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采巷道合理煤柱宽度留设研究

2023-10-19冯涛景永嘉彭亮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煤体煤柱宽度

*冯涛 景永嘉 彭亮

(1.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正新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046512 2.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江苏 221116)

1.工程概况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和善煤矿正在开采9+10#煤,原设计为沿空留巷,即9102工作面回采后,9102回风顺槽作为9103运输顺槽,但受留巷工序复杂等生产因素影响,未留巷,造成9102工作面回采后采掘接替非常紧张。因此,在91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迎采掘进9103运输顺槽来缓解采掘接替紧张。9+10#煤层整体呈上山单斜构造,埋深约185.36m,上距6#煤约55m,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煤层倾角为4°~10°,工作面采高2.15m,大部分地段顶板为石灰岩,层位较稳定且坚硬,底板为泥岩,属于稳定类。

2.迎采巷道煤柱宽度理论计算

迎采巷道最容易发生失稳的是迎头后阶段,所以本节重点研究迎头后阶段的煤柱上覆岩层结构特征和力学作用,为确定迎采巷道合理煤柱宽度提供理论依据[1-2]。

(1)煤柱承载结构力学分析

结合现有的资料,和善煤矿9+10#煤顶板的硬度和厚度较大,工作面回采后,上覆岩层随之破断,煤柱上方发生悬顶,上覆岩层载荷需要通过冒落区岩块、煤柱等进行承载在空间上形成“F”型悬臂梁结构,煤柱及其上方顶板形成了“F”型覆岩空间结构。

(2)煤柱的变形分区范围

巷道围岩应力与煤柱宽度密切相关,影响着巷道的稳定性。煤柱一侧工作面回采过后,沿煤柱倾向形成的支承压力分布状态如图1所示。图中xF代表煤柱帮部支护阻力,MPa;M代表煤柱高度,m;yσ代表煤柱内垂直应力,MPa;xσ代表水平应力,MPa;τxy代表煤柱所受剪应力,MPa;x1代表巷道帮部到煤柱极限强度位置的距离。可以采用弹性力学的方法,计算侧向支承压力的峰值位置。假设煤岩体是连续均质的,煤体在发生剪切破坏时满足摩尔—库伦准则,煤柱受力关于中性面对称。求解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位置过程如下:

图1 煤柱支承压力分布力学模型示意图

图2 巷道围岩变形量曲线

图3 运输顺槽支护示意图

根据和善煤矿9+10#煤工程条件,将参数带入上式可得:煤体内部垂直应力的峰值距离1x=8.7m。在侧向支承压力的作用下,煤柱变形分区为破裂区、塑性区、应力升高弹性区、应力平缓弹性区。

(3)合理煤柱宽度确定

合理的煤柱宽度是保证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煤柱一侧是采准巷道,一侧是回采空间,由于受到两侧悬露岩层转移到煤柱载荷和上覆岩层载荷的影响,煤柱两侧形成了2个塑性变形区,宽度分别为x0和1x,同时为了保证煤柱的稳定性,在煤柱中央应存在宽度不小于煤柱高度2倍的弹性核。为此,保持煤柱稳定的最小宽度:

式中,a为巷道半径;C为内聚力;ϕ为摩擦角。依据和善煤矿生产地质条件,9103运输顺槽宽度4.4m,则a=2.2m,可获得0x和1x分别为4.87m和8.63m。可得煤柱宽度B≥4.9+2×2.2+8.7=18m。

3.迎采巷道煤围岩分析

(1)巷道围岩变形分析

根据巷道围岩变形量,位移分布等值线,巷道围岩变形量相关数据可知,巷道煤柱帮变形量较大,9m宽度下巷道煤柱帮变形量为238.3mm,20m宽度下则为39.1mm;底板变形量较小,9m宽度下底板变形量为42.7mm,20m宽度下则为15.7mm;20m宽度较9m宽度下实体煤帮位移量降低了46.1%。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当煤柱宽度大于9m时,围岩变形量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明显减小,围岩变形趋势逐渐降低。对于不同宽度的护巷煤柱,煤柱帮变形量最大,其次为实煤体帮侧变形量,变形量最小为底板。

