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这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所具备的差异性条件和状况来构思差异性的教学引导计划,以此来融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诉求。说得具体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这项工作时理当恪守以下几方面准则:第一,要恪守“能力相符”的准则,确保课程教学的主题、方式和要求与目标学生的当前阶段的总体能力相匹配,同时又要有意识地融入一部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第二,要恪守“扬长补短”的准则,一来为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数学优势而提供足够的平台、窗口,二来更要对标于他们的弱项来做精准强化。比如,对于“底子”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基础概念的解读和一些简单技法应用题目的讲解上来,帮助他们率先渡过基础关;而对于整体情况比较理想的学生,教师则可将教学高度提高到对应用性例題的讲解上来,同时还要注重对涉及不同板块内容的综合性题目的有机引入;等等。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输出就可以达成“精准爆破”的目标,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当前作为薄弱的课程项目来为后者赋能,而学生自然也会在这种模式下获得更为轻松的课堂学习体验。

2.完善对教学方案的动态优化

“世间万物均非一成不变”,作为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小学生自然更是如此,他们每一天所具备的条件和情况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构建起初始学情档案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方案之后继续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正确意识,常态化地保持对每个学生后续阶段学习行为、状态和成果的动态观察和跟进总结,在第一时间发现他们所暴露出的新问题、表现出的新想法和取得的新成绩,把这些内容全部整理、归入到学情档案和教学计划当中,以灵活的姿态做出相关更新、调整,从而进一步强化有关工作的作用续航效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结束一个单元的整体教学之后,在设计本单元专项考查材料时,有意识地融入几道包含上个单元核心知识成分的题目,综合对比学生们在前后两次考查当中对应的作答表现和得分、失分情况,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出哪些学生仍旧存在短板,而哪些学生已经基本实现了知识的“全知全会”,并做出针对性的引导方案调整。依托于这样的方法,“核心素质培养”课堂的构建就形成了立体型的结构,能够从时间维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最大化的领域覆盖,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更长时间里彰显出积极的能动姿态。

三、在构建核心素养课堂中落实生本教育理念

1.优化课程导入工作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但又不足够稳定,因此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走私”之类的问题,故而“核心素质培养”视域下的课堂导入工作应当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出其认知资源灵活开发和学习意识有效集中的核心作用。据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工作时,务必要立足于生活化的总体视角,根据学生所熟悉、好奇的生活要素来设计出对标于课堂教学主题的情境或材料,以此来迅速缩短学生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效激活、释放学生们学习、探究潜能和灵感,同时在客观层面上开辟出更多的引导学生理解、内化课程知识信息的渠道。比如,对于《观察物体(二)》这一部分的课程导入设计,教师不妨运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出几座本地标志性的建筑物或者学校里的教学楼、办公楼等建筑,让学生们结合图片还有自己平日里的观察体验来谈谈这些建筑从不同角度去看的话会是什么样子,并将相应的图形简单地画下来,而后再引导学生开始本堂课的正式学习。借助这样的措施,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价值,也能够借助自身已有的生活体验降低理解、消化的难度,而教师则可获得更丰富的展开“核心素质培养”引导活动的日常素材。

