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诚”铸校,提升办学品质
——瑞安市第四中学创建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的实践

2023-10-24林朝阳浙江省瑞安市第四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26期
关键词:校本学校课程

林朝阳| 浙江省瑞安市第四中学

创建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是瑞安市第四中学近年来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机遇,也是在新形势下推进立德树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的创建中,学校在校园文化和课程建设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依水讲诵,诚绿交融,打造“诚”文化

学校以“做人惟诚,做事惟精”为办学理念,并以“至诚致成”理念为指导致力于打造“诚”文化。“诚”文化打造的具体行动主要分三步走,包括器物的建设、制度的建立和品牌的建成。

(一)融合环境,建设文化器物

为了让师生抬头就看见“诚”字,学校把“至诚致成”“做人惟诚”等包含“诚”字的标语贴在墙上、刻在石头上,形成关于“诚”的墙文化和石文化,并用“诚”字来命名楼宇和道路,比如“则诚楼”“至诚路”。“诚者,天之道也”,学校给三幢综合楼分别取名叫“天贵楼”“天瑞楼”“天荣楼”,这源于学校所在地莘塍街道南镇村的三位名人缪天贵、缪天瑞、缪天荣。缪天贵是我校首任校长;缪天荣是我国著名眼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缪天瑞是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诚之者,人之道也”,学校给三幢教学楼分别取名为“正则楼”“敬则楼”“则诚楼”,寓意效仿天道,而且对应本地历史名人叶适(字正则)、蔡敬则、高明(字则诚)。总之,学校在花园式的优美校园里建设文化器物,“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能育人”,达到“诚绿交融”的效果。

(二)立足制度,落实文化行动

学校建立制度,把“诚”文化落到行动上、落到实处,使“诚”文化在学生心中内化:在平时的考试中设“诚信考场”,引导学生在“无人监考,诚信答题”的行动中学会自律和自觉;期末评选“至诚学子”,发挥先进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定期开展以“至诚致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摄影比赛、绘画比赛、作文比赛等,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和体验学校的“诚”文化。此外,学校每周举行一次宣誓,宣誓内容为《瑞安市第四中学学生誓词》,具体如下:

我谨记“日省吾心,日新吾行”的校训,崇尚至诚、自觉、乐智、创新的价值观,做人惟诚,做事惟精,积极参加精简的课堂变革,精致的德育活动,精准的评价项目,精诚的文化建设,力行“五深”,告别“三闲”,优化“三生”,做一个知行合一的时需人才。

(三)提炼项目,打造文化品牌

学校在打造“诚”文化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炼项目,形成了“十诚景观”“三生十节”“六诚党建”三个文化品牌,建成了两个长廊和一个“至诚园”。

1.“十诚景观”:一诚一景,一景一诗,“,“诚绿交融”

学校沿校内的仙浃季河建成“十诚景观”文化长廊,刻写十景名称(巽风送诚、开诚布道、天道惟诚、聚星悦诚、诚思彼岸、此岸慕诚、月泉传诚、聚鲲来诚、胸怀诚竹、诚意闻樟)和十首五言绝句,使“诚”文化与校园美景交融。

2.“.“三生十节”:“三生教育”,十节活动,“,“依水讲诵”

学校还沿仙浃季河建成“三生十节”文化长廊,与“十诚景观”文化长廊分列来曦桥两边,刻写“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和“十节活动”(“十节”即体育节、艺术节、悦读节、科技节、技能节、寝室与社团文化节、生活节、生命节、生态节、心理健康活动节)内容,映照着仙浃季河水,貌似脉脉讲诵。

3.“.“六诚党建”:一诚一品,六诚融合,促党建深度

学校实施“六诚党建”(其架构如图1所示),以“一诚一品,六诚融合”为理念促进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热诚从业”,即融合学校“四联三比三满意”教育教学活动(“四联”是指党员联系教研组、联系班级、联系寝室、联系尖子生边缘生后进生;“三比”是指党员比模范、比勤奋、比成效;“三满意”是指党员的“四联”工作获得学校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实施“融合共进”工程,建设清廉党风。

二是“笃诚向学”,即融合学校的师德师能培训,实施“思想强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凸显思政清明。

三是“竭诚为政”,即将党支部建在年段,将党小组建在学科备课组,实施“堡垒加固”工程,夯实党建基础,建清廉党政。

四是“精诚爱校”,即实施“细胞强健”工程,严把党员入口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凸显清正的党风、校风、教风。

五是“真诚育人”,即以“品牌创建”(“三生教育”)作为党管学校德育的抓手。

六是“虔诚致道”,即融合党建“清廉教育”,开展“至诚致成”校园文化建设,建成党建“至诚园”示范窗口,凸显全面从严治党的校园文化。

学校以“六诚党建”品牌的建设提升德育质量,凸显党建特色。该品牌获温州市党建示范创新成果一等奖。

二、以人为本,指向发展,建设“精”课程

(一)“三生教育”课程

学校推行“三生教育”已有二十年历史。在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过程中,“三生教育”课程逐步形成了序列化、精致化、器物化、节日化等特点。