(2)巷道围岩应力分析

当煤柱宽度从9m逐渐增大到20m时,煤柱内应力集中降低,应力分布由煤柱中心集中分布向两端分布,巷道实煤体帮内也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当煤柱宽度逐渐增大时,煤柱内应力集中从右侧逐渐向左侧集中。

在煤柱宽度为9~11m时,随着与采空区边缘距离的增加,煤柱内垂直应力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一个峰值拐点,垂直应力由14.3MPa降低至12.5MPa;对于18~20m煤柱宽度,垂直应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开始时先持续增加,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应力峰值基本维持在10.8MPa,后缓慢降低。

当煤柱宽度为7m时,工作面回采后煤柱内几乎均为塑性区,仅存在较小区域的弹性区,顶板发生剪切破坏,应力集中现象较为严重,可视为煤柱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承载能力较弱,因此不是合理的煤柱宽度。当煤柱宽度为11m时,煤柱内部开始存在弹性区,并随着煤柱宽度增加而逐渐扩大,最终与煤柱上方弹性区贯通,巷道顶底板均受到拉伸破坏,两帮受到剪切破坏。当煤柱宽度大于18m时,工作面回采后仅在巷道周围存在较小的弹性区,其余均未受到剪切破坏。

4.现场实例

(1)巷道支护方案及参数

结合和善煤矿9103运输顺槽情况,顶板锚杆采用Φ20×L2000mm MG500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顶板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顶板锚索采用多丝(1×19股)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锚索,锚索规格为:Φ21.8mm×L4500mm,每2排锚杆加强支护2根锚索。帮部锚杆采用Φ20mm×L2000mm MG500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帮部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顶、帮之间网片采用对接方式,顶板、帮部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屈服强度大于500MPa,承载能力不小于250kN,扭矩力不小于300N·m。

(2)应力监测结果与分析

采动应力在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特别在煤矿作业中,其容易带来不同类型的动力灾害,包括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严重威胁着煤矿作业的安全。因此必须重视对采动应力的监测与分析,当前在此领域的研究较多,已经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监测技术和方法,本节结合9103运输顺槽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明确20m煤柱宽度的留设效果。

针对9103运输顺槽进行应力监测,本次研究中主要设置两个监测站,分别表示为测站A、B,位置是在超前9012工作面150m处,其中前者的钻孔深度依次是2m、4m、6m、8m,依次对应着a、b、c、d应力监测计;后者的深度依次是3m、5m、7m、9m,依次对应着e、f、g、h应力监测计;所有的间距均为1m,选择振弦钻孔应力监测计,按操作说明连接软硬件进行应力监测。

由于监测过程中发现部分钻孔无法得到数据,这主要与应力计的故障等因素有关。针对上述问题,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得到了有完整监测周期的数据。得到的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煤柱内应力监测曲线

由图4可知,实煤体侧、煤柱侧应力均受到9102工作面回采的影响而出现了变化,各个应力计的变化程度不一,其中d在前7日内保持了增长的趋势,最大应力达到了11MPa,而且增幅相对较大;但是此后则开始减小,特别是在7~15日内,已经降低到3.2MPa,降低幅度同样较大;后续继续增大,在15~27日时升高到9.2MPa,可以看到在这段时间内总体表现为波动变化的特征。g用于监测实煤体帮部应力,发现监测到的最大应力达到了5.3MPa,发现实煤体侧应力的波动性较小,整体比较稳定。另外,a、b、c主要对煤柱侧帮监测,总体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未出现显著的变化。可见,采用20m的煤柱内部应力总体稳定,避免了应力波动过大而产生不利的影响,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5.结语

结合矿井实际地质资料,运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对留设不同宽度煤柱时,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塑性区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该矿9103运输顺槽迎9102工作面掘巷留设煤柱宽度为20m。

猜你喜欢

煤体煤柱宽度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注热井周围煤体蠕变过程的渗透率变化规律模拟研究
正交试验下煤体渗透性影响因素评价
以“中央厨房”为突破口探索时政报道的融煤体之路——以浙江之声为例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建筑物下煤柱巷道穿采分析
保护煤柱宽度的理论值分析
深部区域块段煤体瓦斯基本参数测定技术研究
电磁辐射仪在确定上覆煤柱及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