2.树立“留白”教学意识

绝大多数的小学生们虽然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思维,但是也同样是因为这一“缺陷”,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有着极大的“脑洞”,能够凭借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形成很多不同的想法和全新的认知,这理当成为开展教学引导工作的一大资源。基于对学生这一特点的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核心素质培养”课堂时务必要树立起“留白”意识,不要像“保姆”一样在课程教学中把所有的知识内容都“一网打尽”,而应当有意识地预留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探究价值、空间的问题当作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的核心,同时还应组织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多元沟通,充分激发、释放他们的认知潜能、思维灵感和表达热情,推动学生个体之间知识、方法、思路、灵感和心得的“互通有无”,以此来使“核心素质培养”的要义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体现。例如,在完成了《条形统计图》这一部分的教学后,教师便可以将“条形统计图”有关的知识内容整合起来,引导学生们思考一下这类统计图在资讯呈现方面有什么样的优势,同时还可鼓励学生自由结成几个小组开展交流;倘若学生们遇到了一些思维瓶颈,那么教师不妨引入“不同月份的工厂产能统计”“年降雨变化统计”以及“一日时间安排表”等实例来给予必要的提示。通过这样的引导方法,学生们在“核心素质培养”模式中就能够进一步促成自我学习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教师也可以立足于自身角度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做出教学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3.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正处于“心智方开”阶段的小学生们很少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常常能够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此外,小学生对于成人——尤其是教师的生活是非常好奇的,十分乐意于以独特的形式参与其中。立足于对这些事实的认识和利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依托于新課程标准的核心要义,把“翻转课堂”——即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带入到“核心素质培养”课堂的构建工作当中,挑选一些难度适中或者具有一定复习属性的课程,把这些课程的讲解任务交给具备一定条件、意愿的学生来完成,自己则以“助手”的身份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可发动其他学生和这位“小老师”做积极互动,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让“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智慧沟通变得更为通畅、深化。比如,对于《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教师便可委派给课代表或其他成绩较好且相对稳定的学生以讲解的任务,协助他们完成“教案”编写、例题整理和案例搜集等方面的工作,使他们得以根据“面积”等之前学过的课程主题来运用相关实例完成对“大数”加减法的基本讲述,并积极引导其他学生就“大数”的加减计算等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安排双方进行深度互动。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思维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同时也可以营造出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使教师得以从完全角度出发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心态,以此来促进“核心素质培养”课堂的高质量建成。

四、在构建核心素养课堂中落实体系性教学理念

1.融入“大单元”教学模式

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处于相对较低的层级,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要素有时很容易被过于繁琐的具体知识、技法学习活动掩盖住,无法为教师所及时发现。传统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常常以“课时”为基本单位,对知识体系的生成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标于新课程标准的综合内容,在结束了基础教学工作后积极突破“‘课时’本位”的桎梏,转而从“单元”的高度出发,对单元内不同课时的内容做贯通性整合,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理解、把握这些知识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对多元知识模块的认知和运用思维,从而形成更为可靠的数学知识、技法应用基础。例如,在完成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基础教学后,教师不妨把本单元当中所体现的涉及“小数含义”“小数性质”和“小数计算”这三大项目融合起来,依托于小数的常规运用形式设计出“概念——性质——运用方法”的逻辑思维链条,并且在链条当中融入相应的例题当作支点以满足学生的理解、记忆需要。依托于这一教学路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状态便可以从高维层面出发呈现在教师和学生自己面前,同时也能从另一个方向切入实现生本资源的多维开发、利用,继而完成“核心素质培养”课堂的高阶构建需要。

2.开发思维导图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教学引导工具,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将“学生——课堂——教师”三者有机联系起来,是搭建师生双元交互体系的必要凭借,也是新课程标准当中所极力提倡的一种教学工具。就某种意义而言,思维导图可以被视为上一点中“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工具,然而其所能够表现出的知识资讯维度通常更加巨大。据此,小学数学教师不妨运用思维导图来促进“核心素质培养”课堂的建设,引导学生对更大范畴当中的知识内容做总体整合,从这些知识要素之间的推进关系当中来完成对学生目标信息认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飞升”,从而在更深层面上促成生本自主学习、应用素养的生成和优化。比如,对于“四则运算”这一模块的复习,教师可以设计出“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个模块,利用经典例题作为“引线”将这些模块串联成一幅完整的导图,最后在核心模块中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类型的乘法所共同遵循的计算法则和运算规律,使学生可以直接将这些内容转录到自己的脑海中。通过对这一工具的有效运用,学生们的知识体系构建工作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具体,而教师对于学生总体学习状态、质量、进度和成果的了解也会更有“准头”,二者之间自然可以开展更有效率的互动配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的放矢”才可以做到“百发百中”,任何一项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都必须以了解学生、满足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为核心宗旨,否则便只能是教师自己的“独角戏”,必然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树立起鲜明的“核心素质培养”意识,围绕多元主题设计、执行系统性的策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实现个人数学知识、技能的有效认知、掌握,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和灵感,彰显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综合学习优势,构建起他们脑海当中那座完备的数学“大厦”,从而为其日后更高阶段的课程核心素养形成打下基础,并为基础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郝建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1(36):63-64.

[2]赵菊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

[3]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2):74-79.

[4]张彩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探析:内涵、价值及培养路径[J].教育导刊,2017(1):60-64.

[5]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1):35-37.

[6]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PISA2012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5):72-78.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