1.序列化

从分年级的角度来看,高一年级主推生命滋养课程,高二年级主推生活修养课程,高三年级主推生态涵养课程,为广大学生兴趣的培养、潜能的挖掘、综合才能的提升搭建广泛的平台。

从分主题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年级都包含“三生教育”内容,不过从高一到高三,“三生教育”的指标是逐年深化的。比如生活教育,要求高一学生学会“自理自立,明确习惯”,要求高二学生学会“自觉自制,强化习惯”,要求高三学生学会“自律慎独,优化习惯”。

2.精致化

学校长期推行全员导师制,以“你倾诉,我倾听”导师本为载体和抓手,以及双向选择的方式,让所有教职工担任导师,每一位教职工指导十名左右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身心,关注一向不太受教师关注的中等生,力争把“三生教育”做细、做实、做深、做精。学校在班级和级段成立两级家委会,打造家校共同体,学期末组织家委和教师协同进行线下家访,沟通感情,交流经验,一旦发现学困生或贫困生,就及时反馈,给予精准帮扶。学校以“三生教育”课程为中心,开出系列化主题班会课,成立心理咨询室,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或生涯规划指导。

3.器物化

学校打造“三生十节”文化长廊,展示“三生教育”的理念、目标、指标、课程、行动、成果,并通过石头、墙壁、匾额、楼名、路名、草木等实物载体展示“三生教育”文化。

4.节日化

学校通过体育节、艺术节、悦读节、科技节、技能节、寝室与社团文化节、生活节、生命节、生态节、心理健康活动节等“十节”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开展周一国旗下三项活动(演讲、唱校歌、宣读《瑞安市第四中学学生誓词》),定期开展班主任节活动和远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三生教育”。

(二)基于国家教材精简的校本课程

学校长期致力于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行动,即根据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和学生实际对国家教材进行精简并据此开发校本课程。该校本课程以早晚读提纲、“两题一道式”导学案、考试说明解读和命题为抓手,要求任课教师编写早晚读提纲用于早晚读,编写“两题一道式”导学案用于“一三五精简课堂”,编写考试说明解读用作课后练习,命制习题用于周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这里,“两题一道式”中的“两题”指的是习题与问题,“一道”是指学科核心素养。“一三五精简课堂”中的“一”指的是“导学案”护航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落实,“三”指的是自主、探究、合作三种学习方式的融入,“五”指的是检测导入、合作(或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总结升华、达标检测五个环节。每个学期期末,学校要求各备课组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教学材料《早晚读提纲汇编》《导学案汇编》《考试说明解读汇编》《命题汇编》。

(三)学生自选精品课程

学校围绕“精”字价值观开发、开设学生自选精品课程。自2006年课改以来,学校共计开发校本精品课程147门。此外,学校完善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和学分认定管理,确保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并成立了课程开发与评审委员会,制订了课程审核与评价制度、选修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教师课程开发奖惩制度、教师开发开设选修课能力提升方案。

(四)校本培训精研课程

除了开发面向学生的课程,学校还注重开发教师培训课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根本,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只有改变教师,才能改变教学;只有提升教学质量,才能突破学校的发展瓶颈。为此,学校领导层几经磋商,本着“做人惟诚,做事惟精”的学校价值观,从校本研修切入,提出了“精研课程,诚修校本”的教师培训策略。近年来,学校开发的校本培训精研课程或项目有五项在瑞安市获奖,有三项获得温州市特色学科项目立项。这三项特色学科项目具体如下:

1.“三·一三”分层研修课程

学校推行“基于‘一课三看’的行政干部巡课项目”,让行政干部“沉”下去进行“一课三看”,即看问题设计、看习题设计、看板书设计;推行“一课三评:基于职称自主评聘的过程性评价研训项目”,让全体教师“动”起来,即中级教师开课,高级教师听评课,评课包括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推行“基于工作坊的青年教师‘一课三磨’项目”,让优秀教师成立工作坊,带领青年教师研磨教材解读、活动设计、课堂实践,以多次研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基于课堂观察的“一三五精简课堂变革”校本研训课程

基于课堂观察的“一三五精简课堂变革”校本研训课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以提升教师课堂执教能力为主线,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开展理论结合实践、比赛结合培训的研修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力的提升,以期达成“能够按照‘一三五精简课堂’的要素自行设计课堂”“能够按照‘两题一道式’导学案编写要素编写导学案以护航课堂”目标。

3.基于核心素养的考点“滚动式改进”校本研训课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考点“滚动式改进”校本研训课程的主要实践方式是:通过编写早晚读提纲,使教师熟悉考点;通过编写导学案,使教师理解考点;通过解读考试说明,使教师研究考点;通过参加命题活动,使教师应用考点。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在未来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将延续“诚”文化理念,做好“精”课程,推进精诚教育,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打造高质量教育,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校本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