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文化自信,做中国式现代化教育

2023-10-14

江苏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汉字学校课程

项 阳

语文课程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突出强调文化体悟和文化认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理解“文化自信”培养的这个过程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也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1.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小时候,我的老师经常让我们读“我是中国人,我热爱我的祖国”这句话。长大后,成为老师的我会带着学生,用右手按住心口,向天空大声地宣告:“我是中国人,我热爱我的祖国,我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学生很小的时候,不用说太多,但可以告诉他:国旗升起时要立正行注目礼,国歌响起时就一同唱国歌……无论走到哪里,我总会在初遇学生的心里播下这颗文化的种子。因为我知道,长大后的他们会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懂得以国家为荣,以国家利益为重。我期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少年们对着天空许下的铿锵誓言,会在他们心中牢牢扎根。

2.走进中国文化的脊梁

我是八十年代师范生,“三笔字”(钢笔、粉笔、毛笔)是必须考核的基本功,练习虽然辛苦,但我也因此喜欢上了写字。我语文圈的许多朋友不光喜欢写,还喜欢研究汉字。他们有的制作了说明中国文字起源故事的多种语言版本的动画,有的写出了生动有趣的《汉字图解》,还有的设计了主题式的学习课程,帮助学生认识汉字背后的文化……与朋友们一样,我喜欢有历史厚重感的汉字,会从内心深处生发一种敬畏感。

为了让静止的文字变得鲜活,我与学生一起读日本作家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当他们看到,“把水放在零下几百度迅速冰冻,观察它的冰花,待它表面融化那一瞬间,就形成‘水’这个汉字”这段文字时,禁不住连连发出惊叹。与学生一起写字,我还喜欢将连向先先生作曲、苏士尉和欧荣生先生作词的《中国字·中国人》作为背景音乐,鼓励他们从一撇一捺中感受书法的魅力。我告诉学生,要写好中国字,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一撇一捺皆脊梁。

3.传承创新中守住文化根脉

2002 年,我还在江苏常州工作,学校安排我负责开发二年级校本课程——诸子百家。对于我来说,颇有难度,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尝试与创新。凭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情,我大胆尝试,并逐渐摸索出一套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开始在五年级教《大学》《中庸》,并把国学经典与苏教版教材结合,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2012年后,到了广东深圳,我带领一批志趣相投的年轻教师与专家学者一起,与学生同学《论语》《千字文》《笠翁对韵》《诗经》《道德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亲近经典、在亲近中热爱经典;开中医课、建草药园、读《黄帝内经》,让学生在感受中医药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学会一种“不生病的生活方式”;借鉴家乡龙城的“春秋淹城”文化,将诸子百家思想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内容结合,设计了春秋十八苑课程。

学校是培根铸魂的场所,也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这些年,我有机会参与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设计,总会情不自禁地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其中,有这样一所让我印象深刻的学校,其建筑造型前卫,远远看上去既像炫酷的机械手掌,又像巨型飞禽不对称的尾翼。阳光下,这栋建筑呈现出的生动表情,让我想起1.6 亿年前尾羽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特征的彩虹龙。因其所在区域的地名中也含“龙”字,所以,我提议可将“彩虹龙”作为学校的形象标识,向学生传递龙之精神,培育胸中有情怀、身上有正气、眼中有光芒、肩上有担当的小龙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保持一个开放的胸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在教育实践中促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汉字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