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成长: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坚定文化自信

2023-10-14管晓蓉

江苏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党史

管晓蓉

近年来,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责任担当,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少年儿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精神伟力,感悟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当代青少年提高综合素养的内生动力。我校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新路径,发挥红色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革命文化教育赋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贡献智慧与方案。

一、永远的信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树立理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和引领少年儿童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树立理想,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上好“红军娃学党史”特色四堂课

1.聆听党史学习教育“历史课”

师生走进红色基地,走访革命先辈,听革命历史题材故事,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少先队员们走进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周恩来纪念馆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温党的历史,走近革命峥嵘岁月。

2.演绎党史学习教育“情景课”

我校开展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题的演唱、朗诵等活动,将相关节目搬上舞台,通过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力量。师生代表赴车桥战役纪念馆诵读革命诗歌,在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举行周恩来童年故事研学分享会等。

3.讲述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

师生开展读革命历史题材书籍、讲革命历史题材故事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学校举行以“奋斗的历程”为主题的班会课,学生讲述历史故事,分享心得感悟。为鼓励学生表达,笔者在淮安市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学党史 映初心》系列微视频中,为广大少年儿童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上下求索的故事。

4.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课”

我校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躬身实践有效融合,通过主题先导、情境体验、实践笃行、筑牢信念,促进学生认知、认同、认真践行。学校举行“童心向党,薪火相传”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生们以书画献礼,用笔墨抒情,亲手绣制了一面党旗,绘制了一幅百米党史长卷,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二)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活动

1.打造“红军娃说党史”特色宣讲团

我校积极营造党史学习氛围,激发青少年学习党史、宣传党史的热情,引领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学校着力打造一支“红军娃说党史”特色宣讲队伍,在周恩来纪念馆、社区等开展党史主题宣讲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少年儿童的心底。

2.举办“红军娃传党史”学习运动会

我校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举行党史学习教育运动会,引导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党史学习教育运动会中,各特色中队围绕党的百年奋斗史,通过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篇章进行党史重大事件的展示表演,精彩演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征程。运动会共设六个与革命战争情境相融合的比赛项目,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革命先烈对党忠诚、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团结一心、不怕牺牲的精神,坚定“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理想信念。

二、永远的怀念——在弘扬恩来风范中砥砺品格

(一)研,事迹研究

为研究周恩来的光辉事迹,师生共同搜集文献、电影、纪录片等资料,开展主题班会,观看《大鸾——周恩来童年读书的故事》《周恩来回延安》《榜样——周恩来的故事》《周恩来外交风云》等影视作品。在学校的周恩来精神主题展馆内,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周恩来精神我传承”主题班队会,研究周恩来总理的伟人精神,汲取周恩来的美好品质,促进品格提升。

(二)读,经典阅读

我校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于周恩来事迹的书籍,做到每个学生手中有相关书籍。如《一代伟人周恩来》《沿着周爷爷的足迹前进》《少年周恩来》等。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写读书体会,互相进行交流,让周恩来事迹在头脑中扎根,让周恩来精神融进学习、生活中。

(三)讲,故事讲述

我校开展“周爷爷故事大家讲”主题演讲活动,追忆周恩来成长历程,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此外,学校的红军娃讲解员还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地开展志愿讲解服务,宣讲周恩来精神。在故事讲述中,学生们感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风范之美,汲取前行力量,以周恩来崇高品格为灯塔,引领价值追求。

(四)颂,品格歌颂

学生以诗歌朗诵、文艺演出、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怀念、歌颂周恩来。学生们用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诗朗诵《三字经颂总理》,歌伴舞《梦中的周爷爷》《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在纪念活动中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品格得以升华。

(五)寻,足迹寻访

我校学生走进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地,开展“感悟伟人童年,我立鸿鹄之志”“一品梅香,丰碑长存”等主题寻访活动,追寻总理足迹,追忆总理生平。学生在活动中深刻领悟周恩来精神,传承周恩来风范,把周恩来崇高品格融入精神世界,化为实际行动,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三、永远的长征——在传承红军精神中增长本领

(一)重温长征史

我校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环境,精心设计长征园,将长征途中重要的革命遗址做成微缩景观。学生们自主开展长征知识竞答,演绎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长征革命故事,感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铭记革命历史。学校通过重现光辉岁月,将抽象的长征精神融入精彩的体验活动之中。学生在“铁索横江”的“泸定桥”上攀爬,在“赤水”河畔的迷宫里穿行,在重重“碉堡”包围下突破“封锁线”……他们在实境中体悟,磨炼意志,增强体质。

(二)重走长征路

我校整合区域红色资源,将课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拓展课堂空间,开展“长征路上的丰碑”等跨学科主题研学活动,引导学生重走长征路,深化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学校先后多次组织学生走红军路、吃红军饭、穿红军服、唱红军歌,用双脚丈量党的初心之路,在寻访中传承优良传统,在研学中践行长征精神。

“长征路上的丰碑”研学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申报参与研学活动。学生自行组建了形式多样的社团组织,如小百灵讲解团、小喇叭宣传团、小记者采访团、小导演摄制团等。通过红色研学,学生探寻红色历史,重温革命岁月,跨越时空与革命先辈对话,汲取精神力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厚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锻造过硬本领。

四、永远的赞歌——在“强国复兴有我”中展示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我校引导学生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勇于担当,与时代同行、与家国同向。

(一)薪火相传——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

每年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我校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庄严的入队仪式,增强了学生对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和归属感,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激励着每一位少先队员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每年建党、国庆日,少先队员们在“童心永向党,礼赞新时代”主题活动中,用歌舞、绘画、朗诵等形式赞美党、歌颂党,抒发爱国情,表达报国志。

(二)使命担当——今天我是升旗手

在“今天我是升旗手”主题活动中,学生主动探寻红色旗帜背后的故事。他们追寻开山岛英雄足迹,学习王继才的奉献精神;他们参观“开山岛夫妻哨”事迹陈列馆,聆听王继才夫妻“两个人的升旗仪式”的故事,举行一次难忘的升旗仪式,感受平凡中的伟大。学生代表还赴重庆参加“永远跟党走”红色之旅主题活动,通过寻访渣滓洞,了解“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深切感受革命先烈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

我校还与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结对共建。学生定期寻访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参观国旗陈列室,听国旗班班长讲述国旗的故事,接受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国旗护卫队的日常训练,并亲身体验军训活动。他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深切体会国旗的象征意义,时刻谨记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国旗、爱护国旗。国旗护卫队还走进校园举行升旗仪式,走进班级讲解国旗、国歌相关知识以及国旗护卫队的先进事迹,与学生一起画国旗,将鲜艳的红色画在纸上,镌刻在心里。

总之,周恩来红军小学以时代发展的动态视角向红色文化育人的纵深漫溯,从民族期望、国家需要、人民追求的核心要义出发,进一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回信精神。我校将继续探究红色文化育人路径,丰富红色文化育人理论,强化辐射引领教育系统及地方社会的示范效应,最大化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为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党史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